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
2021-10-12冯斌斌
冯斌斌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人文关怀能力对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有重要的意义,辅导员提高人文关怀能力、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是新时代高校教育对辅导员提出的需求。高校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完善和健全大学生的独立人格,需对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和专业水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辅导员在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本文利用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测验探索高校辅导员的人文能力,并详细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一、调查对象和详细流程
(一)调查对象和工具
本研究对某地区的2所高校进行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辅导员200名。调查工具以问卷为主,主要分人口社会学资料、关怀意识测量资料、关怀行为调查问卷三个部分。
(二)一般资料问卷和问卷编制
问卷内容主要是辅导员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两所学校的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调查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意识调查和行为调查。通过研究和分析专业文献资料,最后确定问卷详细内容,人为关怀意识调查问卷有20条,人为关怀行为调查问卷有29条,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意识主要按照五点分级,而且各个条目回答的选项通过代码值反应,调查问卷中一些条目需要反向评分。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行为调查问卷也通过代码值反应评分,分值越高关怀特征越明显。
二、调查方式
(一)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2月,发放问卷总数为200份,收回196份,回收率98%。
(二)质量控制和伦理原则
正式开始问卷调查之前,随机选择当地的30名辅导员进行了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较好。问卷调查者会去调查地发放问卷,在发放过程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
(三)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专业的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百分比的方式进行描述,对于不同社会学因素需采用方差进行分析。
三、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结果
在196份调查问卷中,辅导员人文关怀意识能力平均分数是89.6分,行为能力的平均分数为96.3分。通过分数可以分析出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意识的社会学因素,在分组之后,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关怀行为和关怀意识实际情况有着明显差异。
四、高校辅导员关怀行为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详细分析高校辅导员人口社会学因素和关怀行为,关怀行为和行别、生育情况、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等影响因素呈正相关,和是否是独生子女、婚姻、性格等呈负相关。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社会学因素和关怀行为关联性分析
五、结果讨论
(一)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现状
根据调查可知,高校辅导员在人文关怀能力培养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而且人文关怀理念得到了大多数高校的重视,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教育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随着学校人文环境的不断优化,学生的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自身爱好在学校平台中得到了展示。但是辅导员人文关怀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教育管理模式以管理为主,对学生的关爱为辅,教育内容重视意识形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工作缺乏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落实过程中缺失人文成分,学生教学管理制度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关怀能力不足的现象,一些辅导员关怀意识薄弱,对自身人文关怀能力认识不足,人文关怀意识具有自主、自新、自律等特征。一些辅导员人文关怀素质不高,素质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在素质基础上,辅导员的人文关怀能力才能够有效提高。人文关怀行为是人文关怀能力的有效落实,要求辅导员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效落实关怀行为,但是在实际情况下,高校辅导员的关怀行为还比较欠缺。
(二)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提升措施
1.提高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建设水平
学校需站在辅导员和学生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提出增强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具体措施。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提高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基础,政策制度能够为高校辅导员的人文关怀行为下定义,所以国家教育部门需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制定能力提升制度,营造辅导员积极锻炼和提升的良好氛围。教育部门制定制度后,需保证制度的落实和实施,要求学校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采取奖惩措施,防止制度内容和策略流于形式,对人文关怀工作做得好的辅导员给予表扬,对于工作不负责的辅导员给予批评和惩戒。
2.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积极营造人文关怀的良好气氛,能够有效提高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高校在实际工作中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辅导员和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良性沟通,校园活动能够将人文内容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更好地感染学生。例如,某高校举行以“中国古风”为主题的书画展览和知识竞赛时,辅导员和学生配合,在活动中展览文艺书画作品,在准备知识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对国家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还陶冶了情操,学校将人文文化和书画相结合,获得了更好的传统文化传播效果,提高了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
3.建立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提升机制
建设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提升机制,首先要健全辅导员的任用聘用体系,根据市场上选拔人才的行业规范,针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考核,将具备人文关怀能力和热爱学生的人才充实到高校辅导员团队中。高校应该建立健全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准入制度,让学校人文关怀能力考察工作能够有章可循。从辅导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学生角度,以学生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学校对辅导员工作专业理论性应高标准、严要求。例如,某高校针对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明确了对辅导员的考核时间和考核方式,主要分为笔试和日常工作表现两大类,笔试主要考察的是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社会学知识、人文知识素养等。除了通过笔试考察辅导员的理论知识基础,高校监管部门还和学生建立良性沟通机制,收集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反馈。对于工作能力欠缺的辅导员,学校通过建立辅导员培训机制,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有效提高辅导员的人文关怀素质,保证辅导员能够应对学生管理工作。
4.优化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评审机制
考评是效果最明显的推动力量,高校为提高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需建立健全的人文关怀能力评审机制,鼓励具有突出人文关怀能力的辅导员,批评和惩戒工作中人文关怀能力缺乏的辅导员。高校为了更好地开展人文关怀能力考核工作,首先,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考核需要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围绕辅导员的能力确定考核内容,明确对相关能力的赏罚规定,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对指导员有准确的判断。审核工作落实,需秉承多元评价原则,让辅导员对自身人文关怀工作进行汇报。其次,注重学生评价,高校人文关怀能力审核机构收集和整理学生意见,学生意见反馈是评测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依据。最后,实施学校评价,学校监督部门根据平时掌握的工作情况,评定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人文关怀和就业指导两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整体考核标准需保证一定的连贯性,高校学生辅导工作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要加强对辅导员人文关怀行为的追踪,使考核结果更全面可靠。对辅导员工作需设立相应的激励措施,有效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工作中管理部门需保证赏罚分明,最大限度地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予工作优异的辅导员充分的表彰和肯定,对工作存在问题的辅导员及时处理。
六、结语
根据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能够得出辅导员的人文关怀能力主要受性别、婚姻状况、性格、经济收入等人口社会学因素的影响,而是否是独生子女对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不明显。通过调查研究,找到影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能力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对提高高等学校辅导员思想政治人文关怀能力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