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习课也可以上出新滋味

2021-10-01沈洋洋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复习课

沈洋洋

[摘 要]小学数学复习课上,教师大多是引导学生归纳与整理知识,然后进行巩固练习,复习课毫无新意。让复习课恢复生机,赋予其思考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梳理出知识脉络,形成科学的复习策略,归纳数学思想,构建知识体系,提升核心素养,是高质量的复习课应有的内涵。只要教师肯花心思琢磨,复习课也可以上出新滋味。

[关键词]复习课;新滋味;知识翻新

从学生视角看,知识复习毫无新意;“重复学习”无非就是炒旧饭,没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索然無味。要让复习课恢复生机,就要赋予其思考性和探究性,而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导,是重燃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措施。现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为例,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知识翻新

复习课接触的必定是学习旧知和重演旧知的过程,而复习课的看点在于与新课不一样的新意和亮点,并让学生有新的收获和发现。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苏教版教材对每一类知识的编排都是分散的,而且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这样,同一板块的内容被分散编进各册教材,由于学习时间分散,学生难免遗忘。通过复习,就可以把这些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拼凑起来,形成一个“全集”,按照学习时间逻辑顺序重新排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收到“窥一斑而知全豹、见一叶而知秋”的效果。

例如“平面图形”,三年级编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概念,四年级则是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初步认识,五年级则深入学习它们的面积,附带学习了圆的相关知识,到了六年级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因为周长过于简单,所以主攻“面积”。

笔者设计了一个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在重温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后,结合内在的转化关联,画出一张图。认真思考后,有的学生按照学习先后顺序画出图1,有的学生以“是否是直边图形”画出图图2,有的学生则画出了“流程图”(如图3)。最终,经全班集体商议,一致认定:图3清晰地揭示了各个图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的转化路径”。

构建知识体系并不只是排序归类,而是建立内部的密切联系,并形成宏观视野。这种认识,是网状结构,四通八达。上述教学的特色在于,知识是旧的,但画出“结构图”的活动却是前所未有的,既有新意又有挑战性。更重要的是,用一张图将零散的知识编织成网,平面图形面积之间内在关联和共性原则尽显其中,尤其是转化思想贯穿始终。

二、策略拓展

新课标把基本数学思想作为“四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应着眼未来,提高教学目标站位。这个教学目标是什么?如果是回归生活,那应该是:能够自觉运用数学思维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如果这个目标是为了学生成长服务,那就应该是:能够运用已有学习经验和认知方法自学新知。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将埋藏在知识底层的数学思想提取出来,让学生获益。本课画出各种图形的面积图后,梳理工作就算告一段落,可以开始练习了。但笔者仍有不甘:这些图形的面积推导方式都是现成的,学生只需要承袭这一转化思想。说到底,学生还是跳不出教材的“圈圈”,思维被束缚,缺乏创新精神。

深思后,笔者增设以下环节:老师有一个疑问,你们非得按照书本上的指示来转化吗?没有其他转化方法吗?学生沉吟片刻后,茅塞顿开,灵感爆棚:

图4是将三角形沿中位线切开,割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5比图4多“切”了一块,图6是连接梯形的一个顶点与一条腰上的中点,切割后拼接成一个三角形;图7则是过两边中点竖切后割补成了长方形。一位学生更是别出心裁,想到把圆形转化成三角形,虽然语焉不详,过程含糊,但是如图8的做法,仍然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经常强调,要珍惜学生学习中的个性化体验,重视他们的灵感和执念,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此处所言的“多样化”,并非标新立异、博人眼球,而是要有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不重复、不作伪。这种创新运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传递出强烈的信号:转化的方法虽多,但其根本宗旨就是将新知转化为旧知。

三、方法升级

复习课,练习不能缺位,但与新授课练习的巩固性和针对性不同,需侧重于综合性、思辨性、浓缩性,能全景展示知识的宏大背景,揭示各版块知识之间的联系。复习课的练习思维容量要大,思维深度和思维难度都要全面拔高,应设置一些陷阱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反思问题本身、问题的考查目的和考查方法以及测试性质。

本课结尾,笔者出示一道综合题“小牧童在山上养羊,把小羊羔圈养在用篱笆围成的长4米、宽2米的长方形羊圈里,羊圈一面靠近石壁。转眼间小羊羔长成大山羊,吝啬的老财主没有给材料增加预算,要求小牧童把羊圈扩建,使其占地面积变大,请大家给小牧童出出主意”。

根据以前所学:长方形周长为定值,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和宽相等,面积达到最大。有了这个知识储备,讨论“一面靠墙”时,学生都觉得:除了半圆,就属正方形面积最大。笔者反问道:“果真如此吗?”有个学生支支吾吾地说:“充分考虑到石壁的替代作用,只需围成一个细长的长方形。”这下教室里鸦雀无声。“怎么办呢?列表验证吧。”

分析表格后发现:当长是宽的2倍时,所得长方形面积最大。这个结果令人惊诧:这不是与“长方形周长一定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背道而驰吗?当笔者追问究竟时,学生一脸迷茫。笔者按兵不动,静观其变。终于,一个男同学起身解释:“并不违背原定律。结论是说周长一定,但一面靠墙时,长方形的一条边无法确定,周长也就无法确定。”笔者继续追问:“是不是只要靠墙,就得满足长是宽的2倍,面积才能达到最大?”学生开始窃窃私语,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笔者在“周长一定时”这几个字下面画线,问:“不算墙壁,这个长方形是残缺不全的,你能设法补充完整吗?”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马上打开思路:

至此,问题迎刃而解。补图后,三个图形周长相等,面积却各不相同,跟以前的结论“长方形周长为定值时,正方形的面积达到最大”一致。

这样深入的开放练习,既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又引发了不同的思维碰撞,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领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风采。

小学毕业总复习内容多,综合性强,若只是讲练循环,确实枯燥无味。如何让复习富有挑战性,让复习有新的收获,需要教师于平凡中制造惊喜,于平淡中推出高潮,总结普遍规律,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复习课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探索
如何上好九年级英语复习课
初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教学初探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复习课效率
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应遵循“三原则”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功能之浅见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