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化教育趋势下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21-10-14王芳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摘要]文章在分析我國会展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目前职业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着实践教学课时比重不足、实践内容相对单一,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不完善、硬件设施匮乏,校外实践基地不稳定、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师资队伍匮乏、任课教师实战经验不足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贯彻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具体教学方案、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等对策,以期提高职业院校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关键词]职业化教育;会展专业;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王芳(1983- ),女,河南许昌人,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讲师。(北京  10008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研究课题“基于职业化教育趋势下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0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9-0108-05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随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颁布,明确提出“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2019年1月24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明确提出到2022年“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在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政策推动和职业院校的努力下,我国高职会展院校逐渐搭建起联合沟通的桥梁,为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了出路。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在职业化教育趋势下,加强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推进校内外实践基地与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我国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促进会展专业人才培养。

一、我国会展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我国会展教育始于2002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招收的第一批会展与广告专业新生,目前全国已有287所高职院校开设了会展及相关专业,主要有“会展策划与管理”“展示艺术设计”“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数字展示技术”“婚庆服务与管理”“体育运营与管理”六个专业。随着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从高职高专教育、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会展教育体系,进入全新的内涵提升期,会展职业教育也初步形成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层递式实践教学体系。但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关于会展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的文章并不多,相关科研成果并不丰富:2013年,周全明提出构建分层互惠式实践教学模式;2014年,钱世凤提出构建多元化层递式实践教学体系,徐静提出构建“双系交融、三阶梯进”的课程体系,侯越提出了会展专业“以赛代训”的实践教学模式;2015年,高欣针对高校会展专业提出“双系统”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内部驱动系统和外部支持系统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2020年,尹远提出了基于会展专业群架构的实训基地建设实施路径。

虽然学术界针对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与德国“双元制”会展实践教学体系相比,我国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还属于初创阶段;与美国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相比,我国会展职业教育主要依靠学校,培训渠道较为单一。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应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但从会展企业界对毕业生的评价与反馈来看,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并不尽如人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严重,就业现状堪忧。为响应国家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召,满足会展行业对核心人才的迫切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职业院校会展专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注重实操培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当前职业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课时比重不足,实践内容相对单一

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年10月发布的《会展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显示,有50%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小于50%,两所中职学校比例皆小于50%,可见会展类专业实践教学比重仍显不足。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多以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主,实践内容多以项目调研和展会服务、场馆运营为主,内容相对单一,缺乏特色。许多会展专业院校理论课程学分远远高于实践课程学分,校内学习重于校外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中明确提出“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因此,只有改革会展教学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会展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增加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课时比重,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会展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不完善,硬件设施匮乏

我国会展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通常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类型,校内主要是会展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校外以实习实践基地为主。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会展专业成立时间较晚,往往依托校内旅游管理类专业组成,会展专业的校内实践多使用院校的综合类实训中心。然而,会展专业的很多课程,如会议策划与管理、展览策划与管理、展台设计与会场布置、会展营销等的实践环节都需要有专业的实验室作为支撑,对实验室的灯光、设备、物料、场地要求都很高。会展实验室搭建成本较高,设施需要专职人员维护,目前很少有院校组建专业的会展实验室,导致实践教学硬件设施匮乏。

(三)会展专业校外实践基地不稳定,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

近年来,职业院校会展专业与业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许多院校与行业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部分场馆也发展成实习实践基地。但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出发点有所不同,企业开展项目实习人员需求时间与会展专业课程时间并不协调。学校由于缺乏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往往需要企业及项目负责人配合校方课程及时间安排,同时提供前沿的行业发展信息,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而企业则希望在不影响自身运转的前提下快捷地获得所需人才,实践基地每年能接纳的学生人数远远少于专业学生数量,企业参与动力不足。这两种不同的诉求导致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合作时间具有突发性且周期不稳定,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四)会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问题突出,任课教师实战经验不足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会展专业的教师主要为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但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践的能力不足。专业课教师除从事教学外,还要将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与职称评定方面,继续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减少。同时,考虑到专业课教师教学负担较重的实际,部分院校会展实践类课程由辅导员指导,这更使得实践课程的价值大幅度缩水。此外,由于会展行业涉及的知识较多、技能要求较高,而企业所能提供的短期职位专业技术含量又相对较低,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时间短,岗位责任和目标不明确,往往浅尝辄止,难以真正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水平。会展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以及实践课程专任教师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职业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贯彻新型人才培养理念,推动实践教学理念创新

目前,针对职业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职业院校应树立会展专业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贯穿会展实践教学始终。全员育人导师模式由专业导师、行业导师、生活导师、学友导师四大要素构成。专业导师由校内专职教师担任,指导学生校内会展专业学习,参与并统筹实践教学课程安排;行业导师由会展企业精英受邀担任,引领学生认识会展人职业生涯,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生活导师由院校辅导员或行政教师担任,重塑学生性格,打造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友导师由年级学长组成,加强与新生的经验交流,给予有效的建议。全员育人导师模式可以与校内的会展专业学生实践社团相结合,以实践课程思政教育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建设会展强国的使命感,进而提高学生参与会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实践教学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实操能力,从而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实践型、应用型的会展行业人才。

