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阅读缺失的后果和教学思考

2021-09-30白琨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深度教学

白琨

[摘  要] 长期阅读缺失的数学教学,造成了学生数学学习浅表化,学习力欠缺,后续发展乏力.学生的数学关键品质和核心素养,都是在数学阅读中生长出来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厚植数学阅读,是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 数学阅读;深度教学;阅读植入

数学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而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的一项关键数学学习力.但当前,数学阅读在常规教学中越来越不被重视,长期阅读缺失的数学教学,已造成不容忽视的数学素养问题.

忽视阅读导致的数学教学后果

由于数学教学对数学阅读价值追求的淡化,不仅造成了学生的习得浅表化,更导致了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欠缺,使学生的后续发展乏力.具体表现如下.

信息敏感性差:对题目中数学信息的敏感性差,大脑不能积极接收信息,联想创造能力低,不能迅速关联已有知识及时处理信息.在解答中挪错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

阅读领悟性差:题意理解不到位,语义理解能力低,读不出数学问题的实质和文字的意蕴,语言间的转换迟缓,一些文字较多的数学问题,往往读不准题意,导致解题出现偏差和错误.

分析不抓要害:分析问题不抓关键和要点,逻辑判断能力漫无目的,往往思维定式,没弄清题目要解决什么,就贸然解答.

表达模糊不清:数学术语储备贫乏,分析概括能力不高,对数学对象、关系和运算的语言概括有一定困难,只能自己意会,不能流畅表达出来.

阅读效率不高:阅读被动,知觉的广度和速度欠佳,读题速度慢,思维转换迟缓,问题解决效率低.

解题专注力低:注意力品质差,对数学问题的关注面窄,解决问题的注意力不集中稳定,阅读走马观花,草率而过,未能刺激大脑的思考,读了后面忘了前面.

最终的结果是,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难学.

当前数学教学反思

以上数学教学的产出性问题,根源在于教师教学中对数学阅读的忽视,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以讲代读:课堂教学教师以讲授为主,不给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和质疑的机会,教师讲解替代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学生缺乏知识背景及过程的感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发展.

以析代读:教师在备课中挖掘教材的精髓,在课堂上把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没有留给学生自主阅读领会的时间,绝大多数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阅读思维与能力得不到训练.

以问代练:训练也是一个阅读感知的过程.但不少教师用“满堂问”占用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感知机会,学生因无阅读深化理解,只是浅表思考、被动回答,知觉的广度和速度得不到训练.

以屏代板:课堂教学以多媒体屏幕代替黑板.心理学家安妮·曼根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屏幕上阅读会导致阅读理解能力变差!很多课堂不注重板演甚至没有板书,在碎片化、一闪而过的屏幕切换中,学生的视野和脑海很难在必要的停顿中阅知感受,静思默想.阅读的注意力品质和思考的深刻性得不到应有的训练.

教材异化:当前许多教师课堂上不用教科书,没有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的意识,一学期下来,许多学生教科书上规律、公式等核心内容的填空空白,教科书被学生只当作习题集使用,弱化了教材的阅读功能.

课后不读:课后不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深化理解,更不指导课外拓展性阅读,学生与数学阅读材料接触的机会大大减少,阅读水平得不到锻炼与提升.

基于阅读的数学深度教学思考

数学学科的关键品质和核心素养都是在数学阅读中生长出来的.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阅读的教育价值,把数学阅读作为教学的根基,有机结合课内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课堂教学的阅读植入

1. 教学环节的阅读融入

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有机融入数学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掌握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是转变当前数学教学困局的有效思路.

(1)教学引入——“读”开新课

可引导学生阅读课题、引言、主题图、情景、学习目标等,让学生领会课题意义,感知本课学习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求知动机.

(2)教学展开——“读”“思”深学

问题导读:引入新课后,定时间、定内容,设置“自读提示”“阅读引导”等导读提纲,组织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教科书,落实“先读后教,以读代讲”策略.

交流研读: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组织生生或师生交流,检测反馈阅读情况,并围绕本课重点问题,进行探讨辨析,思维碰撞,教师及时点拨讲解,并适时穿插阅读环节,采用边点拨边阅读、讲完再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分析、思考、体会,深入数学本质,顺利通过难点.

运用析读:在课堂练习中,不能只把习题作为熟练运用知识的工具,而要在解题前后反复阅读、思考、领悟,发挥习题的阅读功效,培养学生审题、解题、理解能力.特别是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探索性题目,是很好的阅读素材,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深入思考,交流探讨,从中理解数学实质,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提升阅读的质量.

(3)教学终结——“读”建体系

在教学终结时,留出一定时间指导学生阅读板书、教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加深理解所学内容,自主构建认知体系.

2. 教学内容的阅读建议

概念的阅读:首先让学生阅读了解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背景,斟酌推敲概念中的关键字句和术语的含义,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联系相近概念,弄清他们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实际联想正反例子或实物;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概念,找出等价的其他形式的定义;最后读清概念的用途及注意事项,明白其适用范围.

公式的阅读:把握公式的特征,尝试用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写出公式;读懂公式的推导过程,探索其他推导方法;明白公式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注意公式的运用条件,了解公式的推广;注意公式的变式运用(顺用、逆用、变用和巧用).

原理的阅读:要弄清原理的条件和结论;尝试用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复述原理;精读推证过程,弄清证明思路,领会思想方法,并尝试其他推证方法;明确原理能解决的问题和适用范围;看原理的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推广,适当变换条件和结论,探索新命题能否成立.

例题的阅读:首先要读清题目中的要求,知道“做什么”,把解题要求作为方向,这应成为读题的习惯和技能;其次是读懂解题方法,明白“怎么做”,把问题解决作为目的,为此,再次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敏锐抓住关鍵词句和数量关系,探索自我解法;接着阅读解题过程,对比解题思路异同,汲取好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注意解题过程的简练表达;最后反思“为什么这么做”,回头审视习题条件,看改变一些条件是否会影响结果,探索有无其他解法和变式问题,该结论可否用于其他问题.

(二)课外数学延伸阅读

对于课堂所学内容,课后跟进阅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课后数学延伸阅读活动主要有:

教材的巩固阅读:指导学生课后阅读教材,首先要对当天所学内容进行默化性阅读,增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其次是对教材编排的阅读材料、复习小结、章引言的跟进阅读,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深化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师通过有价值的数学拓展性阅读素材、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阅读书籍、开发延伸阅读资料、开展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指导学生数学课外拓展阅读,延伸数学内涵,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落实德育目标,增强学习的综合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数学课堂教学有益而必要的补充.

错题的阅读:错误是最好的学习资源.所以,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对作业、考试中错题及订正的阅读,通过阅读找到错误的原因,思考正确的解答.

教会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数学阅读.数学教学应把握契机,在教学各环节有效植入数学阅读,并带动数学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深度教学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数”山有路“读”为径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结构导向学习:深度教学的基础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