分析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效果
2021-10-15梁库铭
梁库铭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上段骨折医疗干预中,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限定为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于2018年5月开始时收录,至2021年4月完成收集,共收集患者98例,其中实施常规麻醉干预的4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49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对视分析组间数据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等相关数据的分析中,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占据明显的优势,数据分析存在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等相关数据的分析中,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占据明显的优势,数据分析存在意义(P<0.05)。结论:股骨上段骨折的医疗干预中,良好的麻醉干预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感官神经阻滞与运动神经阻滞,有利于手术措施的实施,更好的完成骨折复位,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股骨上段骨折;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210
股骨骨折是外科骨折中少见的骨折类型,这是由于股骨是人体中最健壮的骨骼之一。在承受到较为强大的外界压力下,股骨才会发生物理性变导致骨折症状的产生常规的外界小压力冲击很难造成股骨骨折[1]。本次研究基于本院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干预进行分析,探析腰丛-坐骨神经组织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限定为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于2018年5月开始时收录,至2021年4月完成收集,共收集患者98例,其中实施常规麻醉干预的4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基本资料分析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2.19±1.28岁;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49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基本资料分析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2.21±1.25岁;基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术前30分钟服用地西泮片,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5mg,进入手术室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与腰椎L3~4间隙穿刺注射2ml0.75布比卡因注射液与1ml生理盐水混合液。
观察组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的基础上增加使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明确穿刺点将神经刺激仪与穿刺点连接释放电流,观察肌群收缩,回抽无血与脑脊液后分别注入0.45%罗哌卡因注射液20ml[2]。
1.3评判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時间、维持时间等数据,完成数据分析后用作组间数据对比。
比较组间患者麻醉维持5min后生命体征相关数据(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统一数据格式,进行数据对比。
1.4统计学意义
数据处理软件:SPSS 21.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数据格式统一为[x±s,(n,%)],由T值、x2值完成数据校验,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等相关数据的分析中,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占据明显的优势,数据分析存在意义(P<0.05),详见表1。
2.2麻醉维持5min后患者生命体征数据
观察组患者醉维持5min后患者生命体征数据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差异显著,软件分析存在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在股骨骨折的病理干预中,由于骨折部位的影响,需要更好的麻醉干预来促进医疗效果的提升,常规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实施,对手术疗效有着很好的体现,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疗效有着更有进一步的提升。更好的保证在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与麻醉维持时间的时间延长,有利于手术的充分实施。同时对患者的生理体征数据影响较小,术后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更好[3-4]。
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等相关数据的分析中,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占据明显的优势,数据分析存在意义(P<0.05),有效证实了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基于股骨上段骨折的病理干预,在医疗干预中选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更好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林辉, 陶勇, 孙婷婷,等.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 2020,10(12):161-162.
[2]毕聪杰.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v.13(23):71-72.
[3]秦倩.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价值比较[J]. 临床研究, 2019, 027(006):105-107.
[4]刘如嵩.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v.30;No.259(06):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