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林吉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
2021-09-27宋增杰郑军状林吉品
宋增杰 王 斌 郑军状 裘 磊 林吉品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减少甚至消失的一种病症,属中医“痞满”“胃脘痛”“嘈杂”等范畴[1-2]。现代医学对CAG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是复发率较高,安全性偏低[3]。中医药治疗CAG 具有独到的优势[4]。林吉品主任中医师系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脾胃病临床研究40 余年,提出“消除症状→祛除病灶→巩固善后”三步诊疗法治疗CAG,临床疗效显著[5]。本研究整理林吉品名中医治疗CAG 处方246 首,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分析其临证用药经验,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AG 提供一定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林吉品名中医于浙江省慈溪市中医医院名医馆诊治的CAG 患者共246例,选取首诊处方246 首。其中男109例(44.31%),女137例(55.69%);年龄22~75(54.37±13.25)岁。
1.2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 年)》[6]中CAG 的诊断标准;(2)年龄18~75 岁;(3)病历资料完整。
1.3 排除标准(1)同时接受西医或其他中医师治疗该病者;(2)合并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1.4 数据录入与规范化 由专人将符合标准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7]对药名进行统一规范,如“云苓”统一为“茯苓”,“制元胡”统一为“延胡索”,“麸炒枳壳”统一为“枳壳”等。录入后的数据由双人负责审核以保证其准确性。
1.5 数据分析 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数据分析”中“统计分析”模块进行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功效数据统计;运用“数据分析”中“方剂分析”模块进行药物频次、关联规则(设置支持度60、置信度0.9)及k-means 聚类方法(设置聚类个数为6),分析组方用药规律,并实现网络可视化展示。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统计 246 首处方共涉及中药179味,药物使用频次共3212 次,平均每首处方用药约13 味。其中使用频次在30 次以上的药物28 味,结果见表1。
表1 246 首处方使用频次≥30 的药物
2.2 用药功效统计 将所用药物按功效分类,根据使用频次由多到少进行排列,前4 位分别是补虚类767 次(36.72%)、理气类256 次(12.25%)、清热类201 次(9.62%)、活血化瘀类198 次(9.48%),之后依次为解表类176 次(8.43%)、利水渗湿类140 次(6.70%)、化痰止咳类128 次(6.13%)、安神类73 次(3.49%)等。
2.3 用药性味归经统计 在所有处方用药中,在四气方面,应用温性药871 次(43.25%),寒性药543 次(26.96%),平性药532 次(26.42%),凉性药48 次(2.38%),热性药20 次(0.99%)。在五味方面,应用苦味药1138 次(33.98%),甘味药1024 次(30.58%),辛味药821 次(24.51%),酸味药349 次(10.42%),咸味药17 次(0.51%)。在归经方面,使用频次由多到少排列,前4 位分别是脾经1435 次(24.93%)、肺经1265次(21.98%)、肝经853 次(14.82%)、胃经708 次(12.30%),之后分别为心经436 次(7.58%)、胆经330 次(5.73%)、肾经324 次(5.63%)、大肠经169 次(2.94%)、膀胱经106 次(1.84%)、小肠经96 次(1.67%)、三焦经33 次(0.57%)。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运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设置支持度个数为60,置信度为0.9,得到常用药对组合30个,三、四味药物组合12个(见表2-3)。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见表4,并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见图1。
图1 支持度60 置信度0.9 条件下核心组合网络化视图
表2 支持度60 置信度0.9 条件下药对频次
表3 支持度60 置信度0.9 条件下三、四味药物组合频次
表4 支持度60 置信度0.9 条件下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
2.5 基于k-means 聚类算法的核心药物组合分析在上述核心组合挖掘基础上,运用k-means 聚类算法,设置聚类个数为6,提取核心药物组合6 条。见表5。
