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祖安文化”的生成逻辑与引导路径

2021-09-30莫腾飞

当代青年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亚文化网络空间仪式

莫腾飞 唐 立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社会工作系)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传播环境,使社会大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得以改变,各种叙述方式、个人表达井喷式出现,网络亚文化丛生。网络舆情与亚文化的日益泛滥,使网络监管的压力也日益增加。因此,探究网络舆情与网络亚文化的生成机制、作用关系对于网络亚文化的引导、网络空间治理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可以发挥青年的引领和创新作用,营造健康、文明、和谐、活力的社会氛围。而近年来青年中以出口成“脏”“问候”对方亲人为话语体系的“祖安文化”成为谈论的热点,该群体以熟知和善用“祖安文化”为荣,对局外人采取漠视的态度。青年推崇的“祖安文化”是“审丑文化”的衍生物,在网络上无底线地博取眼球,引发围观,引领潮流,成为当前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互动仪式链理论作为经典的情感社会学理论为理解和解释“祖安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框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祖安文化”的社会心理及动力机制,为做好网络语言环境引导提供启发。

一、“祖安文化”的表征解读

“祖安”是端游《英雄联盟》国服的一个区名,也是游戏玩家小号聚集地,后因该区玩家喜欢甚至善于骂人,自称“祖安男孩”“祖安女孩”,在这里一言不合便口吐脏字,“问候”对方亲人。[1][2]典型事件是一位名叫李政的游戏主播(游戏ID:猎妈人)在遭到队友谩骂后以一秒十句的速度回击,凭借快速敲字骂人的技术被网友誉为“电竞钢琴师”,让骂人成为了“祖安人的打招呼方式”[3]。此后,这种随意骂人甚至略带创新的骂人文化被称为“祖安文化”,骂人者自称“祖安少年”,并流行于网络。在游戏语境中,脏话容易被系统禁言、封号,他们构建了一套独特的“骂人”体系:他们用谐音梗和首字母等方式,创作了一系列以对方母亲为圆心、直系亲戚为半径、意淫为主技能,配以伦理、两性、宠物、殡葬行业等领域的特有动词及名词的脏话体系。[4]在“祖安文化”中,善于爆粗是值得骄傲和有面子的事,骂人有创意、不重复、够恶毒的玩家会被封为“电竞文曲星”和“祖安文科状元”等称号,它既是部分青年在网络上的一种特殊话语系统和交流方式,也是他们在网络上情感宣泄的狂欢手段。

(一)“审丑文化”的延伸和发展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审丑时代”,即当下无论是美女还是丑女,各有各的活法,也各有各的“火”法,它和我们的传统审美大有分庭抗礼之势。从之前的丑女出名需要整容变为丑女出名只需要搞怪,丑女搞怪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名副其实的美女,被审丑的对象以夸张的行为、语言等吸引关注,关注一旦形成规模,媒体就会纷纷转载,促进审丑客体的影响力扩大,从而达到成为网红的目的。[5]“审丑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在互联网空间获得了强劲的生命力,引得众多青年盲目学习和跟风,将其作为引领潮流的重要标签,与主流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产生冲突和对抗。

“祖安文化”的生产和发展是“审丑文化”的一种衍生。实际上,“审丑文化”强调的并不是喜欢丑,而是一种表面上的喜欢,内心并不是如此。部分人表面接纳和热衷于审丑,其实质是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的一种猎奇和看热闹的心理,借此宣泄情绪。因此,这部分青年无论是“审丑文化”热衷者还是自称“祖安少年”,都抱有一种情感宣泄和寻求情感支持的目的。“祖安少年”在“审丑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骂人有创意、不重复、够恶毒等行为,会得到其他玩家的尊重和追捧,增加了“祖安少年”的情感能量和符号资本。

(二)对主流文化的消解和重构

和“审丑文化”同根同源的“祖安文化”实质上是对传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一种反讽、抵抗和挑战[6],是对主流文化的消解和重构,其主要受众为青年。该群体伴随互联网成长,各类不良现象被放大,如公交不让座被老人骂、扶摔倒老人被敲诈等事件在消费国人的善良和正能量,以至尊老爱幼、团结友爱、诚信礼貌等价值观越来越难在青年中引起共鸣,甚至被反感和抵触。因此,出现了与主流文化价值观相背离的“爆粗使人骄傲”“在祖安,只有强者才配拥有家人”等口号。

