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文化对南阳汉画像石的影响

2021-10-12张晓静

收藏与投资 2021年9期
关键词:画像石楚文化神兽

摘要:南阳汉画像石与楚文化具有紧密的联系,南阳汉画像石在艺术风格、题材、构图等艺术形式上与其他地区汉画像石相比,具有神秘而浪漫的色彩,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关键词:楚文化;南阳汉画像石;艺术形式

一、楚文化与南阳汉画像石的溯源

关于楚文化的起源,史学界一直有东来说、西来说、北来说的观点,其中人们比较认同北来说的观点。黄帝、炎帝大战之后,炎帝放弃中原地区,选择南迁,定居在荆州、江淮,形成三苗。后来,三苗部落和当地土著民族经过长期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楚族。楚族人主要生活在北至南阳盆地,西达汉丹的源头,南面包括衡山以北的江汉流域,在此地开启了历史和文化的演变历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巫楚文化。

南阳在周王朝时期一直附属于申国,因其地处黄河流域,在当时是各族政权聚集之处,夺得此地便意味着夺得天下,所以在公元前688年,楚王发动战争,灭掉申,设宛邑,从此,南阳归属楚国,楚王实现了天下统一的雄心壮志。直到公元前292年,秦国将领白起攻打楚国,攻下南阳。所以,在这之前将近400年的历史长河中,南阳一直附属于楚国,是楚国的军事重地,也是楚国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处,两地文化一直相互影响。直到汉朝,南阳接受了齐鲁地区和其他地方的文化,南北地区的两种文化在此地互相冲撞、互相融合,构成了“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汉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南阳汉画像石与其他地方的汉画像石有着明显的区别。南阳汉画像石在表现手法上古朴豪放、深沉博大,在创作方法上呈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艺术风格特征。

二、楚文化对南阳汉画像石的影响

(一)楚文化对汉画像石风格的影响

相较于山东、陕西、四川等地的汉画像石,南阳汉画像石具有楚文化中明显的象征主义和浪漫主义特点。

南阳汉画像石追求个性的表达,用神秘幻想的色彩、狂放不羁的形象联想、夸张的艺术手法、热情豪放的情感表达,形成了汉朝文化独特的艺术风格,汉画像石中神话题材故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汉朝时期的人们拥有着浪漫主义的情调,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对现实生活中人的相貌进行艺术加工,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的观念中,他们认为不管是人还是神仙,都能拥有翅膀,在人间或者天堂自由地翱翔,这也蕴含着他们想要长生不老、羽化升仙的美好愿望。在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神话题材的伏羲、女娲形象数量最多,他们的形象一般是人首蛇身,手持灵芝或华盖等。在古人的意识里,伏羲代表阳,女娲代表阴,他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古帝王和始祖神,表示墓主希望自己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續和再生。

南阳汉画像石中体现的象征主义是指用主观世界来反映客观世界。最早具有象征主义的南阳汉画像石是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T形帛画(图一),“非衣一,长丈二尺”。该帛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墓室主人死后乘着两条龙慢慢地走向理想世界(也就是天堂),第二部分为在人间的亲人正举行祭祀升天仪式,第三部分则是阴间祥瑞辟邪的神兽护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帛画用不同的生灵形象表现未来世界的天上、现实世界的人间(图二)和过去世界的地下三个时空。上半部分(图三)中有飞龙、九个太阳、日中金鸟、扶桑树、升天踏板、花豹、玉兔、蟾蜍、月亮、烛龙等形象。怪兽拉绳振钟,以示升天之音,花豹象征扶卫升天之路之意,人首蛇身神代表着主宰天国,仙鹤象征长生。在“过去世界”(图四)中,一个人拖着白踏板代表升天之意,还有象征阴府的羊角怪兽,交缠鲸鲵的海底大鱼。整个帛画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的生灵统一在和谐的意蕴中,严谨而规矩。

在南阳唐河针织厂汉墓中,南北主室的顶部绘制了朱雀、白虎等神兽图案,铺首是饕餮神化的标志,除此之外,还绘制了门吏和二龙穿环图案。整个画面中神兽呈升天样式,门吏被绘制于二龙穿环图案之上。画像石用象征手法,主要描绘了墓主主人死后升天的情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具有美好寓意的神仙情景。在汉画像石中,墓门具有人死去后从今生走向来生之意,而墓顶代表着墓主想要到达的极乐世界。这里墓室的构造巧妙地将天堂、人间和升天三个不同的空间贯连在一起,更好地表达了人思想的一种延续和人死后想要升仙的美好希望。

