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sLOX-1、sICAM-1、IL-17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关系
2021-10-11王东许岚夏森林孙越晨王伟
王东 许岚 夏森林 孙越晨 王伟
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1-2],但临床实际中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存在无复流现象,严重影响患者预后[3],因此积极探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有研究显示,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oluble 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sLOX-1)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水平越高,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高[4],但其在PCI术后无复流评估中的研究较少。此外,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ra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均为评价炎性因子、内皮损伤的标志物,两者均被证实可作为评估PCI术后无复流的辅助指标[5-6]。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PCI术后无复流现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PCI术后1 h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2级。另选择同期PCI术后正常血流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术后1 h血流TIMI分级3级。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7];发病至治疗时间<12 h;首次发病;年龄18~80岁;排除标准:心源性休克、心脏瓣膜病等其他心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严重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肝肾功能障碍;心功能Ⅳ级;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手术病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伦审第20191117-01号),两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PCI相关资料的收集 收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梗死部位、病灶血管直径、病灶血管长度、支架直径、应用血管抽吸、应用替罗非班、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等PCI相关资料。
1.2.2 两组患者术前血流TIMI分级、PCI与心脏手术的协同作用(the synergy betwee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taxus and cardiac surgery,SYNTAX)评分标准 血流TIMI分级评估标准参考文献[8]。SYNTAX评分[9]:术前由2位介入心脏病学专家根据SYNTAX评分标准对冠状动脉血管进行评估后计算其积分值,0~22分为低危,23~32分为中危,≥33分为高危。
1.2.3 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治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佰奥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操作均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完成。
1.2.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参照《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非口服抗凝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10]给予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拜耳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氯吡格雷(波立维,赛诺菲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替罗非班(鲁南恒康,鲁南制药,国药准字:H20090328)等药物治疗,参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专家共识[11],由同一组医生行桡动脉入路PCI治疗。
1.2.5随访方法 两组患者PCI治疗后随访1年,采用电话、微信及门诊随访的方式,统计入院时血清sLOX-1、sICAM-1、IL-17预 测 阳 性(sLOX-1、sICAM-1、IL-17均高于截断值)与阴性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包括死亡、严重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血清sLOX-1、sICAM-1、IL-17与观察组患者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预测效能分析采用ROC曲线,获取AUC、95%CI、灵敏度、特异度及截断值,不同预测方案间AUC比较采用DeLong检验,联合预测实施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获得返回预测概率logit(p),将其作为独立检验变量进行ROC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CI相关资料及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观察组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病灶血管长于对照组,SYNTAX评分及入院时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前血流TIMI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 两组患者PCI相关资料及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比较
2.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复流现象影响因素分析 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是否出现无复流现象为因变量(否=0,是=1),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血流TIMI分级:≤1级=1,2~3级=2;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病灶血管长度、SYNTAX评分及入院时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以平均值为界,≤平均值=1,>平均值=2,结果显示,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前血流TIMI分级、病灶血管长度、SYNTAX评分及入院时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影响因素分析
2.3 两组患者SYNTAX评分与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的关系 见图1。
由图1可见,两组患者SYNTAX评分与入院时血 清sLOX-1、sICAM-1、IL-17水 平 均 呈 正 相 关(r=0.662、0.646、0.726,均P<0.05)。
图1 两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与心脏手术的协同作用(SYNTAX)评分分别与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关系的散点图[A:sLOX-1与SYNTAX评分关系;B:sICAM-1与SYNTAX评分关系;C:IL-17与SYNTAX评分关系]
2.4 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对两组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 见表4。
由表4可见,入院时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
表4 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
注:sLOX-1为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ICAM-1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L-17为白细胞介素-17;PCI为经皮冠脉介入术;SYNTAX为PCI与心脏手术的协同作用现象的AUC均>0.7,其中3项指标联合AUC最大,为0.915,有良好预测效能。
2.5 联合预测阳性与阴性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联合预测阳性患者49例,阴性患者55例。随访1年,阳性、阴性患者分别失访1例、2例。联合预测阳性与阴性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见表5。
由表5可见,联合预测阳性患者MACE总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联合预测阳性与阴性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患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呈逐渐升高趋势,采用PCI治疗可有效再通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12]。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指出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仍得不到有效灌注,表现为心肌无复流,无复流患者发生MACE明显增加,老年患者的预后更差[13]。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无复流现象患者,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上述因素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显著相关。由此提示sLOX-1、sICAM-1、IL-17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有关。sLOX-1是一种黏附分子,具有募集单个核白细胞的作用,促使斑块炎性反应及不稳定性加重,其水平升高同时能增加脂代谢紊乱程度,最终促进心肌细胞或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14]。sICAM-1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的主要成员,在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水平升高可大量激活白细胞释放氧自由基和血管收缩物质,导致血管痉挛,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程度[15]。相关研究表明,sICAM-1是反映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及功能障碍的有效指标[16-17]。IL-17是由活化T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是炎症反应的关键参与成分[18]。研究证实IL-17能促进心肌纤维化,造成心肌损伤、心肌收缩力降低,促进心功能恶化[19-20]。笔者认为,血清sLOX-1水平升高可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或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而血清sICAM-1、IL-17含量增加提示机体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增加,患者术前心肌缺血缺氧程度更严重,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更多,PCI治疗后心肌供血不能得到良好保障,从而增加无复流现象发生风险。本研究还发现,PCI治疗后无复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YNTAX评分均与入院时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呈正相关,SYNTAX评分是根据冠状动脉各种病变的部位、血管情况、病变的长度等因素综合计算出的分值,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状态越差[21-22]。由此可见入院时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水平越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越严重,与上述分析相符,证实了本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笔者推测入院时血清sLOX-1、sICAM-1、IL-17可用于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各指标预测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AUC均在0.7以上,具有一定预测效能,且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达到0.915,预测效能更高,能更有效指导临床完善治疗方案。且本研究通过随访,发现入院时血清sLOX-1、sICAM-1、IL-17联合预测阳性患者随访1年MACE发生率高于联合预测阴性患者,提示各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也具有一定关系。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前血流TIMI分级、病灶血管长度、SYNTAX评分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显著相关,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应尽早行PCI治疗,尽量缩短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前积极评估患者血流TIMI分级、病灶血管长度及SYNTAX评分,根据评估结果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对预防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术前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升高可明显增加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风险,早期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为临床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是否发生无复流现象提供重要参考。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如未探究血清sLOX-1、sICAM-1、IL-17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中的变化趋势,有待后续工作中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