“祖安文化”对主流文化造成了冲击。首先,抛弃传统美德,忽略个体责任。“祖安文化”的热衷者所强调的“猎祖猎宗”反映了这部分青年没有将传统美德进行吸收,漠视诚信礼貌、尊老爱幼等道德规范,缺乏责任感,贪图精神层面的满足和个人享乐,这是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漠视和消解。其次,缺乏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网络空间中“祖安少年”没有很好地扮演主人翁角色,也未摆正自己姿态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传统的美德和价值观造成了冲击和颠覆,使社会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感存在崩塌的风险。再次,“祖安文化”是一种对主流文化的反抗。“祖安文化”是为了避免敏感字眼被屏蔽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沟通方式,但其本质上是网络低俗语言体系对于主流文化的反抗形式,并逐渐演变为一种网络空间的情感宣泄和情绪化狂欢并带入了日常生活空间,模糊了现实和虚拟空间的界限。如果“祖安文化”一味用劣质低俗的内容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则会加剧不同阶层之间的割裂感,人为强化网络文化鄙视链,成为网络文化的毒瘤。[7]

二、互动仪式链理论下“祖安文化”的生产逻辑

互动仪式链理论关注焦点主要集中于情境、情感、社会心理等方面,属于“情感社会学”范畴,[8]它可以对情境、社会情感、社会支持与群体动力等作出深度的描述,与网络空间的动力机制分析呈现出高度契合的倾向。因此,本文将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依据解释“祖安文化”的生产逻辑。

(一)互动仪式与互动仪式链理论

“互动仪式”一词由戈夫曼提出,是指一种表达意义性的程序化活动。人类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仪式,仪式类型反映了社会关系的类型。柯林斯认为,社会中的大部分现象都是由人们的相互交流和各种仪式来维持的,仪式是人们各种行为姿势相对固定化的结果,人们以此形成和维持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9]在柯林斯看来,微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情境结构及其动力学,局部情境是社会学分析的起点,[10]互动仪式则是情境的核心,它具有一定的市场,人们将自己持有的时间、能量、文化资本等资源投入互动仪式中,以最大程度地谋求情感利益。在一定意义上,互动仪式构成了社会群体的个人和群体动力源,即个人或群体将资本投入互动仪式中,获得认可和高度的成就感,为自身带来符号资本和情感能量,促使自身以更大的热情和能量去进行更多更深入的互动。

柯林斯提出互动仪式有五大因素:至少有两人面对面的互动所构成的群体;他们关注共同的目标或行动;他们具有共同的情感或情绪;彼此的关注点和共享的情绪有积累性强化特征;有阻止外来者的屏障。同时互动仪式具有四大结果:群体团结:群体成员的归属感;文化资本:在群体互动中的获得和获得感;情感能量:行动前慢慢的动力和行动后的满足感;价值标准:维护群体正义、尊重群体符号的道德信念。[11]在互动仪式当中文化资本和情感能量是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也是互动仪式中最根本的资源。[12]文化资本既包括如知识、地位、权威等普通资源的一般文化资本,又包括身份、地位、名望、关系网等特殊的文化资本。由于文化资本在现实生活中被认可其占有和存在逻辑,所以文化资本具有符号资本的形式。符号资本是指群体共同认可的符号,象征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的符号。柯林斯特别重视情感能量这一概念,他认为情感能量才是互动的真正驱动力,人们投入情感能量的花费能给他们带来回报的时候,人们就会这样做。当参与互动的个体积累了一定的文化资本和情感能量,他们就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文化资本和情感能量投入到下一次互动中去,由此形成互动仪式的一个链条。

