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10-09邵鑫
邵鑫
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宜兴214221
慢性鼻窦炎属于临床耳鼻喉科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在于患者鼻黏膜或黏膜下感染炎症,少数患者伴有哮喘、腺样体肥大、中耳炎等,主要症状表现如脓性、黏脓性鼻涕,鼻塞、嗅觉功能障碍,少数患者伴有头痛、头晕、咽喉痛,对日常生活、健康等均造成不良损害[1]。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且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提高了治疗效果。然而由于手术对患者自身会产生一定刺激,引起炎症反应,因此,术后患者仍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因此,术前、术后予以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抗炎治疗至关重要,其中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为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2]。该文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病患9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鼻内镜手术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慢性鼻窦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3.8±1.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5.1±0.5)年。观察组患者47例,其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范围20~58岁,平均年龄(33.9±1.6)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病程(5.2±0.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选病例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该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治疗,在手术前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治疗。手术时指导其选择平卧仰卧位,经口行气管插管,并行吸入式全身麻醉处理。待麻醉生效后,经鼻腔置入鼻内镜,首先确认钩突位置,并予以切除,借此扩大前组筛窦和后组筛窦,同时针对额窦、上颌窦等进行扩大,不使用切割方式,保持其自然开口状态。如患者为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则在内镜下给予息肉切除手术;如合并鼻中隔偏曲,则需实施矫正手术,切除手术完成后,使用膨胀海绵、明胶海绵等对鼻腔进行填塞止血。患者返回病房修养阶段给予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且使用膨胀海绵者需在术后3 d将海绵取出;使用明胶海绵者可自行吸收,无需单独取出。护理人员还需叮嘱患者在出院后定期返院接受检查,并开展鼻腔内清洗治疗,降低感染概率。
观察组患者同样采取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具体方法与对照组完全相同,但在手术前、手术后均需加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批准文号:HC20130020,64 μg×120喷)联合治疗。其中术前需连续治疗1周,术后则需连续使用3个月,2次/d,每次在两侧鼻腔内直接喷药各1次即可,要求喷头需完全置入鼻腔内,将喷口完全压下。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根据《慢性鼻窦炎手术疗效评定标准》[3]要求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较好、尚可、较差3个级别。较好:患者鼻塞等症状彻底消失,鼻腔内愈合较好;尚可:患者鼻塞等症状明显改善,鼻腔内基本上皮化;较差:患者鼻塞等症状无较大改善,存在水肿情况,形成鼻息肉等。总有效率=(较好例数+尚可例数)/总例数×100.00%。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差异性,计算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鼻窦炎疾病复发概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各疾病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术中出血量(mL)鼻塞流涕症状缓解时间(d)黏膜水肿缓解时间(d)嗅觉恢复时间(d)观察组(n=47)对照组(n=47)t值P值56.14±11.03 90.92±11.05 15.272<0.05 9.03±1.05 15.77±1.04 31.266<0.05 9.85±1.13 16.02±1.15 26.236<0.05 15.01±3.02 25.59±3.03 16.955<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鼻窦炎复发率相较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对比[n(%)]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属于耳鼻喉科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之一,患者发病后不仅病程相对较长,且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临床以流涕、鼻塞、呼吸不畅、缺氧性头晕头痛、嗅觉衰退等为主,不仅影响其身体健康,还会对日常生活质量和心理造成负面影响[4]。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的研究指出,当前全球范围内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率在15%左右,而国内发病率与该指标相接近[5]。目前针对该病症的发病机制还未给出统一的解释,但大部分研究指出其与变态反应体质、外部空气质量、鼻窦引流受阻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且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率也会相应提升[6]。
外科手术治疗鼻窦炎的疗效较为确切,加之现代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得内镜下视野进一步扩展,提升了手术操作的精准性,由此可实现在不损伤健康组织的前提下切除炎性病变组织,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同时利用鼻内镜手术还可最大程度缩小传统手术造成的创伤,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相对较轻[7]。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应用下虽然能够有效保证健康组织的损伤度,但如单纯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方式很容易造成创口愈合率低的问题。因鼻腔内结构较为复杂,且鼻内镜手术后无法直接进行止血,只能通过海绵填塞的方式压迫止血,而由于海绵的蓬松特性,虽然满足了止血效率,但也使得部分部位无法有效压迫,继而造成止血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8]。另外根据生物学研究显示,鼻窦黏膜组织内含有数量较大的嗜酸性粒细胞,其可受外界因素刺激而释放炎性介质,因此很容易导致器质性病变,严重时可形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辅助手术操作,借此提升整体治疗效果[9]。
我国医学界早在2008年时便提出将糖皮质激素用于鼻窦炎外科手术中,选择鼻喷雾剂给药方式,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给予治疗[10-11]。该药物的本质为肾上腺素合成的内源性激素物质,可有效缓解嗜酸性粒细胞对炎性因子的合成效率,降低其对鼻黏膜组织的浸润作用。布地奈德属于临床较为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实际应用时还能阻断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途径,从而有效降低免疫活性细胞被过度激活,抑制因炎症导致的水肿,最大程度保证鼻腔内气体流通量[12-14]。手术前应用布地奈德可为鼻内镜手术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消除水肿可增加内镜和配套手术器械的活动空间,使切除手术更加精准。术后应用则可进一步缓解或预防炎性反应的复发,使鼻内黏膜组织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分泌功能,加快切口的愈合速度。加之鼻喷雾剂的使用较为方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相对较高。
该次研究证实,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傅明辉等[15]发表文章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相一致。由此证实慢性鼻窦炎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同时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具有良好效果。该次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患者基数较少,研究持续时间较短等,后续将扩大患者计数,对远期治疗效果进行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慢性鼻窦炎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同时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效果确切,能够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