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资源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2021-10-15黎永丽
摘要: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旅游以一个迅猛的速度占据大众的眼球。红色旅游资源又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初高中历史课堂中应用红色资源,可以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意义,这与当前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相契合,起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作用。本文致力于在现存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学旅连线等新策略以求更加有效的使红色旅游资源进入中学历史课堂。
关键词:历史教学;红色旅游;家国情怀;教育
红色旅游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红色文化。[1]将这种文化引入初高中的历史教学,通过一定的方式让青少年接受这种文化和精神,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家国精神,而且可以让红色旅游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为红色旅游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一、红色旅游资源概述
(一)概念及地位
(1)概念: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中宣部副部长、全国文明办主任胡振民于2004年提出。]]
(2)地位:红色旅游在我国旅游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红色旅游具有其特定的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热爱国家等精神,这些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具体体现,红色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二)分布地区
红色旅游主要以革命英雄纪念馆、革命军民抗争遗址、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根据地等为展現形式,分布地区较为广泛,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沪浙、湘赣闽、雪山草地、陕甘宁、重庆、湖南、东北、大别山、太行山等各革命区。
二、红色旅游走进历史课堂的必要性
(一)课程改革的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 》明确了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并依据历史课程的特征提出历史课程的五大核心素养,规定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感悟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二)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
红色文化是一种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文化,它的特别之处不在于教会人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培养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又恰恰是我们几千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必备的精神财富。红色旅游有着其特定的教化功能与价值,习近平主席曾说“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2]
(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需要
红色旅游资源有其特殊的文化底蕴,承载着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学生通过参观浏览红色旅游景点能更好的感悟历史,体会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结合历史的特点,引导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红色旅游景点为开展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教师为学生讲述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游览现存红色旅游遗址,在这一过程中将学与游结合起来,发挥红色文化的教化意义,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认同、感悟革命精神。
三、红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课堂(课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重视程度低
目前大多数的中学历史教师依然只是按照传统的教授内容进行教学,对于红色旅游资源进课堂重视程度不高;部分教师未能明确认识到红色旅游资源在历史课堂中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能与红色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只是照本宣科,造成学生兴趣流失;由于重视程度不高,对此方面内容知之甚少,造成红色旅游知识固化,学生缺乏实地参观和浏览的机会,不知所云。
2、学生学习态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由于红色旅游资源在历史课堂中应用的种种缺陷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度不高,部分学生对于参观红色景区的兴趣大多来自外出活动,而不在红色资源所蕴含的文化;中学的学习科目中历史并不是最主要的科目,所以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不是很重视。
3、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的红色旅游进入课堂的途径单一,往往只是依靠观看图片或者视频,或是干巴巴听教师讲。学校出于安全和其他方面因素的考量,对于学生的出游有一定的限制,学与游不能结合起来,这就导致红色旅游资源的利用大打折扣;学生对于红色旅游资源的认识程度不同,兴趣点也不同,仅凭教材和相关图片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隐形校园文化应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历史课堂。
(二)课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的态度
学生对红色旅游的参观与游览要取得家长的同意,而部分家长一味追求学生学习成绩,对于此类活动不赞同,这就导致红色旅游的相关实践不能正常开展。
2、地区差异较为明显
一些红色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区,如前文所提及的延安、湖南、重庆等地区由于占有自然优势,教学效果良好,但红色旅游资源不集中、缺乏的地区,教学效果不理想。
3、假期教学流于形式
学生在放假期间,比如周末、寒暑假、节假日所进行的相关实践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仅是走马观花,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红色旅游资源有效进入课堂的对策
针对红色旅游资源在历史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主要从红色旅游景区、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的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育人功能。
(一)、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应该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方式具有敏锐的嗅觉,从思想上对红色旅游走进课堂重视起来,转变教学观念以及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利用红色资源,才能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发挥红色文化的教化功能。红色旅游资源走进历史课堂有多种方法,比如图片展示法、视频赏析法、创设情境法、故事讲授法、实地参观法等方法,其中实地参观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受时空的限制较大。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历史图片和视频,然后再根据史实创设一个历史情境,比如学生在学习红军长征时,教师展示红军战士啃树皮、翻雪山、食不果腹的图片,然后再将这一情景与当代生活做对比,学生就可以感受到红军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精神,然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忘革命的艰辛与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丰富红色旅游传播途径及活动方式
红色文化是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它没有特定的形式,却可以体现在校园的方方面面。除了在校园里开展“红色旅游文化角”、校园广播等传播途径之外,还可将网络与媒体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送关于红色文化的文章、图片等,进行资源的共享,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化。对于有条件进行实地参观的学生,可由教师带领进行实地考察红色旅游景点,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革命战士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参观之后可在全校范围内举行革命诗歌或者文章的演讲活动,也可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创作的革命文章或画报,以生带生,促使学校学生与革命士兵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于没有条件进行实地参观的学生,学校可建造红色革命实践基地,用3D的方式将革命景点展示出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三)学旅连线,打造精品学习专线
教师应对当地或周边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做一个详细的了解, 找到旅游资源和教材的结合点,对与教材相似的内容通过开设专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取得旅游景点的支持,把某些景点打造成精品学习专线。例如,在进行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教学时,就可使用“南泥湾”景点进行授课,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在蒋介石严密的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之下,革命党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将自然生长环境恶劣的南泥湾开辟成“陕北好江南”。正是在革命战士的艰苦奋斗之下,中国共产党才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革命战士在南泥湾的所作所为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这种精神支撑着伟大的革命,南泥湾景区同时也承载着这种精神。《南泥湾》这首歌曲不仅歌颂了革命战士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引导着我们向他们学习,让我们学会幸福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南泥灣景区可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为研学旅游团专门打造一个精品学习专线,专门接待研学旅游团,这一专线更为注重体验学习与精神的感悟,让学生体验到“游景点,观事实,悟精神,付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徐学书.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3]崔红梅.红色旅游资源在初中历史课上的应用探讨[J].创新课堂, 2017, 10 (29) :138—139.
[4]教育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注:
[1] 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央对红色旅游的内容扩展。
[2] 中宣部副部长、全国文明办主任胡振民于2004年提出。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旅游的重要论述
作者简介:黎永丽(1997-),女,汉族,陕西咸阳人,宝鸡文理学院2020级研究生,学科历史专业,研究方向: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