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疮的效果和对患者疼痛的改善观察

2021-10-12吴宏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3期
关键词:环切术吻合器痔疮

吴宏清

(广州市南沙区灵山医院 外科门诊,广东 广州 511473)

0 引言

痔疮的发生是因为脏器重力压迫肛门直肠下段组织,影响静脉血循环,从而形成血瘀所致,在长时间站立以及久坐的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血便、肛门疼痛不适,给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1]。手术是现代临床治疗痔疮患者的有效手段,常规术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病情,但是常规术式具有较大创伤,且术后容易引起较多的并发症,十分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日益更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出现,为临床微创治疗痔疮患者提供了新思路[3]。故而本研究特此以60例痔疮患者作为课题对象,尝试了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希望能够指导临床有效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的课题对象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广州市南沙区灵山医院接入的60例痔疮患者。根据自愿参与及同意知情要求,随机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0岁,平均(40.4±13.5)岁。常规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3~70岁,平均(40.5±13.6)岁。入组标准:诊断标准参照《肛肠疾病诊治指南》;基本信息资料完整齐全;无手术禁忌。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受损;伴有其他肛肠肿瘤疾病;凝血机制异常;哺乳或妊娠;精神系统疾病。两组基本信息经过统计学检验,P>0.05。本研究与《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相符。

1.2 方法

1.2.1 常规组采用常规痔疮切除术: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钳夹痔疮,外扒内痔,促使内痔全面显露出来。贯穿内痔根部与顶部,然后使用缝合线结扎动脉,切口形成V型,钝性、锐性分离肛门括约肌,剥离外痔的痔核,基底缝扎使用血管钳,锐性切除内外痔疮,最后修剪皮肤,置管引流。

1.2.2 研究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实施之前全面检查患者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常规,给予复方聚乙二醇口服,进行肠道准备。腰麻成功之后碘伏消毒术区,母痔肛周皮肤给予钳夹,痔疮以及直肠下方黏膜组织给予轻微翻转,置入肛门镜,进行扩肛操作,拔出内筒,再一次使用碘伏消毒肛管,荷包式缝合,将扩肛器从吻合器头端置入,以中心杆为核心,收紧荷包缝合线,打结,通过吻合器将头线导出并不断牵引。指示窗提示指针进入击发范围,再打开保险,进一步切除痔疮,实施吻合操作,注意吻合口有无渗血,可利用吸收缝合线处理渗血部位,避免吻合口大量出血,最后包裹碘伏。术中还需要结扎3点、7点、11点方向的痔动脉。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失血量、手术耗时、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2 h、24 h以及第7 d的疼痛VAS(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评分,10分满分,总分越高越疼痛。

1.3.2 手术疗效:血便以及疼痛感消退,无脱垂黏膜,视为显效;血便以及疼痛减轻,但是尚未彻底消退,视为有效;血便以及疼痛症状无任何变化或加重,黏膜脱垂,视为无效。总体疗效=1-无效。

1.3.3 并发症:包括肛门坠胀、感染、出血等等。

1.4 数据统计处理。统计学软件以SPSS 22.0版本为主,导入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进一步检验分析本研究课题获得的数据信息,其中计量资料包括手术失血量、手术耗时、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与住院时间,以(±s)形式描述,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手术疗效、并发症,以%(率)形式表述,组间χ2检验,数据差异判定结果以P值描述,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手术相关指标。研究组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耗时短,且切口愈合快,住院时间短,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手术指标对比(±s)

?

2.2 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术后疼痛VAS评分。研究组手术后各个时间段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对比(±s)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对比(±s)

?

2.3 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手术疗效。研究组手术后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常规组手术疗效对比[n(%)]

3 讨论

痔疮属于肛肠疾病,在现代临床中普遍可见,是因为肛管皮下以及直肠末端黏膜下静脉扩张、静脉丛突出所致,会导致患者疼痛不适、血便、坠肛,甚至局部皮肤糜烂,十分不利于患者日常生活[4]。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痔疮患者的有效手段。以静脉曲张学说为主的常规痔疮切除术,术中需要医师在痔疮下缘实施一个“V”手术切口,并通过这一切口不断剥离至根部,然后结扎局部,以此来达到治疗目的,帮助患者减轻病情,缓解临床症状[5]。但是此种术式容易带来巨大的创伤,进而加重患者术后疼痛不适感,延长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影响预后。鉴于此,探索一种更加可靠、高效的术式,显得很有必要。以肛垫下移学说为主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近些年来由于微创、操作简单、术后康复快、疼痛轻等优势而被临床广泛用来治疗痔疮患者。肛垫下移学说认为痔疮与肛周组织下滑、脱垂相关,因此建议环切直肠黏膜脱垂带,回纳肛垫至肛管内,以此来恢复肛管解剖结构,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对照观察,结果研究组手术失血量更少,手术耗时、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展现出了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操作简单、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等优势。相较于常规痔疮切除术而言,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比较新颖,能够有效保留肛垫,避免肛门变窄、肛门失禁,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排便功能;术中结扎供血血管,能够促使痔疮凋亡,保护肛周皮肤免受损伤,减轻患者术后痛感;作为微创、非开放性手术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中不会轻易引起大出血,而且术后也不用换药,能够帮助患者在短时间之内快速恢复。本研究对照观察,结果研究组术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感。与此同时,研究组手术疗效96.67%高于常规组76.67%,术后并发症10.00%少于常规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高效、安全可靠。目前随着现代医疗设备日益更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已有配套仪器,极大的方便了医师操作;吻合器组件分离,荷包缝合后,能够一次性完成对接、吻合、切除操作;术中消毒灭菌、麻醉后扩肛,再钳夹肛周皮肤、外翻痔疮,向肛内置入扩张器,移去内芯,合理缝合,这一系列操作简单,避免了术中长时间暴露,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手术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痔疮患者而言,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高效、安全、疼痛轻、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值得临床将之作为治疗痔疮患者的首选。

猜你喜欢

环切术吻合器痔疮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线型吻合器与圆型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中西医护理技术预防痔疮术后便秘的研究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一次性全电动腔镜吻合器的研制及应用
痔疮与痔病是两个概念
痔疮环切术造成肛管缺失Ⅰ度直肠脱垂1例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子宫息肉疗效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