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2021-10-13秦专松何丽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融入

秦专松 何丽

摘  要: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之中,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建构科学的人生价值体系,培育一生的成长成才动力。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授课教师应认识到,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学前美术教育课程,革命精神是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中最好的营养剂,家国情怀是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在灵魂,初心使命是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师应有的职业站位。要积极拓展路径,认真做好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内容对接,扎实开展教学改革,创新课内、校园、校外“三位一体”多维融入育人模式。

关键词: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学前美术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1)03-0033-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重庆是红色革命基因非常深厚的文化圣地,“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其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岩精神、抗战精神及陪都文化、三线建设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内涵丰富,内容多元,独具特色,地域性突出。”[2]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具有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政治引领价值,它还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培育其家国情怀的鲜活素材,具有不可忽视的德育价值。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之中,能够将丰富的重庆红色文化资源通过课程教学平台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继承革命先辈深厚的爱国情怀,唤醒学生的历史记忆,凝聚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一、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基本功能

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之中,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革命传统、红色基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补一补“钙”,壮一壮“骨”,是强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激发学生继承革命先辈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在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开发利用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可有效拓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发挥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育人效能。

(一)导向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中国精神底蕴,它既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也是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中融入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基因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之中,有助于引领该课程教学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深刻理解重庆革命历史,大力弘扬和传承重庆红色文化,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鲜活的革命历史教材,从中汲取养分,有效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过程中所期待的提升幸福指数的客观要求,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二)教化功能: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人生价值体系

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生动、丰富,是高校学前美术教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资源,对充分发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化功能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之中,便可引导、帮助大学生建构科学的人生价值体系。高校其它专业课程也应该像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一样,重视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以充分发挥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教化功能,帮助大学生构建以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及思想道德修养等为基础的科学的人生价值体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發展,使其成为新时代品行兼备、有能力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优秀青年学子。

(三)激励功能:帮助学生培育一生的成长成才动力

“红色文化蕴含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民服务等核心理想信念,是引领时代前进的主流文化,对于弘扬主旋律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3]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并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中华儿女,在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中融入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用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中鲜活生动的典型事例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让他们在日常行为中时刻以革命先烈及其英雄事迹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标准,产生思想共鸣,唤醒他们的爱国热忱和社会责任。用红色文化滋养他们,用红色信仰点亮他们人生未来,在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滋养中,向他们传承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信念精神高地,帮助他们培育一生的成长成才动力。通过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和熏陶,可以提升学前美术教育课程育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使学生变得更有“温度”“广度”,在知、情、信、义、行之中强化对红色情感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并且始终如一地将这种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路径

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既肩负着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更担负着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授课教师应积极拓展路径,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科学有机地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之中,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一)认真做好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内容对接

首先,要对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细致挖掘,把握重庆革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其次,要对挖掘的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认真梳理和筛选,并深入挖掘这些资源的精神内涵,以增强其在教学中思政育人的感染力、感召力;第三,要建立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教学资源库,为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做好资源储备,做好融入环节内容上的对接,使融入的内容逐步系统化、融入的方式方法逐渐立体化;第四,要制定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计划,细化融入的备课环节、课堂教学环节;第五,要精心设计融入的问题链和教学详案,在学前美术教育课程“学、测、导、悟、用”等教学环节中,强化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以往学前美术教育开展课程思政缺乏案例资源、无从下手、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

(二)扎实开展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必须紧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开展融入方面的教学改革。第一,要将历史与现实进行有机融合。虽然说革命战争年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革命战争年代诞生的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至今仍在焕发勃勃生机。授课教师在教学时,要随时随地把握好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基因中的某种精神表征融入到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之中,向学生传承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和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崇高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将这种优良品质和理想信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完善自己,不负韶华,不辱使命,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要做好线上线下的融入。授课教师要积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的优势,丰富线上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教学育人资源,建立新媒体平台,搭建优质、栏目齐全的重庆红色文化资源铸魂育人大讲堂,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线下教学为主渠道,同时开展好线上教学。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讲授与课程思政开展有机结合,发挥出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之实效。

