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CT影像组学分析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征

2021-09-27于秀蕾邱小伟司马斌倪文彬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征象组学影像学

赵 阳 于秀蕾 邱小伟 司马斌 倪文彬

肺内淋巴结(intrapulmonary lymph node,IPLN)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位于支气管旁,四级支气管分叉平面以下,少数可位于肺实质内[1]。临床目前对于IPLN 的认识尚有不足,部分IPLN 会被误当作早期肿瘤或由于和肿瘤伴发而被误诊为临近转移,容易造成过度治疗,不仅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伤害,也对其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增加经济负担[2]。本文拟通过CT影像组学对比分析44例IPLN 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以提高IPLN 的术前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 年1 月—2020 年12 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影像系统中的44例IPLN 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因肿瘤术后伴发28例肿瘤组,因感染性疾病伴发16例感染组。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号:[2021]快审(214)号。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有病理结果证实的因微浸润或浸润性肺腺癌、部分因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真菌等)术后,病灶旁或临近胸膜下伴发的IPLN 患者;(2)IPLN 术后病理结果与CT影像相匹配者;(3)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薄层螺旋CT 扫描及重建图像。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者;(2)两肺弥漫性疾病如尘肺等患者;(3)单纯可疑IPLN,无肺内基础病史者。

1.3 检查方法 44例患者均行薄层螺旋CT 扫描(HRCT),设备采用飞利浦256 螺旋CT 机。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至肋膈角以下,患者常规仰卧位,吸气后屏气。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自动管电流,层厚1.0mm,层间隔1.0mm,矩阵512×512,旋转时间0.5s/r,螺距0.938,扫描视野300mm×300mm。图像重建:扫描结束后均行MPR 重建,从矢状面及冠状面观察病灶的立体形态,肺窗窗宽1600HU,窗位-600HU,纵隔窗宽350HU,窗位40HU。在同一条件下测量病灶长径、短径,并观察病灶周围肺叶情况。

1.4 CT 图像分析 调取44例IPLN 患者院内PACS 系统数据的HRCT 图像,由2 名主治医师进行数据的测量,量变数据取平均值,并由1 名副主任医师进行数据审核。

1.5 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数据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肿瘤组男22例,女6例,年龄(63.14±9.54)岁,吸烟21例,不吸烟7例。感染组男7例,女9例,年龄(47.75±7.51)岁,吸烟7例,不吸烟9例。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CT影像组学及病理表现(1)肿瘤组病灶长径(7.68±1.84)mm,短径(6.58±1.21)mm,3例伴有钙化,位于气管隆突以上1例,位于隆突以下27例,类圆形21例,三角形5例,不规则形2例,结节周围有细线征23例。(2)感染组病灶长径(7.66±1.79)mm,短径(6.51±1.45)mm,1例伴有钙化,位于气管隆突以上3例,位于隆突以下13例,类圆形12例,三角形3例,不规则型1例,结节周围有细线征11例。(3)两组病灶晕征、毛刺、树芽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均未见。(4)所有病灶均未见转移,细胞内有碳沫沉着及淋巴组织增生等征象。两组病灶影像学征象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

图1 典型IPLN 病理学及CT 图像

表1 肿瘤组与感染组IPLN 一般资料及CT影像组学特征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基础疾病伴发的IPLN 在影像学征象方面,如大小、位置、形态、周围征象中无显著差异(P>0.05),肿瘤组IPLN 均未见转移现象,感染组IPLN 病理亦未见因结核、真菌等感染而形成的证据。而两组病灶在影像学及病理征象方面存在较多共性。说明IPLN 的形成或后期影像学征象不会受肺内基础疾病影响而有不同表现,与部分文献指出IPLN 是后天长期吸烟或人体吸入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物后,巨噬细胞对吸入物进行吞噬分解,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肺间质局部形成炎症和免疫反应,从而淋巴结形成相符合[3-4]。另有文献报道,ILPN表现为实性结节,密度较为均匀,无明显钙化[5-6]。而本组病例有少部分出现了钙化,可能由于机体免疫力不同,当淋巴细胞浸润增生,进而发展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碳沫沉着伴纤维化以及钙化,故笔者认为ILPN 可以有钙化形成。碳沫沉着是IPLN 的重要病理特征性表现[5]。其次由于气管隆突下比隆突上肺内通气高,淋巴引流多,胸膜下区及肺淋巴管网丰富,碳沫容易沉着,本组中有40例IPLN 位于气管隆突水平以下,占比达90.9%,与Takenaka 等[6]研究结果相符。有关于IPLN 的形态与边界,本组病例中形态规则者较多,类圆形占比最高(75%),边界清楚者占绝大多数(95.5%),均与Wang 等[7]研究结果一致;但也有学者认为ILPN 主要以多角形为主[5],分析可能与纳入病例数及标准不同相关。国内研究指出,中老年男性是IPLN 的高发群体,烟龄较长、职业因素等可能是导致IPLN 的原因[8]。本次入组的44例患者中,有自主吸烟史人数为28例(63.6%),年龄在(59.29±9.03)岁,男女比例25∶3,与研究结果相符。

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1)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样本数量存在一定偏差,相关统计学差异有待进一步证实。(2)样本量偏少,今后将增加病例数继续研究。(3)IPLN与其他肺内恶性结节[9]的鉴别诊断没有提及。

猜你喜欢

征象组学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影像组学在肾上腺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东莨菪碱中毒大鼠的代谢组学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