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指导在高龄冠心病合并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10-08纪燕鸿
纪燕鸿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361000)
高龄患者器官组织功能衰退,抵抗力及免疫力均显著降低,机体反应敏感性下降,高龄冠心病合并肺炎患者病情具有进展快、变化大、复杂度高以及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护理难度系数明显提高,患者面临的死亡风险显著升高,予以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以及自我护理能力,从而为其生命安全提供重要保障[1-2]。现通过分组对照的方式对比和分析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指导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选取的54例高龄冠心病合并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经系统双盲法分成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纳入患者27例。纳入标准:(1)冠心病经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确诊;(2)重症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中相关标准相符;(3)患者意识清晰、具备一定的理解、交流和沟通能力且自愿加入本次试验;(4)研究方案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功能病变者;(2)重度内分泌失调者;(3)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或者神经系统病变者;(4)并发恶性消耗性病变者。
1.2 方法
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指导,如下:
1.2.1 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帮助其适应医院环境,为其提供用药指导并讲解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患者心理变化加强关注并实施心理护理,同时为其讲解急救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护能力。
1.2.2 健康教育指导
(1)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后向其介绍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帮助患者及早适应医院环境,提高其舒适度并增强其安全感。为患者提供安全宣教,如防压疮、防跌倒、用电用水安全等,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叫器等设施。对患者精神、心理、身体状况及自理能力等进行评估,了解其身心状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
(2)病情宣教 通过一对一宣教、分发图片宣传册等形式帮助患者掌握冠心病及重症肺炎危险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式以及治疗过程中配合技巧等,减轻患者的对自身病情的恐惧感。为患者与其家属提供正确的叩背排痰指导,使其掌握叩背排痰方式,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立即反馈,防止延误治疗时机。待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向其讲解冠心病及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能够有效规避各类危险因素,最大程度地降低病情复发风险,维护自身生命安全。
(3)心理指导 与患者加强交流以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根据其心理状态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心理支持,避免其情绪剧烈波动引发不良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其治疗配合度受到影响,不断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
(4)生活指导 每日适量进食含有丰富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改善体质状况,使机体抗病能力得到强化。低脂低盐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纤维素,保持大便通畅。叮嘱患者作息规律,适量有氧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可促进心肌功能及呼吸功能改善,在身体耐受情况下把握好运动强度及时间,以防加重心脏负担,使得病情加重并诱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不良结局。
1.3 观察指标
(1)对比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患者心理状态,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干预前后焦虑情绪改善情况,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干预前后抑郁情绪改善情况。评分低于7分表明患者无焦虑或者抑郁情绪,评分7-16分表明患者有中度焦虑或者抑郁情绪,评分17-24分表明患者有严重焦虑或者抑郁情绪。
(2)干预后1个月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机体功能及总体健康等维度,各维度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并以χ2检验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并以t检验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n(%)/x±s]
2.2 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心理状态均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对比,实验组各项评分均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x±s,分)
2.3 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后两组对比,实验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3 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χ2值P值例数(n)27 27精神健康66.01±6.37 58.54±6.35 4.315<0.001情感职能62.34±5.34 55.18±5.27 4.959<0.001社会功能60.89±5.64 55.27±5.54 3.694<0.001活力64.08±6.24 54.87±6.20 5.440<0.001躯体疼痛52.34±7.19 45.26±7.20 3.616<0.001生理职能70.76±6.57 64.36±6.52 3.593<0.001机体功能70.25±7.29 61.34±7.18 4.525<0.001总体健康62.45±5.51 57.34±5.47 3.420<0.001
3 讨论
冠心病主要指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并导致管腔闭塞或者狭窄,以恶心、头晕、呼吸短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等特点[3]。近年来,由于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肺炎为呼吸系统多发病,肺部感染为重症肺炎主要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容易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4-5]。
高龄冠心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复杂度更高且临床控制难度更大,患者随时面临死亡风险。而部分患者对自身病情了解较少且无法有效控制自身情绪,容易产生烦躁、绝望、恐惧等负性心理,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拒绝配合临床治疗或者配合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6]。
健康教育指导既能够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并熟悉医护人员,能够减轻其疏离感和陌生感,还能够增强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强化其战胜疾病的信念。心理指导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确保患者情绪保持稳定,防止负性情绪诱发心理应激反应,损害其身心健康又影响其治疗配合度。生活指导有助于规范患者的饮食行为和运动行为,可改善体质状况,增强机体抗病能力[7]。
此次研究中,干预后两组对比,实验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各项评分均明显更低,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为高龄冠心病合并肺炎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的前提下为其提供健康教育指导能够使其对自身病情的认知能力获得提高,可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规范其健康行为并提升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