(三)形成课内、校园、校外“三位一体”多维融入育人模式

首先,在课内教学中,要根据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特点,在剪纸、陶艺等教学环节中有机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例如,开展以“重庆抗战”“重庆大轰炸”“红岩精神”“重庆谈判”“重庆解放”等为主题的剪纸设计或陶艺制作。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重庆革命历史、重庆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设计和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其次,在校园育人环节中,以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学习为专题,组织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自主式、案例式、讨论式、情境式、互动式的学习探究活动,并由授课教师制作以“我看重庆革命英烈”“历史上今天之重庆”“重庆红色历史遗迹寻踪”等为主题的育人微课程、短视频,以生动鲜活的图片、视频以及详实的文字材料激发学生对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和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最后,在校外实践育人中,组织学生参观潼南区双江镇杨闇公烈士故居、酉阳县龙潭镇赵世炎烈士故居、涪陵区大顺乡李蔚如烈士陵园、彭水县郁山镇贺龙同志德政碑、黔江区冯家坝镇万涛烈士故居、酉阳县南腰界乡红三军司令部旧址、渝中区红岩革命纪念馆、沙坪坝区红岩魂陈列馆、歌乐山麓的渣滓洞及白公館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让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走出课堂走向校外,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充分融合,拓宽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四)大胆进行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评价改革

开展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教师和各级教学行政人员应不遗余力地在传统的结果评价或终结性评价基础上,加强过程评价或形成性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4] 应高度重视主体素养评价,不能仅把学生提高学业成绩、掌握专业知识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因为这种做法“遮蔽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任务,背离了课堂教学的育人本质”[5]。通过深化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改革,促使学生形成创作有内涵、有灵魂、有美感的美术作品的技能,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重庆红色文化的影响,完成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

三、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重要启示

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意义重大,启示也颇多。

(一)革命精神是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中最好的营养剂

开展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其核心任务是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之中,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优质的育人资源。这种革命精神是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中承载的红色基因,是学前美术教育课程实施思政育人最好的营养剂。

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既可不断丰富该课程思政育人的案例内容、教学资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该课程立德树人教育形式,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育人的感召力,使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变得有滋有味、有血有肉且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说服力。

(二)家国情怀是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在灵魂

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物质内容和永恒的精神内涵,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是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成长、发展的印记”[6],它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爱国情怀等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具有先进的精神文化特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价值”[7]。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就是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在灵魂植入到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崇高的家国情怀,“使家国情怀的认同索引清晰可见,指引新时代大学生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8]。

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为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扩展了实践空间。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重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搭建起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道,可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体验中构建理论与实践连接的脉络,在参观过程中“受到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实现思想的升华和灵魂的碰撞,增加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爱国热情,砥砺爱国之志,凝聚奋进力量。”[8]因此,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之中,能使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无时无刻、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学生的身体与心田,滋润和增进着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情感认同,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的思政育人实效。

(三)初心使命是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师应有的职业站位

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将初心使命作为自己应有的职业站位,将自身肩负的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指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对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学习,增强守住初心、担牢使命的神圣责任感和使命感。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本身就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执着、百折不挠的初心使命,作为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就应该竭尽全力深入挖掘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方面的案例素材并应用于课程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使学生不断从红色文化资源、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力量,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保持精神定力。

參考文献:

[1]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1).

[2]陈娇.重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9(13):76.

[3]赵中梁.利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N].山西日报,2020-11-10(11).

[4]刘建达,李雪莲.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J].中国考试,2020(9):30.

[5]李森,郑岚.促进质量提升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9(12):57.

[6]项福库.红军遗址旅游开发价值探微[N].中国旅游报,2018-11-16(6-7).

[7]项福库.重视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的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8-08-09(3).

[8]王会民,王婧锐.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6):39.

猜你喜欢

融入
“三特”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研究
论少先队活动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教育中的作用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