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行动路径

2021-10-14李巨银林敏朱善元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现实困境职业教育

李巨银 林敏 朱善元

[摘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类型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历经联合办学的探索阶段、独立建制的试点阶段和凸显类型的发展阶段,目前依然面临办学理念转变困难、人才培养定位不清、内涵建设支撑不足等困境。因此,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以“职普双轨”运行为目标,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以“师资队伍、产教融合、科技创新”为关键,聚力打造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特色标识。

[关键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价值意蕴;现实困境;行动路径

[作者简介]李巨银(1980- ),男,甘肃天水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林敏(1988- ),女,江苏泰州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朱善元(1967- ),男,江苏泰州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江苏  泰州  225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教育专项课题“高职院校推进三教改革路径研究与创新实践”(项目编号:2020GZYB05)、江苏省高教学会评估委员会2020年度课题“高职在线课程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考评一体化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0-Y16)和2020年江苏农教科技职业学院校级重点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水平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编号:JYZD202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9-0005-07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推动一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或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高职本科专业人才。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指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引导独立学院健康规范发展,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2021年,教育部先后出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等,对办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和专业进一步明确了要求与标准。基于此,本文力图通过分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诉求、发展阶段以及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从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实践有所启示。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诉求

(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转变要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而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必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要求到2021年末我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30%以上。这一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产业结构要优化升级,产业工人队伍必须优化升级,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培养主阵地的职业教育必须优化升级。由此,提升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就成为必然之举。

(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即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要凸显类型教育定位,必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其结构层次,真正实现体系内外协同。一方面,对内要全方位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纵向上,要貫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完善“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研究生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横向上,要深化职普融通,加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互通互认互享,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另一方面,对外要全面建立国际双向交流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积极响应国家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号召,以引进海外优质资源为先导,深化与海外高水平机构的合作;要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境)外合作教育和培训;要加强国际高等职业联盟建设,开发推广一批国际化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打造走向世界的中国职业教育品牌。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意义重大,不仅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重大举措。

(三)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都被称为“断头教育”,学历层次止步于高职高专层次。要满足职业院校毕业生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只能通过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等途径到普通本科院校学习,但这几种途径存在升学比例小、教育体系不一致、招生专业数量少和专业对口率低等问题,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提升学历层次和继续学习的空间非常有限,学生入校后学习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的现象比较普遍,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既可以满足学习者对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热切期待,也可以满足学习者终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政策演变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一样,主要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点和对人力资源素质结构的需求影响。具体来看,共经历了联合办学的摸索、独立建制的试点、凸显类型的发展三个阶段。

(一)联合办学的探索阶段

2010年以来,我国先后通过分段培养、联合培养等形式开展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试点探索,特别是对高职本科教育办学模式进行了多层次、多类型的试点,其中主要形成了两大培养模式。

一是高职与本科三二分段培养,即“3+2”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在专科批次以高职院校名义招生,学生学习满三年后达到毕业要求,可通过对口试点本科院校的转段考试,进入本科院校开始本科阶段学习,毕业时达到本科院校要求,可颁发本科院校毕业证书并授予相应学科学士学位证书。例如,江苏省分段培养项目于2012年开始,到2021年历时十年,招生专业均保持在90个以上;广东省教育厅2013年首次尝试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试点协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试点专业采取的培养模式为“2+1+1”或者“2+1.5+0.5”,招生专业持续增加。根据教育部门官网的统计数据,2020年江苏省联合办学已经扩展到全省13个地级市,共有39所本科院校与53所高职院校参与;广东省三二分段培养已覆盖全省30所本科院校与55所高职院校。

二是由试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协同开展四年制应用型本科培养,即“4+0”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本科高校招生专业目录进行招生,且在本科其他专业同批次录取,学生一般在高职专科学校进行培养。2012年起,江苏率先试行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每年都专门出台《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分段)培养项目工作的通知》,2020年的招生专业数已达到52个,参与培养的本科院校达到19所,高职院校达到30所,招生人数达到6059人,为科学推进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独立建制的试点阶段

随着“职教20条”的出台,2019年我国正式开始独立的职业教育本科试点,这一阶段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高职院校独立升格。2019年5月,教育部首次以“职业大学”命名批准了15所高职院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标志着我国独立建制的本科职业院校正式建立。2020年6月,教育部又批準7所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职业大学”。截至目前,高职院校独立升格22所“职业大学”,分别来自全国17个省份,其中山东省最多,共有3所,其次是广东省、江西省和陕西省,各有2所。这些高职院校独立升格后保留了“职业”二字,仍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以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但是,这22所试点院校中只有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公办院校,显然不能完全适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二是独立学院转设或合并转设。2020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通过转设为民办、公办或终止办学等路径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同时提出“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2020年12月,教育部发函同意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转设为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转设为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2021年1月,教育部发函同意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转设为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转设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截至目前,只有这5所学校成功完成转设或合并转设工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他学校的合并转设工作被迫按下“暂停键”。