(二)楚文化对汉画像石造型的影响

南阳汉画像石夸张变形的意象造型是楚文化的一种浪漫延续。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形象通常都采用了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物象进行概括总结,然后再加以创作,最终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出画面的节奏与秩序,从而产生南阳汉画像石简约、夸张的画面效果。

汉画像石中的线条是用刀代替笔雕刻完成的,线条行云流水,形式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充分地展现了线条的内在美,也充分体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术水平。雕刻的线条主要分为古拙浑朴型、简约精练型以及自然洒脱型,其中以横竖纹衬底和平面剔底浅浮雕最多,呈古拙浑朴型。总而言之,汉画像石整体上给人一种遒劲、古朴、浑厚之感。

南阳英庄出土的汉画像《捕鱼图》,画面布局有疏有密,节奏分明,画面采用了狭长分构图形式,给人一种宽广的视觉感受。隐隐约约的远山被刻画在画面的右上角,山脚处有一座横跨天地的桥梁,波光粼粼的江水在桥下流淌,一只小舟泛于江上,小舟的右侧有一名男子正挥桨划水,另一个人在撒网捕鱼。桥上的两个人正准备挥竿垂钓。画面的左边有个桥墩,桥墩的后面层峦叠嶂,有野兽出没,麋鹿看到后立刻跑入林中。画面用粗犷的线条勾勒形象,加上空间设计,给人一种豪放、浑朴,但又不失震撼的视觉感受。

(三)楚文化对汉画像石题材的影响

南阳出土汉画像石题材范围较广,刻画的内容极其丰富,可分为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建筑、民风民俗、乐舞百戏、神兽动物、乐器等题材。因为南阳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南阳汉画像石几乎都已涵盖荆楚之地汉墓表现的范畴,所以说,二者之间存在一种继承关系。在众多题材中,祥瑞神兽最受人们的喜爱。

在远古时期,因为环境恶劣,先民面临很多挑战,而动物却拥有人类没有的生存技能,让人类羡慕和渴望,所以先民经常与动物为伴,为了生存追捕动物,但是又把它们看成亲近的朋友,经常绘制动物形象,将动物当作神灵来保护自己和祖先,以寻求心灵上的寄托与安慰,因此,图腾艺术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就是原来的楚族,他们至今一直保留着图腾文化,将人与动物之间友好的关系延续了下来。所以,我们经常会在汉画像石或者石墓门扉上发现凤、熊、龟等神兽形象,这些动物都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是熊族部落的首领,用熊作为氏族的名号。除了熊是氏族图腾,凤也是代表古楚族的图腾,《史记》中曾写道,楚庄王把自己比作一只“虽无飞,飞将冲天;虽无鸣,鸣将骇人”的凤鸟,可见楚人对凤十分钟爱。在南阳画像石中,有些画像石运用静态门扉上的门吏来衬托动态的祥瑞百兽,用神和巫术暗示来表现古人的美好愿望和真挚情感。

三、结语

楚文化对南阳汉画像石的风格、造型、题材等有着深刻的影响,浪漫主义渗透在南阳汉画像石的方方面面,也正因如此,才形成了独特而繁荣的南阳文化,创造了楚文化的艺术世界。

作者简介

张晓静,1997年3月生,女,汉族,山西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征,贾虎.论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楚文化浪漫主义元素[J].美与时代,2020(1):52-54.[2]赵伟,李雨红.南阳地区汉画像石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9(2):18-23.

[2]皮道坚.楚艺术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259-263.

[3]周到,王晓.河南汉代画像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22-24.

[4]刘维之.楚文化特色的装饰艺术[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3(1):67-69.

[5]徐永斌.南阳汉画像石[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6]崔芳,易忠.楚文化对南阳汉画像艺术形式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5):26-28.

猜你喜欢

画像石楚文化神兽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徐州汉画像石历史文化研究探微
《神兽》
浑沌之死
“神兽”返校全国部分地区开学时间表
汉风新韵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