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党员,心电楷模
——追忆鲁端教授

2021-10-11

心电与循环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电邵逸夫教授

1 行医伊始虚心求教,孜孜不倦始成大家

1941年11月4日,鲁端出生于浙江绍兴,8岁时举家迁至杭州,父亲在邮政局工作,母亲是杭丝联企划科的职员。1964年,鲁端从浙江医学院(后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毕业后即进入原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工作。鲁端教授后来回忆时说:作为浙江省第一批心血管病专家,时任科室主任的金干对行医之初的他影响最大。金干教授业务精湛,对人也亲切和蔼。他查房时可精确报出某论述引自哪本英文期刊的某年某期的具体某一页,甚至第几行;无论对同科室的同事,还是医院里的普通工人,总是尽其所能去帮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有印象深刻的便是金教授常常讲述邹韬奋先生等先辈们的故事,教导青年一代:人一定要爱国。这一切都耳濡目染地深深影响了青年鲁端。

浙大一院主任医师胡申江1983年1月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浙大一院,作为住院医师,曾在鲁端教授的医疗组工作过一段时间。据胡申江主任回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鲁端教授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深厚渊博的医学知识。每次跟随鲁端教授查房,除了能感叹他对患者病情的全面掌握外,还能复习和巩固原有知识,以及学习到更多新的临床知识。当时他以为这只是鲁端教授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所致。直到不久以后发现的一件事,才进一步明白这渊博知识来源的更多原因。

那时,鲁端教授除了临床工作外,尚负责心电图室的工作管理。胡申江那时是住院医师,经常要在位于医院老楼的一楼急诊室值夜班。某天晚上,胡申江在急诊室值班时,无意中发现二楼心电图室房间的电灯仍然亮着,当时以为心电图室的医生下班时忘了关灯,之后这种情况又发生了几次。为此,胡申江专门抽时间找到心电图室的医生,提醒他们不要忘了下班时熄灯。而直到此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鲁端教授经常深夜还在这里阅读、学习和写作。令人惊叹的是晚上的十一二点钟灯还会亮着,有时周末也是这样。

天道酬勤。正是数十年孜孜不倦地钻研和积累,鲁端成为了众多患者信赖的著名专家。

2 筹建新院担重责,行医著书济深远

1991年,原浙江医科大学筹建邵逸夫医院,鲁端教授由浙大一院调往邵逸夫医院参与筹建工作,之后担任邵逸夫医院中方院长,医院党委书记等职务。浙大二院党委书记、本刊主编王建安教授1993年底来到邵逸夫医院,1994年起担任心内科、大内科中方副主任,与鲁端教授同事12载。王建安主编回忆,90年代,中美交流还相对较少,存在着大量文化隔阂。那时的邵逸夫医院有很多美国专家,在文化不相同的情况下,鲁端教授做了大量工作。日常管理工作中,在美方专家与中方专家意见不一致时,鲁端教授积极说服双方,达成一致,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为邵逸夫医院早期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医院管理方面,鲁端教授非常深入群众,会认真了解事情的细节。公正无私的办事作风也让他更受尊敬和爱戴。作为邵逸夫医院的奠基人之一,在医院事多烦恼多,钱少患者少的开局早期,鲁端教授干着,撑着,忙着,累着,为后人开天辟地。个中艰辛,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体会。

王建安教授回忆,进入邵逸夫医院工作之后,在医疗专业方面鲁端教授也依旧勤恳耕耘,颇有建树。虽然医院行政事务较多,鲁端教授仍然非常关心科室,支持科室工作,经常参加疑难复杂病的诊断和治疗。他擅长于心律失常、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患的诊治,每周都会例行全面查房、带教,特别是心电图教学尤其深入。查房时,鲁端教授会细致了解常常被年轻医生们忽视的患者病情细节,抓住这些细节作出新的诊断。按照他的意见进行处理后,患者身体逐渐康复,事实证明这些判断是正确的。面对当今各种医疗仪器及技术迅速发展,鲁端教授总是平静地说:“面对面的问诊才是医疗的根本。”虽然门诊工作压力非常之大,鲁教授每次问诊都极尽翔实,耐心地倾听患者不适,尽力安慰患者不安,全心全意回答患者疑惑,竭力解除患者病痛。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郭航远院长作为鲁端教授的第一个研究生,在邵逸夫医院工作的11年期间,一直受到鲁端老师的指导和教诲,特别是电生理、心律失常专业知识和视病犹亲、爱心同情的人文精神。鲁端教授担任过诊断学教研室副主任和浙江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处处长,因此,每一次教课书般的查房和病例讨论,都留给年轻医生和研究生们非常深刻的印象。有一位进修医生这样描述:“年资最高的鲁端老师,没有一点大教授的架子,无论你请教什么问题,他都会耐心解答,非常亲切。每天早晨,鲁端老师照例捧着一本医学杂志,静静坐在办公室窗边,这已经成为科室的一道风景。”