(三)凸显类型的发展阶段

完备的体系是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前提,“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大改革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从国家和各省对“十四五”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来看,两种途径是下一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是优质高职院校独立升格。优质高职院校独立升格是打造职业教育体系的“金字塔”、让职业教育这一类型教育真正“香起来”的最佳路径之一。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本身就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龙头,优先将其独立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可首推国家高水平学校建设A、B档学校,作为将来职业教育体系顶层的“技术大学”的种子选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可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坚持竞争与择优原则,扶优扶强,次第晋级,稳步推进,循序渐进,成熟一所发展一所。这一路径可以保证升格后的职业技术大学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发展愿景上更加契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因此应当作为优先路径。

二是“联姻”独立学院合并转设。高职院校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之路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是可供选择的路径之一。高职院校与独立学院培养目标有相似之处,合并转设后学校办学自主权更大,办学规模更大,这将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有利于实现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的双赢,能够集中精力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后,办学定位应该坚持面向市场,凸显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重点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推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职业教育增强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的重要体现。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办学理念转变困难、人才培养定位不清、内涵建设支撑不足等问题,正严重制约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办学理念转变困难

受固有办学经验的惯性影响,普通本科院校注重学科性教育和学术型研究、职业院校注重经验性教育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象还将一直存在。从实际情况来看,缺乏从职普融通的高度来综合考虑人才培养的办学路径。目前正在开展试点的本科职业院校,无论是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来,还是由高职院校升格而来,短时间内都难以轻易转变过去的办学理念。同时,前期的分段培养和应用型本科专业试点,虽然初步建立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合作共育本科层次人才的机制,积累了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各个教育教学环节的经验,但因缺乏相应的合作办学约束机制,本科院校的合作参与度存在深浅不一的情况。此外,近两年由高职院校独立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的试点学校多为民办性质,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处理好公益属性与民办体制的关系。

(二)人才培养定位不清

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并不清晰,与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不明显。从具体培养目标来看,高职专科定位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定位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定位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是,“高层次”所要达到的目标高度比较模糊,“技术技能”与“应用型”之间的界限也很难划定,导致各院校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把握不准。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相关的专业设置和管理工作,防止盲目跟进、一哄而上。为此,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体系不同层次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具有专业布点广、就业面向明确、名称科学合理等特点。同时,由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合并转设而来的本科职业院校,因合并转设前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合并转设后如何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如何整合人才培养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等现实问题需要逐一破解。

(三)内涵建设支撑不足

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合并转设前办学历程、办学性质、发展现状各异,合并转设后一段时间内必然会面临内涵建设的困境。由高职院校升格的本科职业院校虽然在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方面有一定优势,但要在内涵建设上凸显本科层次,短时间内也存在较大的困难。一是师资队伍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尤其是独立学院受办学时间短、人事关系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教师普遍存在专业实践能力不足、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教育引导不够,人才资源的配置、培养、引进等工作也严重滞后。二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无法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多数院校仍停留在方案中或计划上,实质性工作不多,导致教学工厂、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校企合作的实招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因政策的不明朗而停滞不前、落地不实。三是人才评价标准单一,职称评审指标“僧多粥少”,在如何紧跟国家最新的评审标准、如何更加突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等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合并转设后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教师编制、机构设置等一系列配套建设问题,也有待于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加以解决。

四、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

要全面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汲取前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破解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或短板,在“一心双轨三关键”上下功夫,着力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聚力打造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特色标识(见图1)。

(一)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

一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要以类型化发展为方向,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在科学定位“高层次”“技术技能”所要达到的目标高度的基础上,推进招生、培养、评价等全过程改革,建立职业教育学位授予体系;要强化分段培养或合作共育高职本科人才的体制机制,制定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合作办学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提升本科院校参与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要加强对民办性质本科职业院校的监管,引导其在正确处理公益属性与民办体制的关系上明确要求;要创新工作机制,广泛吸引外部资源参与办学。

