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取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方式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10-09张防姜新强殷国栋赵留静

中外医疗 2021年22期
关键词:骨髓炎控制率创伤性

张防,姜新强,殷国栋,赵留静

单县中心医院骨科,山东菏泽274300

随着工业与交通的不断发展,胫骨创伤病例逐渐上升,其中以胫骨骨折较为普遍,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引发创伤性胫骨骨髓炎[1-2]。因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是由不同创伤造成的骨组织感染,能影响患者骨膜、髓腔等系统,且病程长、感染率高,胫骨局部软组织较少,一旦出现感染症状,会造成骨缺损、骨不连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出现骨外露、骨坏死等现象,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需要早期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干预,预防多种并发症发生[3-4]。该次研究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86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86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影像学诊断确诊;②患者机体耐受性良好;③患者意识清醒,无沟通障碍者;④患者自愿参与该次研究且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合并骨肿瘤或骨结核者;②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骨质破坏严重者;③伴有肢体功能丧失者;④患者机体耐受性差或不愿参与该次研究者。

将所有患者按照其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3.24±3.27)岁;病程4~36个月,平均病程(21.82±1.94)个月。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3.51±3.36)岁;病程4~37个月,平均病程(21.94±1.0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该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1 d使用敏感抗生素,并于手术前1 h提取创面分泌物用于培养及药敏试验,然后对病灶周围的瘢痕组织及钙化组织进行清除,将内固定物取出,钻通髓腔,使用抗生素溶液及双氧水进行3次冲洗,再进行缝合固定,抗生素溶液从入水管处滴入,剂量为术前使用的3倍,持续进行灌注,3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具体如下:行全身麻醉,术前对病灶周围进行彻底清创,根据患者病情分别采用环形固定架、铰链式固定架、单边外固定架,固定以后置入抗生素骨水泥,将1 mg万古霉素(国药准字H20033365)或亚胺培南(国药准字H20067764)混入20 g骨水泥中,制作成骨水泥颗粒,并用钢丝进行串绑,填充骨缺损处或空隙处,然后对创面进行负压引流封闭治疗。负压引流封闭:按照患者具体创面面积及形状,对医用泡沫进行剪裁,并置于腔隙内,缝合皮肤与材料边缘,完成创面封闭,进行持续负压引流,5~7 d后打开再行创面细菌培养。术后根据药敏实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用抗菌药物进行2~4 d的创面冲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细菌培养转阴时间。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白细胞(WBC)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计数。统计两组患者的创面感染控制率及半年复发率。创面感染控制标准:治疗2周后,肉眼可见创面颜色红润,周围组织弹性正常,无异味及脓性分泌物,偶见少量渗血;复发标准:对患者进行半年随访,诊断无临床症状发生[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s)

组别住院时间(d)换药次数(次)创面愈合时间(d)细菌培养转阴时间(d)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29.31±4.18 32.35±4.24 3.348 0.001 5.31±0.43 7.29±0.51 19.463<0.001 26.54±4.91 29.37±3.84 2.977 0.002 14.34±2.20 17.34±2.49 5.921<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与Hs-CRP计数对比

治疗前,两组WBC与Hs-CRP计数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与Hs-CRP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与Hs-CRP计数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与Hs-CRP计数对比(±s)

组别WBC(×109/L)治疗前 治疗后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13.24±1.59 13.25±1.48 0.030 0.488 8.61±0.64 9.91±0.75 8.646<0.001 26.33±6.41 26.39±6.34 0.044 0.483 2.31±0.48 3.24±0.56 8.268<0.001

2.3 两组患者创面感染控制情况及半年复发情况对比

观察组创面感染控制43例,创面感染控制率为100.00%(43/43);半年复发1例,半年复发率为2.33%(1/43);对照组创面感染控制37例,创面感染控制率为86.05%(37/43);半年复发4例,半年复发率为9.30%(4/43);观察组创面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P=0.034);观察组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9,P=0.357)。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常使用抗感染治疗,传统抗感染治疗包括抗生素局部灌注、闭合冲洗、隔离灌注、骨水泥等,其中以骨水泥的治疗效果最为突出[6-7]。抗生素局部灌注具有抑制病原菌繁殖的效果,但在临床应用中,不能深入病灶,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8]。

抗生素骨水泥一般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也可使用万古霉素、亚胺培南代替,通过调和形成黏性物质,经混合调匀后,铸成直径约为3~10 mm的小球,串绑起来进行使用。抗生素骨水泥的药物浓度相比其他治疗方法要高,改善了静脉用药不能实现局部组织治疗的弊端,通过用抗生素骨水泥来填充局部,不仅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还延长了药物在病灶处的作用时间(持续时间可达数月),另外其疗效不会被局部缺血所干扰,其不良反应小,在联合全身或局部抗生素药物治疗,不仅增加了治愈率,还有利于骨髓炎的控制,降低了骨髓炎的复发风险[9-10]。该次研究中,观察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细菌培养转阴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因抗生素骨水泥可为局部提供良好的杀菌环境,快速消除肢体炎症,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以下笔者总结了抗生素骨水泥的临床特点:①对致病菌有效且广谱;②局部高浓度,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长,可预防耐药菌株;③耐95~100℃高温;④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降低全身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上的应用优势显著,应用范围广[11]。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WBC与Hs-CRP计数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与Hs-CRP计数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邓杰[12]的研究结果一致,均体现出抗生素骨水泥在改善WBC与Hs-CRP计数方面的应用优势,且在该学者研究结果中表明,实验组的创面感染控制率为100%,复发率为6%,这与该文研究结果(观察组创面感染控制率为100.00%,半年复发率为2.33%)相近。该次观察组创面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抗生素骨水泥的抗感染效果更为显著。该次研究的观察组半年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研究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有关。

综上所述,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加快机体康复。

猜你喜欢

骨髓炎控制率创伤性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拉萨市城关区2014 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分析
VSD在治疗急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