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手术治疗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疗效、复发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10-12石胜君李梦寒高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鼻窦炎

石胜君 李梦寒 高歌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综合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

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可使患者出现头痛、流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如:咽喉炎、中耳炎、心、肺等功能损害,甚至发生恶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

早期对于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由于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性高,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故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居多[2]。既往对于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多采用传统手术治疗为主,具有一定疗效。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手术要求的提升,相关研究发现,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可减少鼻窦组织的破坏,保留患者鼻窦生理功能,减轻患者痛苦[3]。本研究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别予以传统手术及改良鼻内镜手术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3.34±5.27岁;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3.74±5.9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存在明显流涕、头痛等临床症状,经鼻窦CT检查显示鼻息肉出现在中鼻道及鼻腔,可见充血;无手术禁忌症;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手术禁忌症及凝血功能异常者;中途退出治疗者;存在精神认知障碍及沟通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接受凝血功能、血常规等相关辅助检查,并在术前术后进行抗感染处理。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鼻腔麻醉后切除患者中鼻甲后半部分,充分暴露鼻腔蝶窦口,切除蝶窦口前臂,并依次开放蝶窦、后组筛窦、前组筛窦和额窦口,将切口扩大至颌窦口,切除病灶,逐层缝合创口,在颌窦腔内用含有碘伏的纱条填充,用凡士林的纱条填充鼻腔,防止创面细菌侵入和炎症反应发生,保持患者鼻腔黏膜湿润。

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手术麻醉及体位与对照组一致,在鼻内镜引导下切除鼻息肉病灶和周围残留组织,吸出鼻窦腔内脓性黏稠分泌物,清理鼻腔内黏膜组织和鼻息肉,最后冲洗鼻窦腔。冲洗完成后,外压筛窦和中鼻甲,缩小鼻腔,在颌窦腔内用含有碘伏的纱条填充,用带有凡土林的纱条填充鼻腔。

术后每天对两组患者鼻腔瘀血进行冲洗,术后两天取出鼻腔及窦腔纱条。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4]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头痛、流涕等症状消失,内镜检查可见鼻部各窦口开放良好,无狭窄、闭锁及粘膜上皮化生;有效:治疗后,患者头痛、流涕等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内镜检查可见鼻窦腔部分粘膜水肿、肥厚,但脓性分泌物显著减少;无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甚至较前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3.2 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并发症包括:上颌窦开口狭窄、眶周瘀血、鼻中隔和鼻甲粘连。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例数(%),n=36)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例数(%),n=36)

3 讨论

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表明,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可能与鼻窦、鼻腔的病理、解剖变异有关。该病导致鼻窦产生一种化脓性炎症,可对患者呼吸道功能、肺部、颅脑造成不良影响[5]。据相关流行病学统计,近年来,鼻窦炎鼻息肉发病率显著升高,在全世界范围内高达约15%,故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6]。

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将传统手术与鼻内镜手术应用于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由于鼻窦炎鼻息肉解剖结构复杂,传统手术视野范围较小,易存在息肉切除过多或者切除不完整的情况,不仅延长了创口愈合,还加重了感染发生[7]。而鼻内镜手术可借助鼻内窥镜对鼻腔进行详细检查,由于鼻内镜管道较细,且拥有良好的照明功能,可有效解决传统手术视野问题,达到传统手术无法到达的区域,并提高手术切除精准度;另鼻内镜手术创伤小,不会过多损伤鼻腔内组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本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ei‐Wen Wu等人研究表示,慢性鼻窦炎鼻息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鼻腔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鼻腔粘膜的康复[8]。对此,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即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效果较佳。

Jandali D B等学者表示,鼻腔与眼、脑相邻,传统开放手术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高,且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手术中操作稍有不慎,易对鼻腔功能造成损伤,诱发并发发生[9]。而相关外国文献发现,鼻内镜手术治疗前,患者提前服用抗生素类药物,不仅可预防术中感染,降低术中出血量,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10]。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既往研究一致,说明鼻内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降低术后复发率,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鼻窦炎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缓解鼻窦疼痛,试试盐水冲洗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鼻息肉不起眼,但别小觑
飞行人员鼻窦影像学炎性改变与系统性免疫炎症的相关研究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