(二)互动仪式链理论与网络媒体研究

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剖析社会心理、情感行为和群体动力提供了新的视角,被不断用于网络和媒体研究。李钧鹏等用互动仪式链理论对网络虚拟社区进行研究,使传统意义上仅限于身体在场的互动形式得到了延伸,使该理论对于虚拟社区中的互动具有更强的解释力。[13]郭霄鹏等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依托,对微信读书软件中的互动行为进行深度解析,为移动客户端的改革发展提供示范与借鉴。[14]李嘉颖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对学习直播中的互动仪式进行解读,发现直播学习的互动性质为单向互动,有别于传统学习的双向互动形式。[15]翟凯基在互动仪式链理论指引下,探讨政务网络直播中的政民互动情境层变以及如何进行成功的互动交流,为我国宪法法治宣传以及政务网络直播的发展提供参考。[16]刘静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出发,聚焦参与诵读这一仪式性社会活动,分析电视诵读节目的媒介仪式建构过程,揭示电视诵读节目的话语传达机制与阅读动员策略。[17]曾丽红、李家慧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视角,深入分析抖音旅游短视频互动传播的构成要素及其形成过程,探究其蓬勃兴起的情感社会学原因。[18]董向慧将互动仪式链理论引入到网络舆情与舆论转化研究,对网络舆情与舆论转化的机制、结构、作用方式、心理动力作出深入阐释。[19]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互动仪式链理论在网络媒体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了网络媒体空间的群体情感行为、动力机制传播和互动交流的形成逻辑和链式结构。柯林斯提出互动仪式链理论时指出身体在场是互动仪式的前提和关键,但网络媒体等虚拟空间不符合这一条件。因此,李均鹏在此基础上,借鉴吉登斯对现代性的相关分析,对柯林斯的理论模型作出了修正,使其对虚拟社区中身体不在场的人际互动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他指出,吉登斯分析现代性后果时提出的“时空分离”和“脱域”的概念符合虚拟空间“缺场”的特征,虚拟网络空间的社交可以被看作是吉登斯关心的“时空分离”的典型。虚拟空间的互动门槛低,任何个体都可以在某一虚拟社区的互动中获取情感能量。“脱域”条件下的虚拟社区互动缺乏在场交流的途径,需要媒介的支持,符号系统就是使互动进行并得以持续的媒介,[20]那么符号系统就可以给个体带来符号资本和情感能量以支持他们进行下一次的互动。时下,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高度融合,使得虚拟在场与身体在场创造出了几乎相同的在场效果,在身体不在场的虚拟空间中同样可以生产出高水平的动力支持和情感能量。互动仪式链理论在网络空间传播动力机制方面强有力的解释力也为“祖安文化”的剖析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和视角。

(三)互动仪式链理论下的“祖安文化”

产生于游戏的“祖安文化”使参与者在使用和传播过程中获得了情感能量,积累更多文化资本的同时形成了不断扩展壮大的互动仪式链条,形成范围更大,影响力更强的“祖安文化”。互动仪式链的扩展和蔓延呈现扩散趋势,扩展的强度取决于扩散个体在扩散过程中获得的情感能量和文化资本,情感能量和文化资本的增多,代表“祖安文化”新接受群体越多。“祖安文化”这一链式传播方式和图景与互动仪式链的链式结构完全吻合,可以为“祖安文化”的生成逻辑提供有效解释,其具体机制见图1。

图1 “祖安文化”的互动仪式链

通过将互动仪式链理论引入“祖安文化”的生成逻辑可以发现,互动仪式链的五大要素呈现了“祖安文化”得以生产的原始逻辑:第一,端游《英雄联盟》祖安大区这一虚拟空间创造出了游戏玩家共同关注的行动和情感纽带,产生了情感刺激;第二,网络游戏中玩家的身份界定了参与“祖安文化”的人群,产生了聚集效应和共享情感状态;第三,“祖安少年”原有的互动仪式被网络规制切断,促使他们生产了新型的互动仪式,成为统一的关注焦点并紧密团结;第四,“祖安文化”的生成和传播,使“祖安少年”获得符号资本与情感能量,群体团结并一致对外;第五,情感能量和符号资本的获得成为推动“祖安文化”继续传播的再生动力。

现实压力:网络空间成为青年的互动场域。互动仪式的前提是身体在场,但是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高度融合,使得虚拟在场与身体在场具有相同的在场效果。亚文化的产生往往离不开社会因素,“祖安文化”的诞生无疑与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社会剧烈转型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的同时生存压力也变大,青年的自我需求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重压之下青年往往难以获得如交际、尊重和价值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容易滋生不满和烦躁情绪。现实空间中低水平的互动体验使网络空间成为他们的战场,匿名性和身体不在场的特征成为青年肆无忌惮进行情绪宣泄的“垃圾桶”,这促使青年得以在网络空间聚集,形成共同的关注焦点和情感纽带,将自己从现实的压抑状态中释放出来,实现自我减压。

