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精准教”的表现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2021-10-11孙果李昕
孙果 李昕
【项目简介】
徐州市星光小学自2001年建校以来,一直秉承“让每一颗星都闪亮”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都能闪放其独特光芒”的课堂样态。2019年学校“小学表现性学习课堂样态的实践探索”作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成功立项。本项目在“表现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努力探索表现性学习的课堂结构和课堂样态,努力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表现中,焕发学习热情、改善学习态度、充分展示自我,享受高质量的教育。
摘要:小学表现性学习课堂样态的建构离不开对表现性学习任务的实践和研究。表现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是表现性学习在课堂中落地和实施的关键。教师可通过逆向化设计、链条化实施、一体化评价的策略完成表现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实现让学生在表现性学习中焕发学习热情、改善学习态度、充分展示自我、享受高质量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表现性学习;表现性学习任务;精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9A-0025-06
徐州市星光小学自2001年建校以来,一直秉承“让每一颗星都闪亮”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能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都能闪放其独特光芒”的课堂样态。2019年“小学表现性学习课堂样态的实践探索”作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成功立项。本项目在表现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努力探索表现性学习的课堂结构和课堂样态,实现课堂教学的时代性变革。
一、表现性学习的研究背景
表现性学习是一种让学习过程外显,使内隐的素养可观测的学习方式,即在具有挑战性的类真和真实情境中,以公开的、可观察的、可记录的行为为载体,通过完成表现性任务,使学习过程外显,推动学生内在的各种品质尤其是思维品质的发展。表现性学习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天生的表现者,强调“学以致表”,旨在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養的发展。
(一)理论背景
21世纪的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培养创造性人才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迫切需要革新育人方式。表现性学习是随着建构主义思潮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被誉为教育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革新”。表现性学习倡导的“学以致表”“由行致知”,是当今国际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表现性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思维的载体,人的行为能够影响认知、促进思维,学会表现、学会创造成为当前课堂变革亟待破解的问题,表现性学习的本土化探索势在必行。
(二)文化背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内隐型”的文化,更多地强调修炼自身,而不强调外显的行为和语言表达,推崇“内秀”,忽视“表达和表现”。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内隐型”文化压抑了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不敢表现。学生认为“我会就可以了,表现会被别人当做‘爱出风头”。因此,即使学生获得了表现的机会,也会表现出羞怯、畏惧、无措,甚至会拒绝参与。在教学中,教师也因此不重视学生外显的表现行为对学习的促进,而更关注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甚至很大一部分教师会质疑表现性行为的必要性。
(三)现实背景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增强综合素质,激发创新意识,强化课堂主阵地,优化教学方式,探索基于学科的综合化学习。但现阶段,很多课堂依然是教师独演的舞台,学生更多的是被动配合的观众,通过“静听”的方式接受知识的“给予”,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受到限制,表现力没有发挥的空间。
无论是理论研究的现状、文化传统的影响,还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都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
二、表现性学习任务的概念和核心价值
但是,任何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都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教学资源,要使表现性学习在课堂中得以落实,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表现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表现性学习任务是一种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景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外显的行为进行学习并调动已有知识、能力,独自或合作完成的综合的、复杂的、带有展示性的学习任务。表现性学习任务是表现性学习方式在课堂中落地的抓手,它整合了教师行为、学习行为和教学资源,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可以被持续观测,从而实现教师对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实时调控,真正实现了课堂样态的改变。
表现性学习任务的核心价值是将学习过程和结果外显,使教师可以实时观测、调查、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这也是表现性学习任务区别于其他学习任务的属性。表现性学习任务是为了实现教师的“精准教”,旨在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其他的学习任务都是为了“学”服务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二者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同。表现性学习任务将“教学目标”外化为学生的“表现目标”,将“教案”转化为“表现性学习任务单”,将教师的“教学活动流程”整合为学生需要完成的“表现性学习任务链”。学生通过不同的表现,将学习的过程和成果外显,使教师可以直接观察并适时调控。这样的变革实现了教学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化,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三、表现性学习任务的逆向化设计
逆向设计是表现性学习任务设计的主要策略,就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真实生活进行比较,设计可以支撑整个学习过程的真实任务,通过创设情境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表现目标。传统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匹配学习任务,表现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则是链接学生生活,选择真实的任务,再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表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