(二)完善具体教学方案,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1.构建以实践导向为主的五大实践课程版块。会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课程应选择以实践导向为主的课程模式,包含认知实践、顶岗实践、参赛实践、综合实践、毕业实践等五大版块,对应调研、服务、策划、营销、管理五大模块,各个版块分布在不同学期,以渐进式逐级开展。认知实践安排在第一学期,主要是针对会展行业项目和发展现状的认知与学习,这一课程版块涉及会展导论、会展市场调研与预测、经济学基础、文化创意产业概论等相关课程。顶岗实践与第三、四学期的会展服务管理、会展场馆管理、会展信息管理、大型活动组织与管理等课程相结合,主要是与会展主承办单位合作,学生在活动现场参与接待、注册、引导、安全保障等各项志愿者服务工作。顶岗实践可以使学生全程参与到活动现场管理与组织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会展活动现场的氛围,实现课岗对接。参赛实践是指积极参与行业赛事和学科竞赛,可以安排在第四、第五学期,与综合实践一起进行。综合实践是指结合所学会展文案、会展策划、会展营销等核心课程,以项目带动教学,完成企业或学校项目的全案策划和实施,以校内自办展和企业实际项目为主。毕业实践安排在第六学期,是指临近毕业进入会展企业实习。建立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贯彻会展“第二课堂”,不仅能够检验学生掌握会展专业知识的状况,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性理解。

2.打造突出服务区域行业发展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东北边贸五大会展经济圈。职业院校地处不同的经济圈,会展实践课程应结合学缘结构和地域优势,围绕会议、展览、节事活动三大会展领域,针对五大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和定位,来调整和凝练实践课程特色和方向。例如,长三角地区的院校可以展览领域的策划设计为主要实践内容,中西部地区的院校可以增加旅游和节事活动类的实践内容,环渤海地区尤其是北京地区的院校则以会议类的实践内容为主。在此基础上,院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婚庆、体育赛事、文化展演等实践内容,满足多方面的需求。结合上述五大版块课程群,开展具有特色的会展活动实践内容,不仅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興趣,突出会展院校实践教学优势,而且可以满足区域行业错位发展的需求。

3.实施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机制。“课证融合”指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会展职业资格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试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从而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校毕业证书结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课赛融通”指将各级专业竞赛项目嵌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应的专业课程,打下知识基础,参与专业竞赛,以强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竞赛来替代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获得相应的课程成绩和学分。在实践教学中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创立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机制,构建“学科+技能”的竞赛体系,将考证与参赛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核心课程相结合,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代分。通过实施这两种机制,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在具体实践环节如全案策划、模拟展洽、中英文汇报、专家点评、院校交流等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可以促使会展实践课程不断依据行业职业资格和能力的需求得以优化,更加突出交叉学科的特点和专业的时代性。

(三)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内会展活动实践平台除会展实验室以外,还有会展学生实践社团、大学生会展创新创业基地等。会展实验室平台是当前会展教育与高科技技术应用相结合的产物,这一会展实物教学辅助软件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上述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使用,还可以满足全体会展专业学生多方面的实训需求。通过运用会展虚拟场景和互动技术,辅助不同课程的实践项目,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學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展学生实践社团是指以会展专业学生为主的跨年级跨专业的学生组织,该组织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前提,由专业教师指导社团学生共同探讨专业建设与发展。这一专业学习平台不仅可以指导学生自办、参办展会以及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也有利于选拔学生参与企业实训活动。会展学生实践社团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会展行业或院校发布专业建设和学习信息,搭建院校师生和各年级各专业学生交流的平台,加强学生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成为学生联系企业以及会展兄弟院校的桥梁。此外,会展院校还可以建立大学生会展双创基地。通过发挥三大平台的优势,联合社会和企业力量,借助会展专家库和“双师型”教师资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战能力,将虚拟项目转化为社会实际应用成果,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与成就感,切实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四)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强大助力

作为集社会信息和行业资源于一身的第三方,行业协会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其在会展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为校企合作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和指导意见;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各类实践资源的统筹安排与管理,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促进院校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的会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将企业实践项目与学校的校内课程相结合,把企业研究项目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共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同时,会展院校也应提高市场意识,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紧跟行业发展动态,从会展企业、协会和媒体等机构引进校外专家并进行分类管理,以弥补自身在实践资源和师资方面的不足。要遵循政府引导、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鼓励院校与行业企业建立互惠共赢机制,将生产实践、教学实施、研发创新、应用服务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应产业特点和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为实践教学提供人才支撑

会展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展专业实践课程更需要“双师型”专业教师,即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操作示范技能和行业经验。对此,一是可以在企业或实习基地开展实训,以及资助校企共研项目、鼓励赴外研修访学等;二是可以引入会展注册职业经理人、高级会展策划师、会展实训指导师、国际展览管理认证CEM等社会培训项目,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和学习的机会,提高其开展实践教学的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强企业与学校的互动交流,通过教师进企业长期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教师设计、实施、完善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和职业素养。此外,部分院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引入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行业人才,建立健全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向流动,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人力支撑,把“双师型”教师培养落到实处。

在我国职业化教育的趋势下,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会展教育从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会展教育属于需求推动型教育,行业既有纵向型的不同层次人才需求,也有横向型的不同类型人才需求。各级职业院校要加强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切实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体系完善,从而提升会展教育的内在质量,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实践型、应用型高端会展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欣.高校会展专业“双系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0):82-86.

[2]古翠凤,刘雅婷.行业协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34):47-52.

[3]郭牧.2018中国会展产业年度报告[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4]康年,瞿立新,宋波.会展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9):5-15.

[5]刘红霞.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视角构建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7):32-33.

[6]林宁.职业教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7]钱世凤.高职会展专业多元化层递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44-47.

[8]谭惠敏.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广州东华职业学院为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58-63.

[9]徐静.高职会展专业“双系交融、三阶递进”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17):141-142.

[10]尹远.基于会展专业群构架的高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20(9):257-258.

[11]张利芳.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14):78-83.

[12]周全明.会展专业分层互惠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0):122-124.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