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经肛双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治疗直肠内套叠合并前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10-12袁秋霞张奇琦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吻合器术式肛门

袁秋霞 张奇琦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肛肠科,重庆 405400)

肠内套叠合并前突是造成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出口梗阻型便秘多见于女性,主要症状表现为排便费力,排便时肛门堵塞感、排便不尽感,常需要在肛门口周围施压帮助排便等[1]。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 STARR)是用于治疗直肠前突导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术式,其在处理直肠前突的同时能够对直肠黏膜脱垂的进行处理,该术式的治疗效果已被广泛认可[2];改良经肛双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是基于STARR术式的不足上进行改良的一种术式,其在临床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但关于直肠内套叠合并前突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收集90例直肠内套叠合并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研究改良经肛双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治疗直肠内套叠合并前突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直肠内套叠合并前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符合标准的90例女性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改良STARR组和STARR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SD),例(%)]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SD),例(%)]

组别 例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 前突深度 直肠内黏膜脱垂分度 Ⅱ度 Ⅲ度 Ⅱ度 Ⅲ度 改良STARR组 45 45.42±6.01 3.13±1.52 14(31.11) 31(68.89) 21(46.67) 24(53.33) STARR组 45 45.68±5.89 3.21±1.49 16(35.56) 29(64.44) 20(44.44) 25(55.56)

纳入标准:确诊为直肠内套叠合并前突者;经非手术治疗3个月后效果不明显或者无效者;患者临床资料无缺失,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合并肠道肿瘤以及其他会影响STARR疗效的肠道疾病;合并其他重要器官严重疾病;存在STARR术式禁忌症以及对手术不耐受者;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女性;存在精神疾病,治疗依从性低者;随访失联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完善术前准备,采用椎管内麻醉,体位选择截石位。

STARR组患者采用常规 STARR术式治疗:行肛门充分扩张后,于肛管直肠环上方2~4cm处每隔1cm作荷包缝线适当牵引,于TST肛镜辅助下完成直肠后壁前突和内脱垂部分切除。改良STARR组患者具体步骤如下:肛门充分扩张后,沿直肠纵轴以切割闭合器对提拉组织进行切除,采用钛钉闭合直肠前壁并对其进行加固;继而采用直肠下段黏膜环形切除术(PPH)完成对直肠后壁的切割与吻合。

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1.3 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后采用电话或者门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为期半年。

出院时与出院后6个月根据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排粪造影结果了解患者术后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3]。显效:相关症状基本消失,排粪造影结果示正常或深度明显变浅,直肠黏膜脱垂程度明显变小;好转:相关症状较术前有好转,排粪造影结果仍显示有异常情况;无效:相关症状未见改善,排粪造影与术前比较未见改变。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长、出血量、疼痛时长、住院时长等。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D)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改良STARR组远期显效率显著高于STARR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想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例(%))

2.2 围手术期指标

改良STARR组手术时长、术后疼痛时长以及住院时长均显著短于STARR组,而术中出血量显著更少(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SD)

表3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SD)

注:与STARR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长(min) 出血量(ml) 术后疼痛时长(d) 住院时长(d) 改良STARR组 45 32.25±7.24* 16.23±8.13* 1.06±0.43* 5.78±1.02* STARR组 45 44.46±8.56 22.14±10.05 2.41±0.53 7.36±1.15

2.3 并发症

改良STAR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6/45),其中便血1例、尿潴留1例、肛门坠胀1例及直肠狭窄2例;STAR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89%(13/45),其中便血5例、尿潴留2例、肛门坠胀4例及直肠狭窄2例,改良STAR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STARR组(P<0.05)。

3 讨论

改良STARR是在传统STARR术式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良所得,该术式使用单PHH吻合器,可使加固了直肠阴道隔,直肠内黏膜不再松弛,使异常的直肠解剖结构得到纠正,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4-5]。与其他研究相似[6],

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STARR组近期显效率较高,且改良STARR组患者围手术指标均低于STARR组,表明改良STARR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直肠内套叠合并前突患者的相关症状,这与改良STARR使用单PHH吻合器,一次性将病变部位吻合切除,简化操作过程,使直肠受到的手术创伤减少有关。

本研究发现,采用改良STARR治疗的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的远期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STARR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提示改良STARR治疗直肠内套叠合并前突患者,有效率及安全性更高。但值得注意的是:为进一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手术治疗期间,应加强术者手术技术的专业性及仪器的精准性,以达到术后恢复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吻合器术式肛门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线型吻合器与圆型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两种术式切除子宫临床疗效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一次性全电动腔镜吻合器的研制及应用
肛门瘙痒不能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