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马红珍治疗IgA 肾病用药规律

2021-09-27孙华洁丁越越陈智渊叶晴晴范军芬马红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牛膝组方白术

孙华洁 丁越越 陈智渊 叶晴晴 范军芬 马红珍

IgA 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1]。该病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肉眼或镜下血尿为主,伴或不伴蛋白尿,归属中医“尿血”“溺血”“水肿”“虚劳”等范畴。马红珍教授是浙江省级名中医、叶氏内科流派传人,师从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学铭,从事肾脏疾病临床及科研工作30 余年,擅长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辨证治疗IgA 肾病,临证以明确诊断为前提,贯彻“以平为期”治疗理念,扶正为本,适时祛邪,标本兼顾。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药物频次及关联规则,并分析不同辨证分型的组方规律,探讨马红珍教授治疗IgA 肾病的用药规律,为总结其学术经验提供数据支撑。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20 年1 月—2020 年8 月马红珍教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的IgA 肾病患者54例,共171 诊次,收集完整的病案资料(包括四诊摘要、诊断、药物组成及用量等)。

1.2 诊断标准 IgA 肾病诊断标准参照王海燕《肾脏病学》第3 版[2]。免疫病理:主要表现为以IgA 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呈团块状或颗粒状弥漫沉积,可伴有IgG和IgM 的沉积。

1.3 纳入标准(1)符合IgA 肾病诊断标准者;(2)年龄18~75 周岁;(3)中药处方中有完整的药物组成和剂量;(4)依从性较好者。

1.4 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2)有严重的肝功能不全;(3)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4)同时伴有尚未控制的其他慢性疾病;(5)对方剂中任何一味中药过敏;(6)四诊摘要、诊断、用药及用量等记录缺失者。

1.5 数据库建立 根据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收录患者54例,共计171 诊次,将病案资料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构建数据库。

1.6 统计学方法 对药物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关联规则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基于“熵聚类”和“改进的互信息法”进行新方分析,以及对主要证型进行组方特点分析。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频率分析 在171 诊次病案资料中,共出现药物139种。用药频次>68,药物频率在40%以上的分别为黄芪、茯苓、防风、牛膝、炒白术、山药、僵蚕、大黄、党参、车前草、桃仁、山茱萸、玉米须、青风藤、地龙、丹参、芡实。见表1。

表1 171 诊次IgA 肾病患者处方药物频次频率表(用药频次>68,频率>40%)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依据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次从高到低排列,前5 位分别是黄芪-茯苓,黄芪-防风,牛膝-黄芪,黄芪-炒白术,黄芪-山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支持度40%,置信度为0.9,分析此条件下的组方规律(见表2)。分析方剂中药物组合关联规则(见表3),组方规则的网络展示图见图1。

图1 171 诊次IgA 肾病患者处方组方规律的网络展示图

表2 171 诊次IgA 肾病患者处方药物组合频次(支持度>40%,置信度>0.9)

表3 171 诊次IgA 肾病患者处方药物组合关联规则(置信度=1)

2.3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根据方剂的数量,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相关组合(见表4-6),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产生6个候选新处方,见表7。

表4 171 诊次IgA 肾病患者处方3 味药物核心组合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常见证型组方规律分析 四诊合参,171 诊次辨证分型如下:浊瘀互结证50例,气阴两虚证49例,气虚夹瘀36例,肺脾气虚证21例,湿热蕴脾8例,脾肾阳虚7例(见图2)。将支持度设置为40%,置信度为0.9,在此条件下探究IgA 肾病临床常见证型的组方规则网络组方图(见图3)。

图3 171 诊次IgA 肾病临床常见证型组方规律网络组方图

表5 171 诊次IgA 肾病患者4 味药物核心组合

表6 171 诊次IgA 肾病患者处方5 味药物核心组合

表7 171 诊次IgA 肾病患者处方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处方

图2 171 诊次IgA 肾病患者处方临床辩证分型比例

3 讨论

本研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通过关联规则和聚类算法,对马红珍教授治疗IgA 肾病的用药经验进行分析,较好地验证了其用药特点。马老师认为,IgA 肾病多属本虚标实,常以肺脾肾亏虚为本,以湿热、血瘀、浊毒、风邪等为标,故治疗上以平为期,“不断扶正”的思想贯穿始终,尤为注重脾肾两脏的调护,病程中“适时祛邪”,平调阴阳。

