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节目短片在文艺晚会中的作用探讨

2021-10-12王乐中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文艺晚会作用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众对文艺晚会的要求日益增加,电视台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希望能够增强文艺晚会的效果。本文分析在文艺晚会中加入电视节目短片的必然性,认为短片让文艺晚会现场时空实现了跨越和转换,并对其作用作出探讨。笔者认为,以短片形式讲中国故事可以升华文艺晚会主题;重视前期策划,通过短片可以展现晚会的内涵和主题;短片可以拓展晚会空间,提升晚会质量和水平;短片的纪实作用得以发挥,能够很好地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等。将电视节目短片应用于文艺晚会中是近些年电视台的一大创举,未来还应该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全方位地呈现文艺晚会,给予广播电视事业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电视节目短片;文艺晚会;作用

中图分类号:G2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233-03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众对文艺晚会的要求日益增加,电视台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希望能够增强文艺晚会的效果。文艺晚会不同于专题晚会,主要是指融合了歌舞、小品、相声等多种节目形式的综合晚会,集艺术性、互动性和欣赏性为一体,且多于晚间举行,特别受我国广大民众的喜爱,成为大家在每年的重要节日节点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电视人每年也会绞尽脑汁推陈出新,力求给大众呈现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而电视节目短片是伴随电影应运而生的一种影片形式,时长一般为30分钟左右,甚至更短,主要在电视上播放,相较于一般的电视节目,电视节目短片更加独特,更具艺术性和真实感,甚至一个短片也相当于一个节目版块。对于文艺晚会来说,电视节目短片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电视文艺晚会穿插短片这样的影片形式往往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使得固定栏目或节目的传播实现最大化,不夸张地说,节目短片的引入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碎片化、分散化,对文艺晚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让大众持续观看文艺晚会成为电视人特别关注的议题,电视节目短片的出现能够有效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增强文艺晚会的视觉效果和传播效果,弥补文艺晚会时长过长、镜头感欠佳等不足,给予受众更好的视听享受。

二、短视频元素在文艺晚会中的运用策略——以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为例

如前文所述,文艺晚会要充分发挥自身兼容性很强的优势。目前,许多的晚会导演会优先选择加入短视频元素,加入短视频元素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使文艺晚会的思想性、趣味性、互动性、艺术性得以充分显现的手法之一,它能够最大限度地突出文艺晚会的主体作用,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在此,笔者要强调的是本文提到的文艺晚会包含颁奖典礼、特殊节日的庆典、国家纪念日、行业宣传晚会等各种类型,一台文艺晚会要想有灵魂、主题鲜明,就需要不断强化晚会主题,而强化晚会主题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入视频短片。短视频一般起着强化主题、体现可视性的作用,可以是人物短片,也可以是事件短片,或是展示性短片。通过插入极富震撼性、感人至深的短视频,往往能够使此台晚会的主题得到升华、情感得以深化。下文以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为例分析短视频元素在文艺晚会中的运用策略。

中国人最难忘的可能正是每年春节全家人都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的景况。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始于1983年,一直到今天都是全球华人的文化代表,它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无数电视人、艺术家的心血,是全球华人的新民俗。但是近几年,很多人发出了“春晚越来越不好看了”的感叹,原因很多,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的审美口味发生变化,对春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五花八门的节目和娱乐项目,春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能够继续吸引受众,相关电视人也是绞尽脑汁不断推陈出新,力求奉献一台符合国情和满足当代国人审美需求的晚会。从2014年开始,春晚已经在努力作出改变,不断加入更多新鲜元素,包括本文探讨的短视频元素。结合新媒体热点,短视频元素逐步成为春晚的亮点。

