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9-28朱胜艳高鹏举
朱胜艳,高鹏举
(新疆宝石花医院(原乌石化职工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9)
0 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液流动力学负荷增重、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或功能衰退的一种病症[1-2]。在临床上,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若得不到有效治疗,最终致使心衰问题的出现,现如今对此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开始从原本的利尿思维、强心思维、增加扩张血管等短期的措施向神经内分泌抑制剂类的长期性、修复性的治疗为主[3-4]。因此,探究新的方式,对此疾病的实际临床效果,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所以,本组实验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8例,根据其具体病因不同,进行分组,现将不同病因接受治疗干预后的实际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8例,根据其具体病因不同,进行分组,给冠心病病因设定为甲组(21例),其中男11例(52.38%)、女 10例(47.62%),年 龄 31~87岁,平 均(64.6±3.11)岁;高血压病因设定为乙组(24例),其中男12例(50.00%)、女 12例(50.00%),年 龄 31~88岁,平 均(65.8±3.75)岁;扩张型心肌病因设定为丙组(23例),其中男 11例(47.83%)、女 12例(52.17%),年龄 32~87岁,平均(65.1±3.07)岁。本次实验均在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知情且同意情况下进行。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即性别、年龄等内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冠心病病因设定为甲组(21例)、高血压病因设定为乙组(24例)、扩张型心肌病因设定为丙组(23例)。三组患者均使用相同品牌,相同规格的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且保证为改变以往护理方式,只做到将常规药物进行替换。保证持续治疗3个月以后,进行数据比对。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记录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参与试验患者对治疗方案满意度。心脏功能恢复情况以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右房左右径、右室前后径改善程度,分为有效治疗、一般治疗、无效治疗,综合统计有效治疗、一般治疗计算治疗有效率;治疗方案满意度以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表做统计,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三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心脏功能恢复情况以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右房左右径、右室前后径改善程度,分为有效治疗、一般治疗、无效治疗,综合统计有效治疗、一般治疗计算治疗有效率,发现甲组患者、乙组患者和丙组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比[n(%)]
2.2 对比三组终点事件发生率
甲组患者、乙组患者和丙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52%、8.33%、8.70%,三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三组治疗方案满意度
甲组患者、乙组患者和丙组患者治疗方案满意度分别为95.24%、95.83%、95.65%,三组患者对治疗方案满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沙库巴曲缬沙坦已作为代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其他心力衰竭治疗药物来联合使用,是现如今对此药物的主要有效应用[5-6]。在采用此方式进行治疗后,能够在临床上发挥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预后效果改善具有积极意义[7-8]。而结合研究结果显示:相同治疗干预时间下,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记录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参与试验患者对治疗方案满意度,发现,甲组患者、乙组患者和丙组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对比在终点事件发生比例分别为9.52%、8.33%、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对治疗方案满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临床对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有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力功能水平,且取得相对而言相同的效果,并有效保证终点事件的发生几率,进一步提高治疗工作,并有效提升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