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盂旁神经鞘瘤1例报告

2021-10-12张益晨何大立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右肾肾盂B超

崔 栋,张益晨,何大立,武 斌,焦 勇,张 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 710038)

腹膜后神经鞘瘤是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之一,临床上较少见,而发生于肾脏的神经鞘瘤更为罕见,其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难度大。本院收治了1例肾盂旁神经鞘瘤并在后腹腔镜下成功行右肾、右输尿管及部分膀胱切除术,作者通过文献学习,对这种罕见病例进行汇报,希望有助于临床上肾盂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7岁,2019年2月15日因“B超发现右肾盂占位7 d”在我院就诊。患者曾因慢性胃炎就诊于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右肾盂旁占位,无肉眼血尿病史,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各项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B超示“右肾大小正常,图像多考虑肾盂旁实性占位性病变,约4.0 cm×5.0 cm”。我院平扫加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右肾门占位性病变,考虑肾盂来源,肾盂癌可能性大(图1A)。积极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考虑肾盂癌可能,于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右肾、右输尿管及部分膀胱切除术,术中见右肾门部有一约4.0 cm×5.0 cm的隆起,质硬,切除右肾、右输尿管及部分膀胱。

术后测得肿瘤大体标本为4.0 cm×5.0 cm×4.0 cm(图1B),肉眼观呈灰黄色,圆形,质硬,与周围组织的边界清晰,包膜完整;镜下见瘤细胞呈网格栅栏状排列,肿瘤中间由胶原纤维分隔包绕,可见小巢状结节,间质有胶原纤维呈弥漫性分布。病理示:右侧肾盂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结合组织学特点表征考虑为神经鞘瘤,部分细胞增生活跃(图1C)。免疫组化结果:S-100(++)、CD57(-)、Syn(-)、GFAP(-)、Bcl-2(++)、Vim(++)、des(-)、EMA(-)、CD34(-)。

A:术前CT;B:术后大体标本;C:术后病理(HE,×400)。

患者术后诊断为肾盂旁神经鞘瘤,术后7 d出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后的第1、3个月其日常生活无影响,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无自觉症状,腹部B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图2)。

图2 肾盂旁神经鞘瘤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CT图

2 讨 论

神经鞘瘤是发生于神经鞘膜的肿瘤,又名雪旺瘤,来源于神经外胚叶的雪旺细胞。好发年龄为20~5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都可发生,来源于肾脏的神经鞘瘤比较罕见。PHILLIPS等[1]在1955年首次报道了生长于肾门部的良性神经鞘瘤。国内报道的肾门部的良性神经鞘瘤较少,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时发现。

良性神经鞘瘤多呈卵圆形、圆形或者是结节状,质硬,与周围组织的边界清晰,肿瘤多有完整的包膜,可包绕神经干[2-3]。病理标本多为灰黄色或灰白色鱼肉状组织。肿瘤大小变化较大,但多数报道多在5 cm以内。典型的神经鞘瘤多由交替分布的Antoni A区与Antoni B区组成,Antoni A区多由平行排列的呈短束状的雪旺细胞组成,细胞多呈梭形,排列密集。Antoni B区多由成星芒状的雪旺细胞凌乱排列,细胞分布多稀疏,相对于A区,细胞成分较少,表现为深染的卵圆形或核圆形。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Leu-7、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髓磷脂碱性蛋白等的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对诊断有一定帮助[4-5]。

目前对于肾神经鞘瘤的治疗尚无标准方案,由于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与肾脏来源的恶性肿瘤难以区分,要靠病理学鉴别。神经鞘瘤对放化疗不敏感[6-7],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仍是手术切除,且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采用微创腹腔镜下切除这类肿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腹腔镜手术具有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是这类肿瘤的首选手术方法。

良性神经鞘瘤很少复发,患者的预后较好,目前未有病例复发的报告;恶性神经鞘瘤比较罕见,根治性切除的效果较差,患者5年生存率平均为47%~66%,其复发率较高,且对放化疗无敏感性。其多经血行转移及局部种植扩散,侵及皮下或腹膜,早期发生转移的病例预后一般较差。

猜你喜欢

右肾肾盂B超
双侧肾门位置变异
产前超声定量指标预测胎儿肾盂增宽预后的价值
女子用按摩仪减肥把肾都压扁了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B超诊断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价值
写字的尴尬
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临床体会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