春晚的短视频类型和功能。春晚的短视频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故事性、抒情性的短视频。此类型的短视频大众一定不会陌生,一般来说此种类型的短视频都是单独出现在大屏幕上,剧情非常完整,往往要配合呈现一定的主题,内容大多是抒发人类情感,往往能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二是有辅助作用的短视频。这类短视频一般是节目内容的一部分,为提供一些信息而呈现,如2015年李宇春的歌唱节目《锦绣》中,大屏幕就用特效呈现了4个李宇春,这在过去的春晚中是没有出现过的,所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短视频元素一出现就增强了整个节目的视觉效果,增加了审美元素。三是作为背景的短视频。这类短视频元素极其常见,运用广泛,观众已经屡见不鲜了,一般用于歌舞类节目,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节目画面太过单一,增加舞台的舞美元素。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对于在春晚中出现的这些短视频元素,观众其实是非常认可的,这些短视频在晚会的气氛营造和主题展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以直观的视觉形象定位春晚,营造氛围和意境,比如我们经常看见春晚片头会有大概1分钟的短视频,内容包括一家团圆、全国各地人民庆祝春节等画面,这样的短视频最大限度发挥了形象思维的情感作用;二是短视频元素的加入實现了时空的延伸。春节晚会因为限定在了固定的物理空间内如演播室,所以表演呈现上有所局限,但是短视频元素的加入改变了这一情况。短视频就像一个窗口,投射出其他地方的景象,再辅以舞台表演者的演出或节目,往往给观众更丰富、深刻的体验。如在春晚节目《强军战歌》中,背后的大屏幕就播放了武警战士和边防官兵在冰天雪地里坚守岗位的短视频,视频一播放立刻引起了观众的敬佩,再配以动人的声音,节目效果得以增强;三是短视频的直观性能够迅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近些年,春节晚会最大的改变就是更加贴近群众,走进了普通家庭的生活中,这就是所谓的“接地气”,而春晚最直接的接地气的方法是引入了短视频,把普通大众的生活艺术化再现,唤起了人们的记忆。比如2014年曾大火的歌曲《时间都去哪了》,歌手演唱时后面的大屏幕也同步播放着一个网友连续30年和自己的父亲合影的视频,视频中父亲逐渐老去,而女儿从牙牙学语的婴儿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少女,配合着感人的音乐,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无不为此动容,短视频的共情作用由此得到体现。

三、让晚会现场时空实现了跨越和转换

以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为例,20世纪90年代,受电视技术的限制,春节联欢晚会虽然是全国大众最关注的文艺晚会,但仍然逃脱不了整台晚会叙述时只能线性、连续呈现,无法完成时空的跳跃和转化。对于观众来说,长达几个小时的春节联欢晚会如果仅仅按照线性叙述来呈现的话,难免无聊了些。但半小时左右的电视节目短片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人物访谈、节目间隙中,利用蒙太奇手法跨越时间,让观众随着短片的呈现不断去到过去、现在、未来;另外,也一定程度地突破了春节联欢晚会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舞台的瞬间转化,使得春节联欢晚会更加立体多元。如202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穿插了公益短片《家》,该公益短片拍摄地远在福建省振福楼,因建筑呈圆形而受到春晚节目组关注并定为公益短片《家》的拍摄地,寓意每年春节一家人团团圆圆。节目组提前拍好这个温暖的短片并在春晚上播出,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跨越和转换,同时也营造了春节一家团圆的温暖氛围,传播效果得以增强。

四、是对节目内容的补充,丰富了节目形式

对于文艺晚会来说,很难有大段时间的访谈节目,一般的访谈节目都是在演播室内提前录制完成,但又因为访谈类节目通常都是在同一空间内进行的,所以极易让观众产生观看疲劳感。但电视人发现,一场文艺晚会要想把气氛烘托到位,又必须呈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在主持人的访谈中自然地引出主题,烘托出温馨的氛围。在文艺晚会中加入访谈类短片,可以灵活地切换场景,用主持人谈话的方式自然地切入主题,这样节约了春晚加入大段訪谈节目的时间,也能够缓解文艺晚会时长过长给观众带来的无聊感,甚至因为突然播放的访谈类短片,可以成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将观众快速带入到文艺晚会的氛围中,使观众达成情感的共鸣。比如2020年东方卫视春晚就插入了采访父母和孩子的内容,时间不长,但特别感人,通过对谈呈现了春晚对于一家团圆的重要意义,再加上深情的旁白和人物落泪等特写镜头,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会被触动[1]。可以看到,电视节目短片有助于丰富节目内容,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也能够升华晚会主题,烘托整个晚会的气氛。

五、电视节目短片在文艺晚会中如何发挥作用

(一)以短片形式讲中国故事,升华文艺晚会主题

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故事往往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作为中国文化集大成的文艺晚会要想赢得更多受众、更大范围传播中国文化也要发挥故事的优势。一般来说,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传播意识形态内容更能够打动人,而最好的故事呈现形式就是短视频,电视节目短片可以极大地提升中国故事的传播力。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视听说结合的多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是最好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开办以来一直没有在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缺位,也是通过典型的讲故事的方式传递价值观。从主持人的开场、节目短片的适时插入、普通百姓形象的塑造等无疑都在构建叙事模式,完美呈现带有中国特色的故事,弘扬传播助人为乐、勇于拼搏、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从而深化了整台晚会的主题思想,不仅是欣赏价值的升华,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2015年的春晚中有一个单元插入了许多的故事短视频,如《只盼这一天》中讲述了一个等待父母回家的留守儿童的故事,体现了亲情的可贵[2];《中国字,中国年》中讲述了和中国字有关的故事,体现了爱国主义情结;《名,记我们从哪里来》中采访了许多普通华人讲述自己名字的由来,体现了乡土情结。这些小故事集结成短视频在晚会中播放,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共鸣。

