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精液不同稀释比对海兰褐鸡种蛋受精率的影响

2021-10-12南君宏

吉林畜牧兽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海兰受精率种蛋

南君宏

甘肃省会宁县土门岘镇畜牧兽医站,甘肃白银 730724

随着现代养禽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种鸡普遍采用笼养,家禽人工授精技术是提高良种公禽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1]。在国内绝大多数种鸡场均采用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有效实现了扩大种公鸡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保证受精率,一般输入有效精子数为1亿个左右。但笔者认为,在保证受精率不下降的前提下,还可以进一步减少输入的有效精子数。在本试验中笔者将原精采用不同的稀释比例稀释后对母鸡输等量稀释精液,观察在不同的稀释倍数下对其受精率的影响。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选用健康的海兰褐母鸡180只和安卡红种公鸡15只,采用三阶梯笼养。

1.1.2 试验仪器及稀释液

采精杯、集精杯、输精器、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培养皿,0.9%生理盐水。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动物分组

将180只海兰褐母鸡分为3组,每组60只,依次记为A、B、C组。

1.2.2 精液采集、稀释、精液品质检测

采精前将人工授精所用器械洗净、消毒、冷却、干燥。采用“腹背联合按摩法”采精,把所有公鸡精液集在一起,用干净无污染的胶头吸管轻轻抽吸几次,使之混合均匀。将精液和稀释液按容积比1:1,1:1.25,1:1.5进行稀释,保证精液和稀释液充分混匀。精液稀释后用光学显微镜检测后得知精子活率为0.9。

1.2.3 输精

A、B、C三组母鸡分别输按1:1、1:1.25、1:1.5稀释的精液,每只鸡每次输精量为50 µL,输精深度2 cm左右,所采精液稀释后在30 min内全部输完。

1.2.4 种蛋保存

在输精48 h后开始收集种蛋,每天收集1次按不同组分别常温保存,每组连续收集种蛋5 d。

1.2.5 受精率检查

全部采用打蛋的方法观察种蛋受精情况。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

采用独立性检验(检验χ2)对数据分析,检验不同组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2 试验结果

由表1可知,用0.9%NaCl作为稀释液按1:1.25和1:1.5比例稀释后的受精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按1:1比例稀释后的受精率(p<0.05)。

表1 不同稀释倍数下其受精率及其比较

3 分析讨论

从试验结果看,稀释比为1:1.25和1:1.5时其受精率明显高于以1:1比例稀释后的受精率。本试验中,每只鸡输入有效精子数(有效精子数=输精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分别为0.629、0.559、0.503亿个,输入的有效精子数越少受精率反而会越高。

正常情况下,精子储存于输卵管伞附近的精子储存管(SST)中,卵黄通过时即能释出,精子必须要能穿过卵黄膜才能达到雌性生殖细胞而完成受精。虽然在正常受精过程中仅有一个精子与卵子结合,但其它的精子也起了不可而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输精过程中输入一定量的精子数,才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受精过程[2]。有试验结果表明,要保持高的受精率就要保证每只鸡每次输入的有效精子数不少于0.8~1.0亿个[3]。苏东顿等(2003)[4]输入有效精子数为0.75亿和1.5亿时受精率没有显著差异,受精率分别为93.49%和95.33%,其输入有效精子数均高于本次试验输入有效精子数,且受精率基本一致。刘建忠等(1995)以l%的NaCl溶液稀释鸡精液,每次输入精子数为0.25,0.50,0.75,l.0亿只的输精效果表明,每次输入0.75亿只精子即可在输精间隔为5 d时确保种蛋必要的受精率。而潘越博等(2010)对鸡精液进行1:1、1:2和1:3稀释后,稀释组受精率均显著高于原精液((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中,输入0.5亿个有效精子时,其受精率显著地高于输入有效精子为0.62亿时的受精率,引起的原因可能是精液未能稀释到最佳倍数,精子仍然较为粘稠,因而精子活力未能达到最佳状态,也不排除输精人员由于操作水平所限,而导致的输入的有效精子数未达到理论值。

4 小结

在人工授精时,要保证较高的受精率,要求输精人员技术操作熟练,翻肛人员与输精人员密切配合,做到准确、有效输精,可以明显提高受精率。在本次试验中,用0.9%NaCl为稀释液稀释时,输入5 000万有效精子数时即可达到较高的受精率。

猜你喜欢

海兰受精率种蛋
种蛋受精率检查的重要性和结果解释
提高种鹅受精率的几项关键措施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海兰江畔
海兰的一生
沈阳华美完成2016年首批海兰褐祖代种鸡引种工作
产蛋周龄对科宝父母代肉种鸡受精率及孵化效果的影响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种蛋在贮存前加热可以提高孵化率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