情绪共在:对抗主流文化的话语体系得以生产。互动仪式链指出,任何一个人的惯例都是由特定的位置和对象而形成,是否尊重惯例受自我利益性的需要和冲突的决定,冲突就是力图打破制约[21]。在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主流文化不断地遭到冲击和挑战。青年作为年轻的一代,自我意识比较强烈,注重内心解放和情感自由,在沟通方式被网络规制后,创造了可以充分表达自我又避免屏蔽风险的语言体系——“祖安文化”。“祖安文化”是面对传统主流文化纠错行为的一种非正式反抗,“祖安少年”在共同对抗主流文化的同一目标下,迅速生产出“祖安文化”这一独特的语言体系,并因其有效性和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成为“祖安少年”引以为豪、驾轻就熟的沟通方式。

盲目从众:广泛参与促进“祖安文化”的初步建构。“祖安文化”得以产生,可以说是青年社会心态、价值观偏差的产物,也是青年从众心理的产物。“祖安文化”在产生之初极其小众化,随着青年价值观的偏差和极强从众心理的驱使,在青年中扩散开来,获得广泛支持与认可,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群体亚文化。“祖安文化”是亚文化的典型代表,青少年在从众心理驱使下以“祖安少年”自居,或是真正认可,或并不认可但是在追赶潮流的心理作用下表面认可,但是这都使得“祖安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祖安少年”越来越多,亚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相互推动:情感能量成为“祖安文化”的再生动力。情感能量和文化资本是互动仪式得以进行的目的和核心。青年注重追求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网络空间为他们提供了平台,“祖安文化”为他们提供了载体,情绪和心理上的获得感与满足感促使他们产生亚文化和群体认同,获得情感能量,进一步地推动该文化的发展。互动仪式结果解释了“祖安文化”的互动结果和动力机制:第一,群体团结,将“祖安文化”作为共同关注点的个体拥有群体身份的感觉;第二,文化资本,能够理解、运用和创造新的“祖安语录”,提升自身的地位和资本;第三,情感能量,在传播和创造“祖安语录”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兴奋、满足、沮丧等;第四,价值标准,“祖安少年”逐渐形成了对该文化和群体的道德感和正义感,对其他文化产生排斥和抵抗情绪。

三、“祖安文化”对青年的影响

“祖安大舞台,有妈你就来”“赢则双亲健在,输则族谱升天”。“祖安文化”这一出自特定游戏的亚文化已经逐渐出圈,入侵了未成年的日常用语空间。“祖安文化”作为一种低俗亚文化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可以更清晰地阐释“祖安文化”给青年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主张缺位:盲目从众导致话语偏差

拥护和传播“祖安文化”是青年在网络空间的一种不自觉的从众心理和行为。“祖安文化”的传播过程是互动仪式链的一种形式,通过该文化特有的互动仪式产生了该文化的符号资本和情感能量,随即转化为互动的核心动力进行下一轮的传播。青年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渴望独立与个性,其主体意识和人格的形成极易受环境影响,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获得同辈群体的认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资本,在从众心理和跟风文化的驱使下慢慢融入“祖安文化”,变身“祖安少年”。柯林斯提到谈话是形成共同实在的仪式,是群体团结的象征符号。[22]其实,很多使用脏话的“祖安少年”,其本意也未必是侮辱人、损害人格尊严,而是在谈话交流这一互动仪式中形成了群体话语体系,造成自己的话语偏差。

(二)道德失范:虚拟空间道德约束失位

互联网提供了一个身体不在场的虚拟空间,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提供自由表达空间的同时也难免存在对网民道德行为约束上的疏漏。柯林斯指出,任何一个人的惯例都是由特定的位置和对象而形成,是否尊重惯例受自我利益性的需要和冲突决定[23]。在现实空间,道德准则和法律条文对于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起到规制作用,但是在匿名性和自由度高的网络空间,“祖安少年”体验到了一种肆无忌惮的畅快之感,将公序良俗与道德规范置之脑后,为了网络地位和一时的快感恶语相向。“祖安少年”为追求自我利益性的需要使用和传播“祖安文化”,波及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越来越多的“祖安少年”,个人道德失范的同时,社会公序良俗和道德规范也将遭到威胁和破坏。

