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阻力及其应对
2021-09-29董惠娴
董惠娴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是小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小学科学课程体现出基礎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的基本性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实施面临诸多挑战,体现为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实验设备不足,小学科学师资力量薄弱,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使用和科学探究情感的培养,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加大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丰富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实验设备,加强小学科学师资队伍建设,采用探究学习方法,培养科学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程 课程实施 课程素养 课程资源
我国自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这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于2017年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科学教育里程碑式的发展。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开展科学教学,从小学生入学开始便对其进行科学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因小学在物质条件、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小学科学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亟待解决。
一、小学科学课程实施面临的挑战
小学学科课程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当前小学科学课程实施面临一些挑战。
1.小学科学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较低
在我国整个小学课程体系之中,科学课程很明显没有得到重视。有调查结果显示,科学课程在我国少数小学是属于第三平台的,在大多数小学是属于第二平台。这相比于世界上很多将科学课程视为核心课程的发达国家,很明显我国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科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高。另外,世界各发达国家的科学课程都是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始的,而我国却不是这样的。从1952-1986年,科学课在小学的低、中年级一直没有开设,科学教育是通过语文、数学或其他学科渗透,或者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的。1986年之后,我国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立独立的科学课程,而在新课程改革中,1~2年级的科学课程又被取消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小学科学课程在我国的受重视程度是较低的。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小学里没有专任的科学教师,在课程安排中数学、语文、英语等占用了科学课课时。从今天来看,在我国的整个小学课程体系中,科学课程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仅如此,科学课程在我国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中都没有得到重视。
2.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验设备不足
近年来,我国各小学校都非常重视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完备的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既有助于提升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结构体系。但现实的情况是,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的管理、仪器的管理以及科学课程的教授等所有工作基本都由小学科学教师一人来承担,这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另外,部分学校缺乏科学教学所需的必备实验器材,很多实验是通过教师的演示来完成的,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较少;一些学校虽然具备一定的实验室与实验器材,但存在陈旧和老化的现象,在具体的使用中实验设备与教材内容以及实验要求不匹配;还有些学校的实验器材质量较差,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重复使用率较低,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不便。课程资源缺乏、实验教具不足等都会导致教师采用教授、演示、播放实验视频的方式来代替真实的实验,减少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小学科学教学带来很多阻碍,不能正常开展教学。在加上现实中教师自己很少甚至从来都不制作教具,使得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受到很大阻碍。
3.小学科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影响课程实验的广度与深度,决定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失败。然而在现实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尤其是专职教师数量太少,影响到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从总体来看,当前小学中专职的科学课程教师很少,大多科学课程的教学是由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进行的,他们大多都不是科学教育专业出身,因此,存在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再加上已有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存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不足等现象。这种缺乏专职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师与已有专职科学课程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剧增。为了正常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兼课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来死记硬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忽视对学生实践的培养,以此来应付科学课程的考试。在进行优质的科学教学时,教师在课前总会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实验筹备等准备工作,尤其教学设计可以有效保障课程教学质量。但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很少有教师会独立地进行教学设计,大多都是直接搬用或者加工别人的教案,对教学目标、过程、内容等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科学教学质量较低。
二、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应对策略
1.联系生活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主导的阶段,虽然抽象思维正逐步形成,但思考具体问题时依然围绕形象思维进行。小学生大多以现有知识为基础判断事物,不善于理性角度推理分析。依据学生思维特点,小学科学教师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开展模仿实验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利用科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并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情况制定合适的问题。整个过程中实验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开展探究时间的必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选择贴近实际生活的材料,这样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会主动自愿的加入探究活动,推动科学探究的有效开展与进行。这些都需要教师日常中做好积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但是许多教师很容易忽视科学探究之后的教学环节。成功的科学探究也只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科学探究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认真钻研,共同探讨,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探索有兴趣的话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高层次的认识。这种研讨要带有目的性,善于发现问题背后存在的规律,并对此提出解决性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发言机会。每个研讨小组成员都有发表自身意见的权利,教师也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内容。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成熟,有时很难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论探究之后的结果如何,不能让学生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要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
3.加强小学科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学教师专业化素养
当前小学科学教师中兼职教师较多,专职教师较少,导致小学科学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因此,需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重视职前教育,小学科学教师作为专业的教师,职前要接受高等院校的专业培养,即要接受高等院校专门设置的科学教育专业或在相关专业开设的科学教育课程的学习,培养一批专业的小学科学教师。其次,加强在职培训,已在职的小学科学教师尤其是那些兼职的教师要通过短期培训、业务学习、学历进修和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接受进一步的教育,整体性提高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弥补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短板。最后,构建小学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中达成全体教师成员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4.采用探究学习方法,培养科学情感
学习科学课程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这种多样性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视角、多个维度来全面地学习科学,通过眼、手、脑等的并用,努力做到在“做中学、学中思和学以致用”。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构建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小学科学课程体系,组织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多种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分阶段、多维度、立体式的科学探究学习。因此,要充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需求,明确有关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与《标准》对科学课程内容及教学提出的要求,把握小学科学师资力量与特点,合理组织科学探究性实践活动。具体可以通过探究性课题、户外科学实践活动、科学专题讲座与科学实验课等形式来组建学生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觉观察、实验和实地调查;独立思考、分析和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通过同伴、小组及集体的交流与讨论,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王秋芳,王鹏.试析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之“新”与“行”[J].上海教育科研,2018(02).
[2]胡继飞.我国新版科学课程标准探微[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