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研究
2021-10-13王静
王静
(许昌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河南 许昌 461000)
剖宫产是目前解决难产的有效措施和常规手术,在妇产科中极为常见[1]。但是手术作为一种入侵式操作,术后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等均为常见的并发症、后遗症,因此明确引起剖宫产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具有积极意义[2]。本文主要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旨在为临床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提供有效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 年5 月至2020 年12 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15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有无切口感染划分为感染组(n=40)和未感染组(n=112),其中感染组年龄23~45 岁,平均年龄30.47±5.79 岁;孕周36~39 w,平均孕周37.95±1.23 w。未感染组年龄22~44 岁,平均年龄29.47±5.68 岁;孕周37~40 w,平均孕周38.24±1.18 w。两组年龄、孕周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指标:感染者需满足《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 版)》中关于术后切口感染诊断标准[3];均为适龄产妇,年龄<40 岁;均为足月妊娠;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无法耐受手术者;存在恶性肿瘤或免疫系统疾病者;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记录患者术后基本情况,包括:手术切口、恶露、胃肠蠕动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1.2.2 病原菌检测
收集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详细操作步骤严格按照《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学操作规范》执行[4]。对于培养结果阳性者同时根据其细菌形态等情况来鉴定病原菌种,操作过程需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均使用SPSS22.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率和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影响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
152 例剖宫产术患者中40 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6.32%。40 例切口感染患者均予以病原学检查,35 例病原菌培养结果为(+),5 例病原菌培养结果为(-),病原菌检出率为87.50%。病原菌分布情况:革兰阴性杆菌24 株,占比68.57%;革兰阳性杆菌8 株,占比22.86%;真菌3 株,占比8.57%,见表1。
表1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
2.2 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胎膜早破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检查次数、住院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是否首次剖宫产、术前有无应用抗菌药、有无合并基础疾病均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单因素(P<0.05);年龄非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单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阴道检查次数、住院时间、胎膜早破时间、手术切口大小均为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概述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属于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病情严重者会引发宫腔内感染或产后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预防及找出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是急需解决的事。在本文研究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6.32%,40 例切口感染患者均予以病原学检查,35 例病原菌培养结果为(+),5 例病原菌培养结果为(-),病原菌检出率为87.50%。可得知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胎膜早破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检查次数、住院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是否首次剖宫产、术前有无应用抗菌药、有无合并基础疾病等[5]。因此分析影响疾病发生的多种危险因素,并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3.2 危险因素
3.2.1 胎膜早破
产妇发生胎膜早破后,病原菌容易上行入侵宫腔从而诱发切口感染[6]。
3.2.2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延长,伤口长时间暴露在外部环境从而变得干燥不利于止血等操作,导致伤口大量出血,产妇机体抵抗力下降,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强,造成伤口感染[7]。
3.2.3 阴道检查
阴道检查次数越多,那么细菌进入子宫腔的机会也就越大,最终患者机体菌群调节功能失衡,诱发术后切口感染[8]。
3.2.4 手术切口大小、术前抗菌药应用
手术切口越大,越难愈合;抗菌药可以预防病原菌侵入,不给予药物控制,病原菌通过伤口侵入患者机体从而引起伤口感染等感染性并发症[9]。
3.2.5 有无合并基础疾病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的可能性要高于未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说明切口感染同时也与患者本身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相关[10]。
3.3 护理对策
3.3.1 胎膜早破
对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在手术过程中取适量羊水进行培养以及做药敏试验[11],检测出患者的病原菌针对性使用敏感性高的药物,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3.3.2 合理使用抗菌药
术前给予患者适当的抗菌药以达到预防切口感染目的。
3.3.3 手术时间
手术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3.3.4 严格规范操作过程
严格无菌操作对预防切口感染有重要意义,手术器械、敷料等在使用前均需要严格进行消毒工作,严格划分无菌区及污染区,避免混合使用。除此之外,术前进行各项检查时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检查次数不宜过多;切口缝合时注意产妇腹部皮肤的皱褶部位,并消毒彻底。
综上所述,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为了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需要对合并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多种危险因素尽早采取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