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生化检验和血常规检测用于诊断病毒性肝炎的价值分析
2021-09-28黄莉莉蒋嵩戴芸芸
黄莉莉,蒋嵩,戴芸芸
(江苏省江阴南闸医院 检验科,江苏 江阴 214405)
0 引言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肝炎病毒损害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肝脏发生系列病理改变,患者多表现食欲减退、上腹不适、恶心、肝区疼痛等症状,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1]。资料显示,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我国肝硬化发生的重要诱因[2]。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等改变,病毒性肝炎发生率逐步升高,患者早期多无典型症状,单凭临床症状早期诊断检出率低。肝生化检验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常规临床诊断方法,亦能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价临床治疗的效果。血常规检测是检验科最为常见的检验项目,其检测部分内容可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状态,间接评价肝脏受损情况,可用于肝脏病变的评估[3]。本研究拟评价肝生化检验和血常规检测诊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肝生化检验和血常规检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8~70岁,平均(47.83±10.56)岁;体质量指数18~27 kg/m2,平均(23.15±1.52)kg/m2。观察组男 31例,女 19例;年龄26~75 岁,平均(48.03±12.24)岁;体质量指数 18~28 kg/m2,平均(23.32±1.75)kg/m2;病毒性肝炎种类:乙型肝炎36例,丙型肝炎9例,其他5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南闸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①观察组患者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4];②神志清楚,生活自理,语言及理解能力正常;③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④研究依从性好。
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障碍等;②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④合并结核病、艾滋病等。
1.4 方法
肝生化检验:检验前禁饮、禁食8 h,晨起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10 mL放入抗凝管,置入全自动离心仪行血液离心,离心转速3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置入-80 ℃冰箱待测,应用酶速率法检验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冬氨酸转氨酶(AST),应用比色法检验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血常规检测:检测前禁饮、禁食8 h,抽取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置入真空管内,混匀后行抗凝管理,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两组肝生化指标(TBIL、ALP、ALT、AST、ALB)以及血常规指标(PLT、WBC、RDW、NEU、LYM)。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生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 TBIL、ALP、ALT、AST均高于对照组(P<0.05),ALB 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肝生化指标比较( )
表1 两组肝生化指标比较( )
ALB(g/L)观察组(n=50) 25.92±7.04 114.04±20.2890.82±11.2678.92±11.13 0.31±0.03对照组(n=50) 13.54±5.68 80.14±13.99 34.72±5.57 38.68±10.09 0.41±0.03 t 9.679 9.731 31.580 18.946 16.09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TBIL(μmol/L)ALP(U/L)ALT(U/L)AST(U/L)
2.2 血常规指标比较
观 察 组 PLT、WBC、NEU 均 低 于 对 照 组(P<0.05),RDW、LYM 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
组别 PLT(×109/L)WBC(×109/L)RDW(%) NEU(%) LYM(%)观察组(n=50) 94.86±30.48 4.58±1.64 16.21±2.6651.40±16.3539.89±6.84对照组(n=50) 188.58±39.96 7.72±1.80 12.67±1.0561.64±16.6930.77±5.84 t 13.186 9.120 8.763 3.099 7.169 P 0.000 0.000 0.000 0.003 0.000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较为多见的传染性疾病,是引起肝癌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发病率逐步上升,若不及早诊治,肝细胞在病毒感染下引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病毒、细菌、寄生虫以及药物滥用、嗜酒等是致病源是引起病毒性肝炎发生的主要机制,这些因素损害肝脏组织,导致肝功能异常[5]。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组织损害程度较轻,病理表现主要是胞浆蛋白、酶以及细胞变形等,中后期病毒损害加重,肝细胞受到明显伤害,主要表现细胞核蛋白浓度升高[6]。病毒性肝炎早期无特异性症状,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出现误诊或者漏诊,影响及时治疗,导致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等。因此,早期、及时诊断病毒性肝炎对患者的治疗、预后等非常关键。
肝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可较为准确作出诊断结果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本研究显示,观察组TBIL、ALP、ALT、AST均高于对照组,ALB低于对照组,提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生化指标结果与健康人有异。肝脏具有生物转化、合成以及分泌等多种功能,当肝脏病变代谢能力降低,血液中各种生化物质出现不同程度变化,检验生化指标变化可反映肝组织损伤程度。血清中代谢酶、胆红素浓度等是常见的肝生化检验项目,可准确反映肝脏受损情况,其中TBIL是肝功能指标之一,是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的和,当肝功能受损导致其不能正常代谢,在血液中积聚引起水平升高[7];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细胞损伤后释放ALT、AST,当损伤程度较轻时胞浆内ALT释放入血,导致其浓度升高较为明显,当损伤程度较重时线粒体内AST大量释放,引起血液浓度高于ALT,是反映肝脏损伤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8];ALP在肝脏中含量最高,可有效反映胆汁淤积程度,当肝细胞损伤时其浓度显著升高;ALB主要由肝脏合成,可反映肝脏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其水平降低表示肝细胞受损或者肝细胞坏死,并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呈正比,若治疗有效,ALP水平升高,说明肝细胞再生,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9],但病毒性肝炎发展到严重程度才出现ALP水平降低,因此该指标具有一定局限性[10]。可见,通过检验TBIL、ALP、ALT、AST、ALP等生化指标可反映病毒性肝炎的病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实验室证据。
血常规是检验科最为常见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方式,可通过检测血细胞数量、形态等了解疾病状态。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是病毒性肝炎发展到严重阶段出现的临床现象,及时监测血常规变化可反映肝脏受损程度。本研究显示,观察组PLT、WBC、NEU均低于对照组,RDW、LYM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与何海霞[11]研究一致。PLT降低是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表现,多因骨髓受损、造血环境恶化以及脾功能亢进所致[12];WBC降低与肝脏受损程度、骨髓功能抑制密切相关,且肝脏病变促进骨髓分化,抑制细胞增殖,故WBC可作为反映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指标[13];RDW与TBIL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14],故观察组RDW高于对照组;病毒性肝炎抑制骨髓功能导致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故LYM高于对照组。由于病毒性肝炎病理机制复杂,肝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指标众多,本研究纳入指标有限,需不断完善检验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好参考。
综上所述,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生化指标中TBIL、ALP、ALT、AST较高,而ALB较低,血常规中PLT、WBC、NEU较低,RDW、LYM较高。肝生化检验和血常规检测均可准确诊断病毒性肝炎,可为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