医疗技术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总结。鲁端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本。2002年,鲁端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黄元铸教授主编一本学术专著《实用临床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指南》(2003年9月正式出版),受鲁端教授的邀请,胡申江主任也参与了此书的编写。据胡主任回忆,编写人员们在编写的过程中无不再次为鲁端教授在学术领域中的渊博知识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所深深折服。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如何及时正确地预防、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是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工作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但心律失常的病因众多,其发生机制、类型、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复杂多样。因此,鲁端教授和黄元铸教授对此书编写的总体方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排,特别是编写时充分反映了国内外在心律失常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进展。在写作方式上,采用当时学术专著尚不多见的问答式方法,使其概念清楚、重点突出、易读易懂和简洁实用。此学术专著出版后,很快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和欢迎。

3 为学会工作勤勤恳恳,深耕杂志数十载芳华

作为国内心电生理、心血管病学专家,鲁端教授还积极参与学会工作,历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心电学杂志》(现为《心电与循环》)主编等。

鲁端教授担任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委和《心电学杂志》主编期间,作为学者型的专家,会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学术质量的提升上。每次举行学术会议前的讨论会上,他最关注的就是授课的内容质量,既要考虑临床医生的需要,也要考虑心电图室医生的临床工作需要,要关注当前的学术热点、重点以及参会医生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因此,鲁端教授担任主委期间举办的学术会议受到参会人员的广泛好评和积极支持。此外,鲁端教授为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每年都会举办3至4次心电岗位培训班,培训费是所有学习班最低的,课程安排却是最多的。一周多的培训,有好几个晚上都要上课,只是为了提高学员业务水平!王建安教授继任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委后,鲁端教授依旧大力支持和帮助学会工作,为心电学科事业健康、繁荣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鲁端教授担任《心电学杂志》编委和主编包括卸任主编之后,总是亲力亲为,撰稿、投稿、审稿、改稿,做了大量工作。原《心电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钱元俭于1983年初来到《心电学杂志》编辑部工作,那时便在鲁端教授的指导下工作。据钱主任回忆,1990年左右,杂志增设了“预终审”的审稿程序,鲁端教授被聘为预终审专家。预终审即将通过审稿和作者修改拟发表的论文全部送交预终审专家协助主编先行把关。随着杂志影响力扩大,来稿量增加,稿件内容也从早期以无创性心电学为主逐渐更多涉及心内科临床和有创性心脏电生理诊治等方面。这就要求预终审专家具有更为广博且精深的专业知识,并能为杂志投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鲁端教授本身的业务工作已经非常繁重,可是他始终对杂志倾注极大热情,利用业余时间一丝不苟地审阅每一篇稿件,肯定稿件的价值,指出不足或谬误之处,提出改进意见。遇到有些初学者写作不得要领,词不达意或者制图不到位但图又比较有意义的,本着爱护作者热情,鲁端教授鼓励和尽心尽力指导作者,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有的一而再、再而三修改,直至终审通过,合格录用。不少作者来信表示由衷的感谢,因为他们不仅仅发表了文章,更重要的是科研思维和写作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鲁端教授与赵昜教授、陈端教授、王建安教授合影

为引导读者关注学术热点,杂志经常要组织重点报道,约请省内外专家撰写专稿并组织相关报道。每当学术会议结束后,对于受欢迎的热点学术内容,鲁端教授会指导《心电学杂志》的编辑同志及时跟进向专家约稿,给参会人员和非参会人员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他往往还亲自撰稿为重点报道增色。鲁端教授这样的坚持和付出对弘扬杂志质量第一、倡导良好学风作出了莫大的贡献。杂志质量的不断提升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