(三)身心麻木:丧失公序良俗价值判断

在科林斯看来,人在某种意义上是“感情的俘虏”,但是对待感情又极为理性,持续不断地在与相遇的人中寻求平衡,这样的互动仪式就会产生高度积极的情感能量[24]。网络空间中一呼百应的“祖安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少言寡语的内向少年,为了获得高度的情感能量成为网络空间出口成“脏”的“键盘侠”。根据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祖安文化”的生产机制得益于文化主体在仪式中获得的动力机制,而符号资本和情感能量是动力机制的核心[25],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每个“祖安少年”都希望在社会交往中被尊重、认可和实现自我,所以在“祖安文化”的符号资本和情感能量的获得感中,“祖安少年”沉迷其中,逐渐丧失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模糊了现实与网络的边界,不利于青年习得规范的群体语言和保持身心健康。

(四)网络污染:低俗语言玷污网络环境

“祖安文化”语言粗鄙的现象在网络空间愈演愈烈,从游戏扩散至整个网络环境。科林斯指出,在互动过程中具有权利与地位的人能够带来高额的情感回报,权力代表了地位与力量,拥有较多文化资本的人可以在受到尊重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积极情感能量。我们可以看出,互动仪式具有不平等性,有明显的“马太效应”[26]。“祖安少年”为了获得权力和地位,在“祖安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上笔耕不辍,一方面为“祖安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吸纳更多的人加入互动仪式中来,使得污浊低俗的语言在网络空间加速传播。网络虽然是虚拟的空间场域,但是网络也是话语传播的基本载体,应该是文明干净的,以“祖安文化”为代表的粗俗语言和词汇已经违反了文明用语规范,严重玷污了网络语言环境。

(五)现实冲击:扩展腐朽文化滋生土壤

柯林斯提出,互动链结构是经由具体情境中的个人之间不断接触而延伸形成的。越多的人参与社会际遇过程,互动链的自然空间就会获得扩展,其结构就更宏观[27]。由于“祖安少年”的生活不仅限于网络空间,还活跃于日常生活空间,这就使“祖安文化”逐渐出圈,滋生土壤得到扩展,在日常生活空间产生恶劣影响。首先,作为低俗恶趣味的群体亚文化,“祖安文化”从网络空间渗透进入现实生活空间极大地威胁到了主流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挤压了传统主流文化的生存空间,降低了主流文化的文化高度和品质。其次,“祖安文化”的话语体系是对部分汉语言文字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篡改,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美感和规范化。再次,原本流传于网络空间的“祖安文化”入侵现实生活空间,污染了社会环境,损害了公序良俗,降低了社会的文化高度和文明品质,误导了公众的价值观和语言体系选择。

四、“祖安文化”的引导路径

“祖安文化”是网络亚文化的典型代表,这样负能量爆棚的亚文化对网络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污染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政府、教育部门、青年主体、网络平台等各方都要引起重视,不给低俗的网络文化以土壤。

(一)主体为本:建立主体思考与健康表达的语言习惯

“祖安文化”的崇尚群体主要集中于青年,主要是该群体面对低俗亚文化缺少辨别是非与自主选择的能力而形成的盲目跟风行为。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沉默的一方只会让另一方更强势,长期的沉默会使自己逐渐被剥夺话语权,失去自己的表达阵地。[28]首先要以青年主体为本,引导青年学会独立思考,加强对新鲜事物的辨别能力,在繁杂多样的网络信息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判断,不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坚守底线不被左右,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29]其次在网络空间和日常生活空间都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学习,尊重中国传统汉字文化和典雅的语言之美,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对网络低俗语言、违反语言运用规范、肆意恶意篡改和创造语言文字的行为说不,坚持传统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和表达习惯。

(二)崇德向善:培养崇尚道德与言和心善的个体品格

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为“祖安文化”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效遏制“祖安文化”的侵蚀需要标本兼治,里应外合才能实现。[30]“祖安少年”只是在网络空间中在他人的刺激和影响下用低俗语言伤害他人,大多数“祖安少年”品质是好的,只要稍加引导和教育,就可以扭转不良用语的习惯。第一,加强对青年的网络法治观念教育,倡导网络文明行为,培养崇尚道德与礼貌和善的个人品质,让青年意识到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第二,倡导青年在培养个体优秀品质的同时积极扮演网络文明用语宣传者的角色。柯林斯互动仪式的要素中提到共同的情绪或情感具有积累性强化特征[31][32],习得积极正能量的青年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可以激励青年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发挥领导带头的榜样作用,将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传达给他人并得到强化,一起做净化网络环境的中坚力量。