(二)重视前期策划,通过短片展现晚会的内涵和主题

如今,每到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节点各大电视台都要创制自己的文艺晚会,文艺晚会虽然是传统的节目品类,多年来却一直受到大众的欢迎和热爱。电视人在构思一台文艺晚会前,往往会提前策划晚会的结构、流程、内容等。近些年,文艺晚会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视频短片的播放。事实证明,引入了电视节目短片后,观众会觉得耳目一新,晚会收视率也更高了。通常情况,当文艺晚会团队策划好相关细节后,会提前策划设计和拍摄短片,短片的中心思想必须围绕着整台文艺晚会的主题和内涵,且拍摄方需不断和晚会制作方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制作方的意见和建议,绝不可出现短片思想偏离文艺晚会内涵和主题的情况,同时也要竭力避免短片只是滥竽充数。只有这样,短片才能成为整台文艺晚会的点睛之笔。如近些年的元宵晚会中,插入短片已经成了一种常规动作,2016年的央视元宵晚会中就插入了短视频《东西南北闹元宵》,展现了祖国各地区普通百姓如何庆祝元宵佳节,该短片推出后观众特别喜欢,这不仅是因为短片完全契合了晚会的主题和精神内核,更是因为其作为调味剂增强了晚会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晚会水平得以提升[3]。

(三)用电视节目短片拓展晚会空间,提升晚会质量和水平

文艺晚会不同于一般节目,最大的局限在于演播室的固定,节目内容不管怎么变,始终都在一个固定的演播室内表演;同时,节目的制作和内容策划必须围绕一个大主题进行,如赈灾、节日庆祝、庆祝建党等重要事件或时间节点。2020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和往年一样,继续采用了“北京主会场+各地分会场”的直播模式,突破了演播室的物理边界,拓展了春晚的空间范围,丰富了晚会的内容,让全国各地的群众都能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还比如2016年的《北京好榜样》文艺晚会,采用短视频《相聚》作为开场节目,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讲述了9个动人的人物故事,观众由此产生共鸣,晚会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

(四)短片的纪实作用得以发挥

文艺晚会中的短片可以是采访类故事的呈现,也可以是宣传片、纪录片的呈现,只要能够彰显晚会的主题和内涵,营造晚会的氛围,对短片的内容构成没有特别要求。在调研中,笔者发现不少观众都特别喜欢纪实主题的短片,因为文艺晚会都是提前被导演编排出来的,某种程度来说缺少真实性或即时性,但纪实的短片正好弥补了文艺晚会这一不足,将人物或事件真实地传达给观众,大众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人物或事件的实际情况,好像在看一部短小的纪录片,能够带入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真切领会晚会主题,这样的纪实短片很好地提高了文艺晚会的品质,强化了思想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播[4]。笔者认为,电视节目短片的情感深化优势是无法被替代的,如内容为游子常年在外奔波终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纪实短片给人的感动是远远大于一部表现家庭团圆的小品作品的,这样的纪实短片能够让观众真正进入情境,实现整体的情感深化,而这恰恰是晚会表演无法给予观众的。

六、结语

如前文所述,短视频元素在文艺晚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必须认识到短视频只是晚会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晚会。短视频在为晚会增添光彩的同时一定不能喧宾夺主,要注意合理合情地插入;如果处理不当,短视频非但不会给晚会增光添彩,反而还会产生负面影响。笔者认为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短视频应该和整台晚会的风格、主题匹配,切不可自成一派,如果一场喜气洋洋的晚会突然插入沉闷的短视频,定会格格不入;二是短视频时长切忌不可过长,短视频的作用只是辅助晚会,绝不能依靠短视频撑起整场晚会,任何手段都是双刃剑,有些晚会导演在短视频上过分消耗精力,往往违背了晚会的初衷。

社会在持续进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文艺晚会已经变成中国文化的代表,要更好地吸引受众,就必须要创新和改革,不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晚会的制作水平。将电视节目短片应用于文艺晚会中是近些年电视台的一大创举,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未来还应该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地呈现文艺晚会,给予广播电视事业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杨觐梦.浅谈央视春晚中视频元素的运用[J].当代电视,2016(01):12-13.

[2] 焦洁.我是谁——短片《卢梭》导演创作谈[J].大众文艺,2018(15):149-150.

[3] 王文浩.视频元素对综艺晚会的作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43-45.

[4] 杨晓云,贾林.主题晚会中视频短片的运用及其价值[J].青年记者,2018(06):60-61.

作者简介:王乐中(1973—),男,甘肃兰州人,本科,二级导演,研究方向:电视文艺节目策划与编导。

猜你喜欢

文艺晚会作用
三都县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文艺晚会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户”字的“二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