二是健全内部治理结构。要以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企业参与、社会监督”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本科职业院校的理事会、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材选用委员会,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要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群),强化专业布局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健全质量自治体系,确保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常态化运行;要加强各二级学院(部)、处室、单位间的协同,形成校内各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协调跨部门重要事项;要建立外部多元评价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推进管理标准化、秩序正规化、手段信息化、质量可控化,通过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重构专业课程体系。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人才拓展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本科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培训评价组织,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证书开发,制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行办法,有针对性地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将1+X证书内容转化为若干教学模块或1~2门核心课程,修订完善学分互认、积累和转换办法,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线学习、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的学分互换,深化学分制改革,鼓励学生在获得专业必修课学分的情况下,“跨学院、跨专业、跨方向”自主选择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全力打造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交叉渗透,具有较强内生力和拓展力的专业课程体系。

四是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本科职业院校要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學生学习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大力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运用VR、AR技术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努力开展实践教学形式创新,不断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二)以“职普双轨”运行为目标,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

一是完善职普融通的培养体系。要以能力递进为主线,构建以“中职—高职专科—职教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与“普通高中—普通本科—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普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相辅相成。依据各学历层次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社会需求,中职学校应以实操模仿性练习、经验型积累为主,培养基本劳动者和一般技术技能人才;高职专科应引导学生在习得具体方法、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掌握“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策略,培养其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本科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主要培养具有辨析判断、发明创造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明确各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系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经验型—策略型—智慧型”技术技能人才,达到职业技术技能“熟—巧—道”的提升要求,同时推动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向上延伸,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培养过程的衔接贯通。

二是健全职普融通的招考制度。要打破职普融通“天花板”,健全职教与普教横向融通培养的招生办法,构建体现职教特色、与普通高考平行的职教考试制度,推进两种类型教育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搭建衔接人才成长成才“立交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多元需求。一方面,鼓励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学术能力的优秀学生,通过普通教育考核进入普通教育体系,完成普通本科、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学习;另一方面,根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性格特点,鼓励学生报考职业教育体系的学校,对普通教育体系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体系给予政策倾斜和制度支持。

三是推进职普融通的改革试点。除了支持符合条件的“双高计划”建设高职学校独立升格,遴选一批优质高职院校的骨干专业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外,继续推进一部分应用型本科转型为“职业技术大学”,继续推进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以弥补职业教育办学短板,延长人才培养链条,切实培养能适应相对复杂的工艺要求和高级技术应用的工作岗位,具有明显发展潜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要对转型或转设后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明确界定,防止出现“惯性漂移”,表面上看“名”是“职业教育”,深层次上看“质”仍是“普通教育”。此外,要及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针对转型或转设后的学校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干部任免、教师编制、机构设置、经费拨款、收费标准等制定明确的标准和要求,推进落地落实。

(三)以“师资队伍、产教融合、科技创新”为关键,聚力打造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特色标识

一是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夯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突出拔尖人才培育与整体水平提升相结合。要根据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构建专职和兼职、个体和团队的分类分层管理体系,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职业化发展。要建立科学、合理、多元、开放的分类分层职称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关键岗位年薪制和团队工资协商制等多元分配机制,优化完善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办法,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格局,积极探索“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的岗位聘用机制。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在专业带头人、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培养上下功夫。

二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标识,要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求突破、下功夫、见成效。本科职业院校要紧跟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持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制度等,组建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探索共建混合所有制(股份制)产业学院,大力推行“引企入教”,与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产业学院、企业工作室、实训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教学工厂”、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深入开展全方位合作,激发合作办学活力,打造“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新范式,形成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为主体、多方协同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应用型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通过制定科技创新改革的一系列制度,完善“产学研”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本科职业院校打造应用型科技创新平台,组建科技研发团队和科技服务团队,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型科技开发,将高水平科研成果持续融入教学育人环节,以科研创新带动知识与技术技能创新,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速”“增值”,提升科教协同育人质量,提高师生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本科职业院校成为破解行业企业技术难题的重要力量,成为驱动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的动力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05-02.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1-23.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发厅〔2020〕2号)[Z].2020-05-15.

[4]崔凯,龙绘锦.职教本科教育的应然价值、意蕴与办学路向探讨[J].职教论坛,2021(1):158-162.

[5]陈兴明,王静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意蕴、困境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20(12):1-4.

[6]孟瑜方,徐涵.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1):9-15.

[7]王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目標定位与路径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20(12):6-11.

[8]赵晓东,张磊,陈立民.新发展格局下本科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演进理路与发展逻辑[J].教育与职业,2021(12):27-33.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现实困境职业教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
读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