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MPRL 水平的影响
2021-10-13裴伟伟
裴伟伟
(焦作市精神病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精神疾病,主要采取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1-2]。近年来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泌乳功能具有一定影响,60%以上的精神病患者出现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升高,且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PRL 变化存在差异[3-4]。英国Maudsley 指南建议,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均应监测PRL 水平[5]。另有研究显示,约49%~60.7%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不存在月经周期紊乱、性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但巨泌乳素(Giant prolactin,MPRL)出现升高,甚至有学者认为MPRL 异常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原因[6]。鉴于此,本研究通过监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MPRL 水平,旨在探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其变化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5 月间168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2例。其中喹硫平组:男20 例,女22 例;年龄18~59 岁,平均年龄34.36±5.36 岁;病程0.5~6.0 y,平均病程3.23±1.10 y。利培酮组:男22 例,女20例;年龄19~57 岁,平均年龄33.10±6.12 岁;病程0.5~5.5 y,平均病程3.12±1.00 y。阿立哌唑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18~61 岁,平均年龄32.86±5.69 岁;病程 0.5~7.0 y,平均病程3.36±1.12 y。奥氮平组:男21 例,女21 例;年龄18~55 岁,平均年龄33.42±6.00 岁;病程0.5~8.5 y,平均病程3.42±1.23 y。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病史≥0.5 y;结合体征和临床症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年龄≥18 岁;均同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入组前1 m 内未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积极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无精神活性药物依赖史;无严重心、肝、肾及内分泌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相关药物过敏。
1.2 方法
治疗药物均从最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耐受情况,1 w 内逐渐增加用药剂量,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各组药物使用剂量如下:奥氮平(常州华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2)5-10 mg,Bid;利培酮(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30)1-3 mg,Bid;喹硫平(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17)50-350 mg,Bid;阿立哌唑(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07)5-15 mg,Bid;治疗12 w,用法:口服,治疗期间,在必要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外,禁用其它任何抗精神病药,同时在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1.3 血清PRL、MPRL 测定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 w、6 w、12 w 后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以3000 r·min-1 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ACCESS 型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生产)检测血清PRL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PR 水平,测定过程中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 精神病性症状评估以及不良反应观察
采用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状,量表包括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阴性症状等维度,每个维度10 个条目,1~7 级评分,总分30~210 分,评分越高则受试者症状越严重;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嗜睡、体重增加、皮疹、头晕、口干。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 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或率(n(%))描述,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Bartlett 方差齐性检验与Kolmogorov-Smirnov 正态性检验,均确认具备方差齐性且近似服从正态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组间比较采用SNK-q 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PRL、MPRL 水平
治疗前四组患者血清PRL、MPRL 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6、12 w 后均明显升高,且利培酮组最高(P<0.05),见表1 和表2。
表1 血清PRL 水平(,n=42)
表1 血清PRL 水平(,n=42)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利培酮组相比,*P<0.05。
表2 血清MPRL 水平对比(,n=42)
表2 血清MPRL 水平对比(,n=42)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利培酮组相比,*P<0.05。
2.2 精神分裂症状评估
治疗前四组精神病性症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 w 后四组患者各维度精神分裂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精神分裂症状对比(,n=42)
表3 精神分裂症状对比(,n=42)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n=42)
3 讨论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以社会心理干预为辅,而抗精神病药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且相比于疗效,不同药物间的安全性差别更大[7]。目前,临床对使用抗精神病药时出现的糖脂代谢紊乱、体质量增加及锥体外系症状不良反应关注度较高,而高催乳素血症虽发生率较高,但在临床上一直未达成共识[8]。
精神分裂症采用抗精神病药后PRL水平呈现较大的异质性且机制复杂。目前主要认为,抗精神病药会阻断脑内多巴胺的传导,导致垂体泌乳细胞收到的多巴胺抑制信号减弱,造成PRL 水平升高,且不同的抗精神病药对多巴胺D2 受体的阻断存在差异[9]。其中,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奋乃静主要作用于多巴胺D2 受体,属于多巴胺D2 受体阻断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具有较强的5-HT2 受体阻断作用及相对较弱的多巴胺D2 受体阻断作用,根据药理作用可分为4 类:①5-HT 及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如齐拉西酮、利培酮。②多受体阻断作用药,如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③5-HT 2A 受体阻断剂,如阿立哌唑。④选择性多巴胺D2/D3 受体阻断剂,如氨磺必利。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与多巴胺D2 受体的亲和力、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对多巴胺D2 受体的激动/抑制作用等因素的差异均会引起PRL 水平的不同[10]。研究发现,位于血脑屏障的P 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外排转运体之一,可影响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精神病药物的药量,且多种抗精神病药均是P-gp 的底物[11]。其中,利培酮亲脂性较差,属于P-gp 较强的底物,因此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弱,可更多地作用于位于血脑屏障外的垂体前叶多巴胺D2 受体,从而对PRL 水平升高的影响更为明显[12]。本研究发现,经四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2 w 后,血清PRL、MPRL 均存在不同程度升高现象,与治疗前相比,利培酮组血清PRL、MPRL 水平升高较为明显,同期均高于其他三组,与上述分析相符。此外,奥氮平、阿立哌唑,作用于垂体前叶多巴胺D2 受体的药量相对较少,对PRL 水平影响较利培酮低;喹硫平并非P-gp 底物,反而是其抑制剂,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强,残留于垂体前叶含量少,使得PRL 释放量相对较少。本研究也显示,相比阿立哌唑组、奥氮平组,治疗12w 后喹硫平组血清PRL、MPRL水平相对较低。另外,本研究对用药不良反应统计发现,四组间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差异,用药期间,患者对于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提示上述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一定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且效果相当,患者均能耐受;其中利培酮能显著升高血清PRL、MPRL 水平,而其他药物对泌乳水平影响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