(三)文化教育:勾画积极向上与纯净典雅的文化体系

当下对于青年的认识已经无法适用以往对于青年行为的经验判断,使用网络媒介的青年的文化心理与行为要较之前存在差别。[33]文化是复杂的综合体和系统,优秀的文化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极大。首先,文化可以对社会成员的行动起到规范作用,促进人们相互间的认同和配合;其次,文化是社会团结的重要基础,文化的整合功能可以促使社会成员形成一个整体,并维持社会的团结;再次,人们只有通过文化熏陶才能成为社会人,什么样的文化就会塑造什么样的社会人。因此,“祖安文化”和类似庸俗亚文化的出现不利于社会的整合和个体的塑造,建立积极向上、纯净典雅的文化体系是消解低俗亚文化,树立健康主文化,规范个人言行,促进社会团结的必要举措。

(四)价值引导:构建文明高雅与力行求真的价值认同

“祖安少年”在网络空间笔耕不辍是其将网络虚拟空间与日常生活空间的边界模糊化的结果。现实生活中被认同的群体可以是行业精英、学界翘楚、平凡岗位的坚守者等,而网络空间以“流量”高低论成败的行业规则导致的就是雷人的言行,“祖安文化”应运而生。可以看出,现实世界的价值认同与网络空间价值认同相去甚远。网络空间是现实空间的延伸,网络空间的价值认同应以现实空间为基调,青年应在现实中找准自己的目标,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分辨正确价值观和腐朽价值观的能力,回归现实生活,实现个人价值。网络空间价值认同同样需要引导,应该致力于在青年中形成高水平的互动仪式链,产生正向的符号资本和积极的情感能量,为源源不断的高水平的互动仪式提供动力,从而在网络空间形成积极正向的价值认同。

(五)净化环境:营造文明健康与干净和谐的网络环境

低俗恶劣的网络亚文化得以迅速生成和传播,终究是网络空间为其提供了滋生并且壮大的空间和土壤,因此针对性的网络管制必不可少。针对“祖安文化”话语体系,网络监管应该从互动仪式链角度出发,有效阻断庸俗低层次的互动仪式,使其失去生命力无法生成链条以传播发展。第一,实行网络实名制,强化话语责任意识。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隐匿性给了“祖安少年”肆无忌惮骂人的勇气和资本,网络实名制的实行,可以有效约束和规范网民的言行,净化网络环境。第二,完善监督机制,提高违规成本。网络监督机制的完善可以有效遏制“祖安文化”等亚文化的弥散之风,设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来激励监督举报行为,提高违规成本,一旦发现绝不姑息,坚决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和干净和谐的网络互动空间。

青年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的发展需要青年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不断释放创新力、创造力和行动力。从网络文化的演变过程来看,“祖安文化”应该只是网络文化大潮中一道转瞬即逝的风景。互联网用户更多的是以猎奇、审丑的心理来关注“祖安文化”[34],而“祖安文化”这一亚文化的产生则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年的传统美德、话语体系以及健康的身心造成消解,对社会责任感、个体素养、人生理想等造成冲击,并为恶俗语言、暴戾情绪、低俗亚文化等消极思潮的泛滥提供了指引。通过将互动仪式链理论引入对“祖安文化”的研究,可以探析“祖安文化”现象的生成逻辑,从群体支持、符号资本、情感能量、情绪宣泄等多个层面对“祖安文化”做出新的深入的阐释。同时,互动仪式链理论又被称为情感社会学,使得这一理论十分契合“情绪和情感优先”的网络空间,为更好地解释“祖安文化”的起因、特点、生成逻辑和危害提供了可行性路径。根据互动仪式链理论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开展多样化引导机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青年抵制和摒弃类“祖安文化”等低俗亚文化,还可以培养青年分辨正确与错误文化观念的能力,更能树立健康的社会心态、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

猜你喜欢

亚文化网络空间仪式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十岁成长仪式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仪式感重要吗?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