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红霉素结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21-09-30郑晓玲高晓辉
郑晓玲,高晓辉
(淄博市淄川区医院药剂科,山东 淄博 255100)
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指由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肺部炎症,好发于12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1]。抗感染治疗是该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而支原体无细胞壁,对常规抗生素不敏感,故临床常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杀灭支原体。红霉素作为第一代抗生素,是治疗MPP的首选药物,但近年来有关其不良反应的研究越来越多。阿奇霉素是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近几年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存在耐药性的问题。李凌云等[2]研究表明,联合运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MPP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不良反应。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2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10岁,平均(7.25±1.48)岁;病程2~5 d,平均(3.56±1.03)d。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9岁,平均(6.97±1.35)岁;病程2~4 d,平均(3.28±0.96)d。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中对MPP的诊断标准[3];年龄<10岁;患儿家属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近期服用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者;合并肺外疾病者;对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积极完善辅助检查,行二级护理,并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均给予退热、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注射液(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426,规格:0.3 g/30万U)治疗,每天25 mg/kg,将注射用水10 mL加入粉针瓶中,摇匀溶解,再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使红霉素浓度保持在2%左右,静脉滴注,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先使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034,规格:10 mL∶0.5 g)静脉滴注,10 mg/(kg·d),每天1次,约3~5 d待患儿体温下降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片(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418,规格:0.25 g),10 mg/(kg·d),每天2次。两组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定:痊愈,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完全消失,X线检查正常,支原体IG-M转阴;有效,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基本消失,X线检查见肺部阴影明显缩小,支原体IG-M滴度明显降低;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②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③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治疗前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儿血清补体C3、C4及免疫球蛋白IgM、IgG水平,试剂盒由上海钦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④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皮疹。以上所有检测均由本院检验科独立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hs-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hs-CRP,超敏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
?
2.3 两组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3、C4、IgM、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C3、C4、IgM、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比较(±s,g/L)Table 3 Comparison of immunoglobulin and complement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g/L)
表3 两组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比较(±s,g/L)Table 3 Comparison of immunoglobulin and complement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g/L)
注:IgM,免疫球蛋白M;IgG,免疫球蛋白G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6 46 C3治疗前2.45±0.63 2.42±0.58 0.088 0.932治疗后1.84±0.27 1.23±0.11 8.252 0.004 C4治疗前0.68±0.14 0.65±0.12 0.074 0.925治疗后0.38±0.09 0.20±0.05 3.002 0.007 IgM治疗前1.87±0.68 1.84±0.70 0.028 0.854治疗后1.45±0.28 1.07±0.13 5.232 0.002 IgG治疗前8.76±2.56 8.69±2.60 0.038 1.325治疗后5.85±0.85 3.17±0.73 4.262 0.00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6%(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发生率[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MPP发病率占小儿肺炎的25%以上,且发病率不断升高,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4]。MPP患儿早期并无特殊表现,由于患儿免疫功能低下,体内免疫应答机制尚不健全,待患儿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病情通常已经比较严重,救治不及时易威胁生命安全。MP是一种具有高度多形性的最小原核生物,其胞膜末端具有一种特殊的P1蛋白,能粘附于宿主细胞,并启动免疫反应。目前关于MP感染的机制尚不明确,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MPP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研究发现,MP进入人体呼吸道后可与上皮细胞结合,并从中获取胆固醇进行繁殖,其P1蛋白可使其牢牢地吸附于宿主细胞,从而有效的避免自身被纤毛清除和巨噬细胞所吞噬,另外MP还能产生过氧化氢等物质损害肺部组织细胞,引起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5]。由于MP无细胞壁,故在治疗MPP时应选用大环内酯类等能抑制核酸复制转录、蛋白合成的药物。而近年来常规单独应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而引起的耐药、不良反应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提高抗MP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入MP胞内后能与核糖体上的50S亚基结合,阻断mRNA的转录,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灭菌效果。既往红霉素能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血药浓度,很好地控制MP的增殖而成为首选用药,但其作用的发挥需细胞色素P450的参与,导致滴速控制不良引起静脉炎[6]。且近年来红霉素的消化道、肝、肾等不良反应逐渐凸显,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重症MPP患儿更无法耐受,因此,红霉素已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第二代代表药物,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主要具有以下优势:①能迅速与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特异性结合,并随之通过趋化作用进入肺部炎症部位,致使其在炎症部位的浓度远高于其他部位;②无需细胞色素P450,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③具有抗生素后效应,作用时间更长,药物使用量更少,不易出现耐药[7]。序贯疗法是一种新的用药方式,是指在病程初期采用静脉给药以迅速提高并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便于快速控制病情,待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最大程度地减少静脉滴注的量,减少不良反应。研究表明,阿奇霉素采用序贯疗法给药的方式治疗MPP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降低住院费用[8]。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表明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能迅速改善MPP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效性更好,与王亚杰[9]的研究结果一致。MPP患儿体内免疫炎症反应活跃,炎症因子水平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hs-CRP是体内合成的一种急性期蛋白,具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的作用,在感染发生的几个小时内会明显升高,常用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监测。TNF-α是由多种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能促进炎性因子大量合成与释放,广泛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在MPP的发展过程中其含量会显著上升。IL-6由单核巨噬细胞、Th2细胞产生,能间接促进T、B细胞的活化增殖,增强机体的免疫杀伤能力,可很好的反映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hs-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红霉素结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能更好的控制MPP患儿体内的炎症反应,促进机体的恢复。在MPP患儿机体处于感染状态时,体内的补体系统被激活,浆细胞大量分泌免疫球蛋白,发挥对MP的杀伤作用。补体C3、C4是一类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在抗体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及促进细胞吞噬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感染发生后两者含量均会显著上升。IgM是感染后体内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最先出现的抗体,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能调节免疫细胞功能,促进MP裂解,并中和游离外毒素,感染越严重其含量越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3、C4、IgM、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能提高MPP患儿的免疫功能,疗效显著,与孙兰芳等[10]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为,本研究中早期静脉应用阿奇霉素弥补了红霉素早期肺部炎症部位药物浓度不足的缺点,能快速控制症状,后期再采用口服的方式结合了两种药物的优点,并大幅度减少了药物用量,减轻了不良反应。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6%(P<0.05),表明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MPP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有效控制免疫炎症反应,具有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