表5 基于k-means 聚类算法的核心药物组合
3 讨论
从功效统计和用药频次统计可见,林老师治疗CAG 以补虚类、理气消积类、清热祛湿类、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补虚类常用黄芪、党参、甘草、茯苓、白芍、白术等;理气消积类常用焦山楂、炒谷芽、炒麦芽、六神曲、柴胡、枳壳等;清热祛湿类常用白花蛇舌草、生地榆、蒲公英、黄芩、半枝莲等;活血化瘀类常用莪术、猫爪草、延胡索等。上述药物功效基本涵盖了CAG 演变规律中所涉及的证候,与“本虚标实,升降失调”的总病机相契合。
从药物四气五味统计中可以看出,四气以温、寒、平性药物应用较多,热性药物应用极少;五味中则以辛、甘、苦味药物为主。李东垣《兰室秘藏》云:“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湿热郁于内而成胀满”,“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生胀满”,CAG 病机有气滞湿热浊毒之实,亦有脾胃虚弱之虚寒,林老师为此设寒温并用、辛开苦降之法。辛温属阳,能散能行,苦寒属阴,能降能泄,辛温苦寒并用,则可平调寒热阴阳、升降气机,以达开结降逆、祛邪泄浊之功。热性药物应用极少,是防热燥伤阴,顾护胃阴,暗合叶天士“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之意。此外,林老师认为扶助脾气为治脾胃病之前提,脾土健运,气血生化有源,疾病方能向愈。扶助脾气,以平补、缓补为佳,故多用甘、平之药。
在药物归经方面,脾、肺、肝、胃四经用药最多。《素问·刺禁论》云:“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脾之为使,从之有福,逆之有咎。”又黄元御《素灵微蕴》云:“人之中气,左旋而化脾土,右转而化胃土……浊阴右降,清虚而善容,脾气上行,清阳左升,温暖而善消。”林老师深受前人“脾胃居中州,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启发,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脾胃气机运转是肝升肺降的重要动力,而肝升肺降又能影响脾胃气机。故临证除用脾、胃二经药健脾运土之外,亦多用肝、肺两经之药调肝降肺,气机调畅,气血津液疏布有司,则病向安。
从用药功效统计可以看出,使用频次最多的药对为谷芽、麦芽。饮食不节是CAG 常见病因之一。食滞胃脘,气机阻滞,久则脾虚失于运化,湿浊内生,最终形成虚实夹杂之证。谷麦芽合用健脾开胃,宽中消积,且麦芽疏肝理气,助脾气上升,谷芽消食和胃,助胃气下降,一升一降,正合脾升胃降之意。焦山楂、六神曲的使用频次仅次于谷麦芽。焦山楂、六神曲是林老师自拟楂曲平胃汤之主药。楂曲平胃汤组成为焦山楂、六神曲、苍术、厚朴、佛手、姜半夏、枳壳、陈皮、炒谷麦芽、蒲公英,功能燥湿运脾,行气消食,是林老师为CAG 早期胃气失和,胃络受损,痰食气瘀并生者所专设。黄芪、莪术是林老师使用频次第三的药对。黄芪甘温,补气健脾,莪术辛、苦,微温,破血行气。黄芪得莪术之流通,则补而不滞;莪术得黄芪之鼓舞,则消癥力甚。二药合用,益气活血,消补并施,直中CAG 气虚血瘀之根本病机。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多糖、多种异黄酮,莪术含莪术醇、莪术二酮等成分,可通过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减轻CAG 胃黏膜下层的炎性浸润,明显改善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和萎缩状态[8-10]。在此基础上,林老师自拟益气化瘀阻萎方。全方由生黄芪、莪术、猫爪草、预知子、白花蛇舌草、党参、白术、生地榆、蒲公英组成,具有益气活血,疏肝理气,清热解毒之功效,是林老师针对CAG 虚、瘀、热、毒病变而立。
核心药物组合1、6 分别为上述楂曲平胃汤和益气化瘀阻萎方的加减,林老师治疗CAG 常以此二方为基础化裁运用。核心药物组合2 可视为逍遥散加减;核心药物组合5 可视为归脾汤加减。情志内伤可致肝气郁结、心脾两虚,与CAG 发生发展关联密切,CAG 患者又常因对疾病的担忧而出现焦虑、失眠、抑郁,从而加重症状、延长病程。身心同治是林老师治疗CAG 的一大特点。逍遥散疏肝解郁,土得木疏,运化乃健,归脾汤补气益血,健脾养心,林老师常用此二方加减治疗CAG 伴情志异常明显者。核心药物组合3、4 可视为小柴胡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林老师取小柴胡汤中柴胡、姜半夏、黄芩为辛开苦降法之基础组合,枳壳、半夏、陈皮、砂仁理气燥湿化痰,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上述结果表明,林老师治疗CAG 以益气活血法为核心,契合主要病机,同时兼顾患者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理气、祛瘀、清热、化湿、解毒、疏肝、养血、安神等多种方法,体现了林老师治疗CAG 的多样性与个体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对林吉品名中医治疗CAG 的处方数据进行挖掘,总结其治疗CAG 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林吉品名中医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然而,本研究样本量有限,数据挖掘所提炼之经验,需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