药物频次分析结果显示,马老师高频用药有黄芪、茯苓、防风、牛膝、炒白术等。药物分类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收涩药、活血化瘀药等。进一步细分,补虚药常用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等,利水渗湿药用茯苓、玉米须、薏苡仁、车前草等,收涩药用山茱萸、芡实、金樱子等,活血化瘀药用丹参、丹皮、牛膝、桃仁等。上述用药特点反映了马老师用药多轻灵平和,不追求竣补竣攻,始终以补虚扶正为重点,对于病程中出现的湿热、瘀血、浊毒,随证加减药物,适时祛邪。

药物组方规律结果显示,马老师治疗IgA 肾病的核心药物为黄芪、党参、茯苓、山药、防风、炒白术、大黄、牛膝、僵蚕等。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依次为“黄芪-茯苓”“黄芪-防风”“牛膝-黄芪”“黄芪-炒白术”“黄芪-山药”,多归为肺、脾、肾经。肺为水之上源,位上焦,金水相生,治水当先治气,脾属中焦,乃先天之本,输布和运化水谷精微,肾位下焦,为后天之本,代谢全身水液,肾气又可分清降浊形成尿液。三焦畅通则机体水液代谢正常。以上反映了马老师在治疗IgA 肾病时,注重调节“肺-脾-肾”轴,通调三焦,扶正固本。

通过对171 诊次患者病案进行辨证分析,前三位分别为浊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虚夹瘀证。对上述证型进行组方规律探究,结果显示,浊瘀互结证常使用黄芪、大黄、桃仁、地龙、牛膝、车前草,此方为国家级名中医李学铭所创之“消瘀泄浊饮”,化裁自《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制大黄为君药,发挥通利逐瘀、荡涤胃肠、清除邪浊作用,桃仁、牛膝活血祛瘀,配伍虫类药地龙,加强化瘀通络功效,此三味药物为臣药,佐药选取生黄芪,补气行血,使药力布达全身,车前草为使药,利水通淋,引浊毒下行[3]。若瘀血重者常配伍川芎、丹参,痰湿重者配伍姜半夏、陈皮,浊毒甚者配伍石见穿、六月雪。气阴两虚证,常用药物组成为黄芪、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肾精不固者配伍芡实、金樱子,肺气虚者配伍炒白术、防风,血虚者配伍当归、丹参。气虚夹瘀证常用药物亦选用消瘀泄浊饮,补气泄浊,泄中寓补,若气阴两虚加用党参、生地黄,脾肾亏虚则配伍山药、山茱萸,肺气不固配伍炒白术、防风,风湿阻络配伍僵蚕、青风藤等。上述辨证加减反映了马红珍教授博极经典,善用经方、小方,药小力专。如黄芪与党参伍用,取自《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可补脾益肺,益气养血。由金樱子、芡实组成的“水陆二仙丹”出自《洪氏经验集》,有益肾滋阴、收敛固摄之功效,可治疗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遗尿等。女贞子、墨旱莲组成的“二至丸”,长于补益肝肾,滋阴止血,对于肾性血尿疗效佳。肺脾气虚患者,可因外感而致病情反复,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的“玉屏风散”功效为益气固表止汗,可提高患者御邪能力,实现“未病先防”。

在临床诊疗IgA 肾病过程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常需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共同使用,在激素使用过程中常伴随较多副作用。马老师认为,在激素足量使用阶段,患者常可表现为面赤、易兴奋、食欲旺盛、盗汗、寐欠安等,常见肝肾阴虚证,当滋阴降火,常用六味地黄丸化裁,可兼夹湿热,常配伍黄连温胆汤、三仁汤清热化湿。激素逐渐减至较小剂量时,患者常表现为疲倦乏力,怕冷,易感冒,辨证属脾肾阳虚证,法当温补脾肾,益火之源,常用金匮肾气丸;若辨为肺脾气虚证,常用加味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此外,若患者湿热、瘀血明显者,常提示病情易反复,宜及时祛邪。激素治疗过程配伍中药,既可改善不适证候,又为平稳撤激素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马红珍教授治疗IgA 肾病时注重调节“肺-脾-肾”轴,不断扶正,适时祛邪,寓泄于补,补而不滞,善用经方、小方,用药注重整体阴阳平衡,并兼顾药物副作用的调理。本研究获取的核心药物组成及新处方,为研究和传承其学术思想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新思路。但数据挖掘方法仍需结合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综合考量,以更好地贡献于临床诊疗。

猜你喜欢

牛膝组方白术
外来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入侵植物牛膝菊研究进展
自组方与穴位贴敷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中药组方治疗肥胖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基于ITS 序列鉴别特色民族药材土牛膝及其混伪品的研究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
牛膝鸡爪/明·冯梦龙《广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