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技术木工课程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
2021-09-28常玉来
【摘 要】小学劳技木工课是学生很喜欢的内容,但是由于教材内容陈旧、学习时间有限,不能有效发挥木工教育的特性。通过修改和替换教材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新木工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传承工匠精神,弘扬木工文化。
【关键词】木工课程;综合素养;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6-0077-02
The Effect of Primary School Labor Technology and Woodworking Course Education o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ffiliated School,China) CHANG Yulai
【Abstract】The primary school labor and woodworking class is a content that students like very much, but due to the outdated content of the textbooks and the limited learning ti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odworking education cannot be effectively used. By modifying and replacing the content of the textbook, it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rough the learning of innovative woodworking courses, students will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herit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and promote woodworking culture.
【Keywords】Woodworking cours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Cultural inheritance
木工作為一门传统技艺,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悠久历史,包含丰富的文化和无限的智慧,同时也是工匠精神的载体。木工内容是小学劳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工课程有其独特的魅力,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一些常见工具,掌握一些木工加工技能,这不仅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对木工文化的认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劳技课木工学习的现状
小学劳技课每周1课时,木工内容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内容包括技术基础和技术实践两部分。学生对木工课的兴趣很高,但很多因素影响了学习效果。表现为:1.课时非常有限,每学期四个单元,木工只有四分之一课时。2.教材部分内容陈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3.调查发现学生木工操作的机会很少,主要还是集中在劳技课。这就对课堂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课时和教材内容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木工技能和素养的形成与提高,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劳技教师的首要任务。
二、借助木工内容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木工制作是非常有魔力的,不论成年人还是小学生都很喜欢。借助这一优势,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有利于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将教材中的木工内容提炼与提升,编写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木工课程。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木匠人物和木工工具,以半成品制作为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指导其进行独立设计制作。如《七巧板》一课,低年级以体验制作为主,给学生提供5~6块成品,让他们找出缺少的是哪块,然后画图并制作;高年级则体验完整的制作过程。
将学习内容有侧重地替换为学生喜欢的传统玩具和益智玩具。既保护学习兴趣,又有一定的挑战。如在学习使用锉刀时,把单调的锉削木块改成制作传统玩具竹蜻蜓。作品是学生熟悉的玩具,顿时就来了兴趣,制作时都很认真,一面想着锉刀的使用技法,一面仔细操作着,很好地解决了枯燥的锉削操作。课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加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时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分心,教师要想办法引导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以往工具使用技法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先讲学生再操作,学生看似很认真地学习,双手早已鼓捣起工具,一不留神把工具拆散了。发现这些问题之后,在进行手工锯、小台钳等工具学习时,教师可以不做讲解直接向学生发起挑战,要求能够顺利拆解并正确组装,完成的同学可以领取一块木料。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保护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喜爱木工制作,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三、木工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劳技课的理念就是要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动手是孩子的天性,木工课的价值就在于它能顺应学生的天性,新知识就是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需要新的知识才能解决,这时就会主动去获取。在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工程思维、专注认真、创新思维等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劳技综合素养。
木工制作是有趣的,也是严谨的。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需要全面系统的思考再去制作,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思维能力。在学习的初期,同学们的经验还很不足,制作的时候缺少系统的思考,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如锯割前没有检查工具,锯条安装不正确,锯割操作费时费力;制作小汽车时没有设计好就开始操作,最后发现没有安装车轮的位置,学生就会不知所措垂头丧气,这时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寻找解决的办法,进一步强调木工操作流程要规范。学生虽然喜欢木工课,但不是所有内容都有兴趣。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研究和调整,设计能激发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做事的专注度会非常高。
劳技课中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创新不是凭空的想象,要有基础知识和技能做保障。五年级《十字扣连接》一课用更有难度的《三棒孔明锁》代替。在小组成员共同的努力和配合下最终完成作品,孩子们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而这正是展现他们创新思维的大好时机。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创新要求,同时通过大量的资料和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学生根据经验设计出很多作品,如用四个孔明锁加上底和壁的孔明锁笔筒;孔明锁结構制作的桌子;孔明锁改造的台灯等。各小组通过分析讨论得出制作方案,最终制作了孔明锁台灯、孔明锁笔筒等作品。孩子们的想法得到展现,信心倍增,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木工课中工匠精神和文化传承
木工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文化。木工课的开设不仅是让学生学习一些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了解木工文化,体验古人的智慧。通过人与人的交流、人与物的交流,懂得相互尊重,懂得珍惜,传承木工的精神。在课上,良好的规矩、文明的操作以及工匠精神的传承都在进行着。在木工课上学生可以静下心来,小心操作着手中的工具,关注着作品的细节,练就自己的耐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匠人精神,都在木工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每到劳技课时都会很兴奋,但他们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木工教室的工具很多,学生安全是第一位的。在课上不需要提醒这个不要动,那个很危险,因为有专门拆解工具的课程。他们熟悉工具的摆放位置,所有工具申请后可任意使用,且用后会主动放回原位。木工课不需要安排值日生,同学们下课后会主动打扫和整理教室。学生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是在木工课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木工课的学习不是一味追求技法和作品的精进,那样有可能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摧毁学生的兴趣。木工课的本质不是造物,而是以物传情。小学木工课的教学任重道远,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劳技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让他们享受木工制作带来的快乐,传承木工的精神与文明。
注: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一般课题“基于小学‘木工课程开发提高学生劳技综合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CDDB1926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马勇.在劳动与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于木工项目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2013(04).
[2]王娜.木工坊-传承“工匠精神”[J].早期教育,2019(07).
作者简介:常玉来(1980.03-),男,汉族,北京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实践。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