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医疗急救电话指导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30张启明李子倩齐大勇

当代医学 2021年27期
关键词:目击者心肺电话

张启明,李子倩,齐大勇

(锦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MI起病急,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研究显示,AMI的死亡率高达30%,其中50%的死亡患者集中在发病1 h之内[1]。由于大多数AMI发生在院外,因此,及时、正确、有效的院前急救成为挽救AMI患者生命的关键。但在我国能对AMI患者实施第一时间急救的家属及亲友常缺乏急救知识,或因惊慌失措而丧失救人意识,只能在拨打120急救电话后等待急救人员的到达,而在急救人员达到现场途中出现的“抢救空挡期”常使AMI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院前医疗电话指导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锦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院前救治的24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2—7月本中心救治的120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本中心救治的126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锦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年龄<70岁;患者院前有突发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入院后确诊为AMI;求救者依从性好,能配合电话急救指导。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急救人员到达后患者或家属不同意接诊医院治疗者。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方法 对照组:急救调度员接到急救电话后未进行医疗指导,只派遣院前急救人员到现场进行院前急救医疗服务。院前急救医疗:①询问患者病史,进行相关查体,描记12导联心电图,做出初步诊断;②指导患者平卧休息,避免活动,建立静脉通路,吸氧;③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根据患者生命体征酌情给予硝酸甘油静滴,必要时给予镇静、止痛治疗;④转运途中积极观察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如发生心脏骤停,则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观察组:急救调度员在派遣任务时,通过电话给予电话医疗指导,提醒呼救者保持镇静,电话保持畅通,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后,嘱患者平卧休息,避免活动,口服阿司匹林,有条件者进行吸氧,指导呼救者测量患者血压、心率,根据血压情况酌情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对判断心脏骤停患者,指导呼救者将患者去枕平卧,进行心肺复苏,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处理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现场救治时间,急救人员到达时症状缓解率,救治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1个月内生存率。其中现场救治时间指救护人员到达现场至患者被转运至救护车内准备送往医院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发病至治疗时间、现场救治时间及急救人员到达时症状缓解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和现场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人员到达时症状缓解率为27.8%,高于对照组的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发病至治疗时间、现场救治时间及急救人员到达时症状缓解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ime from onset to treatment,on-site treatment time,and symptom relief rate upon arrival of first aid personn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结局比较 观察组救治期间发生并发症31例(24.6%),对照组发生并发症47例(39.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个月内死亡率为7.1%(9/126),对照组死亡率为15.8%(19/1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结局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指发生在医院外的,对正在或将要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严重创伤和各种意外进行及时抢救,使患者迅速脱离生命危险或延长生命的医疗过程[2]。对AMI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最大限度缩短心脏缺血时间,提高入院后救治成功率。院前急救的实施者不仅是120急救人员,而且包括现场的所有目击者。但由于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民众急救知识普及率较低,李丽廉等[3]调查显示,深圳市社区居民核心急救知识知晓率仅为30.53%,农村居民的知晓率更低。同时,大多数人在面对亲友突然病倒时,通常只关注患者的危险情形。因此,AMI患者病倒时常无法得到及时医疗救护,造成“抢救空挡期”的出现。李丽萍等[4]研究发现,急救调度员电话指导目击者对猝死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可有效填补猝死患者的“抢救空挡期”,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院前医疗电话指导在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的研究尚未报道。

时间在AMI的救治过程中至关重要,由于受院前急救体系、急救服务半径、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120急救人员常无法在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对AMI患者展开救治[5]。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从发病到得到救治的平均时间长达30.2 min,观察组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调度员即对目击者进行电话指导,通过目击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科学、正规的院前急救,结果显示,多数目击者均能配合对AMI患者进行抢救,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韩朝等[6]研究显示,第一时间对AMI患者进行简单的吸氧,口服阿司匹林,含服硝酸甘油等急救措施也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激活,降低血栓持续形成风险,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液灌注,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在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的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心肌对缺血缺氧极度敏感,如发病初期得不到及时救治,40%~60%的AMI患者会在发病1 h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并发症,甚至可能发生心脏骤停[7-9]。研究显示,心脏骤停4~6 min便可导致患者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性损伤,导致抢救成功率降至4%[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院前医疗急救电话指导在缩短AMI患者心肌缺血时间,稳定病情,为进一步心肌再灌注赢取时间的同时,还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本中心急救调度员还可指导目击者对可能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有效判断,并指导其对确定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结果显示,通过电话指导目击者均能快速掌握心肺复苏技巧,进而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保证了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为后期急救人员的救治奠定基础。本研究中伴随着目击者对AMI患者的及时救治和心肺复苏的有效实施,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1个月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院前医疗急救电话指导可使AMI患者得到无缝式医疗救治,填补“抢救空挡期”,减少AM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

死率。由于院前急救具有一定的专业特殊性,目前我国民众对院前急救知识知晓率仍较低,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AMI院前急救效果,仍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目击者心肺电话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张 晖
目击者隔街相望
谁是目击者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夜半电话
电话
“电梯吃人”事件后,目击者可这样消除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