4 病痛缠身发挥余热,简朴生活奉献一生

鲁端教授于2010年确诊皮肤癌。他与癌症的斗争,持续了近十年。罹患癌症,外加年迈,腿脚已非常不便,但他依然放心不下自己一生挚爱的工作。积极治疗之余,只要能走得动路,鲁端教授依旧以志愿者的身份坚持每周一次门诊、每周两个下午分别辅导实习生学习心电图以及为研究生、进修生和住院医师培训心电图。年迈的他耳朵已经听不太清了,但在门诊中,他依旧非常努力且吃力地去倾听患者的诉求,并耐心解释他们的病情,也常常会用自己的病情去安慰患者。2019年,鲁端的癌症转移到股骨,晚上疼得睡不着觉,但第二天,那位身材不高,满头银发,斜跨一个藏青色发旧帆布小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行走的身影还是会准时出现在门诊或办公室。这是他在坚持走完人生剩下的行医路。只要他还能往前迈开脚步,这份职业,那么多患者,他始终割舍不掉。这是超越常人的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恪守。鲁端教授是了不起的医学前辈,是医者楷模!

2019年,受浙江省医学会委托,《心电与循环》编辑部承担了鲁端教授的“名家专访”老专家事迹采访工作,但多次被他拒绝。鲁端教授说: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医者,做的也是份内的工作。鲁端教授直言编辑部应该要去采访那些扎根贫困落后的乡村、偏远海岛地区的基层医生。那些医生的条件艰苦,更需要医学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对编辑部提出的约稿要求,哪怕身患重病已至晚期,他也都欣然应允,即使面对并无十分把握的内容,也回复编辑部会尽可能试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省无创心电学的发展》《血压异常的类型、思考与建议》等论文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一丝不苟地完成并刊出了。《浙江省无创心电学的发展》经杂志微信公众号推出后,短短数天时间内,阅读量接近1 300次。本刊前任主编陈端教授回忆说,她读后深感又惊又喜又悲。惊的是这篇文章收集了跨两个世纪、70年以来的学科发展,时间之长、牵涉面之广、工作量之大、所花精力之多都难能可贵;喜的是文章中每一年段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有翔实记载,真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史料;悲的是这是鲁端教授癌症晚期,带病忍痛坚持完稿的。

从医50余年,年近古稀时鲁端教授依然保持着对医学的执着热爱,依旧奋战在临床一线工作岗位上。面对赞誉和荣耀,鲁端总是淡淡地说,这是一名医生的本职工作。他对专业如此执着热爱,为人如此谦逊低调;他对患者晚辈如此关心关爱,对党和国家如此奉献和深爱!鲁端教授生活极其简朴,却在邵逸夫医院心内科设立“鲁端奖学金”,激励着更多的年轻医生;他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为祖国的未来培育更多医学人才。他将毕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心电学事业。

鲁端教授参加会议

鲁端教授在病房最后的日子,邵逸夫医院的同事们和他会互相交换书籍。他说自己最爱《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让他感触很深。在邵逸夫医院心内科的一次科室活动上,鲁端在纸片上把自己标签为“小草”。他对自己的定位,就像是小草一样,勤勤恳恳,坚韧不拔;而在别人心里,他永远是棵大树,为人遮风避雨。他也永远是灯塔,磊落光明,照亮我们继续前行的路。根据鲁端教授生前遗愿,他捐献了眼角膜,并将自己最后一笔收入作为党费悉数交给了医院党委。

2020年4月,王建安教授在怀念鲁端教授时表示:我们要从鲁端老师身上,学习他勤奋刻苦、精益求精钻研专业的精神,要学习他谦虚踏实、实事求是、不虚伪的人生态度,还要学习他关爱下一代年轻人的作风。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永远都要学习的。向鲁端老师学习,永远在路上:做人,做事,修炼人品,专注专业。愿鲁端老师在天堂安息,希望我们这些后辈,特别是年轻的同事们,化悲痛为力量!向鲁端老师学习和表达追思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我们的事业做得更好。

致谢本文是在王建安《永远的老师———怀念鲁端教授》、陈端《沉痛悼念鲁端教授》、胡申江《追忆鲁端老师》、钱元俭《怀念鲁端老师》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白衣一生尽芳华 医者鲁端一路走好》的文稿基础上汇总完成的,本文的编写还要感谢傅国胜、郭航远教授的帮助。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心电邵逸夫教授
基于融合模糊聚类算法的异常心电多频段弱信号快速捕捉方法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刘排教授简介
卡片式智能心电采集仪
“声名大噪”的跑步神器?
邵逸夫 长寿三大法宝
邵逸夫:多情人不老
邵逸夫的养生经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