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任务设计策略
2021-09-26廖聪文左高超
廖聪文 左高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四大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需要达成的学科目标之一,学习任务群则是达成学科目标的载体和方式。一线教师要设计出学习任务群,其中一个难点是要把过去的学习问题转化成学习任务。一线教师往往不知道如何把学习问题转化成学习任务。这个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进而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为什么一线教师存在这个问题?原因在于一线教师缺少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任务设计策略。一线教师如果掌握了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任务设计策略,就会容易把学习问题转化成学习任务。
笔者总结了三种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任务设计策略:在生活情境中设计任务;在叙述视角空白处设计任务;在个人体验情境中设计任务。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具体阐述。
一、在生活情境中设计任务
新课标指出: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域中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一线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去设计任务,把学习问题转化成学习任务。在教学中,笔者曾经结合“文化景区”的生活情境,把学习问题转化成学习任务。
有品位的游客越来越喜欢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景区,一些带有优秀传统文化韵味的景区倍受游客欢迎。肇庆市广宁县有一个景区,依山傍水,有着茂林修竹,环境幽雅。景区负责人想以“文化景区”为主题进行改造。请您根据课本中原有的《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以及教师提供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完成文化景区的设计构想。
主任务:完成文化景区的设计构想。
笔者结合“文化景区”的生活情境,设计了四个分任务:设计文化之山、设计文化之水、设计文化之店、设计文化之楼。
在分任务一“设计文化之山”中,笔者结合生活情境设计了两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给山峰起名字并阐释理由。
子任务二:在山上建造小景观。
这两个子任务,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灵感。例如,学生可从《兰亭集序》中获得灵感,在山上设计一个“流觞曲水”小景观;学生可从《游褒禅山记》中获得灵感,在山上挖掘一个山洞,这个山洞也是前洞平坦,后洞行走艰难。
在分任务二“设计文化之水”中,笔者结合生活情境设计了两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给水流命名并阐释理由。
子任务二:给小舟命名并阐释理由。
这两个子任务,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灵感。例如,学生可从《赤壁赋》中获得灵感,将小舟命名为“飘飘舟”,名字来源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分任务三“设计文化之店”共有三个子任务:给小店命名并阐释理由,给房间命名并排序,对房间的布局进行设计。以此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灵感。例如,学生可以把六个房间分别命名为兰亭房、赤壁房、褒禅山房、岳阳楼房、醉翁房、小石潭房。如对兰亭房的布置,可以放一些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文学作品,有关王羲之的百家讲坛的视频;也可以放一些假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设计成小型的“流觞曲水”;还可以悬挂一些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名言警句。
分任务四“设计文化之楼”共有三个子任务:给楼阁命名并阐释理由,给楼阁设计楹联,对雕塑进行设计(要求学生设计出雕塑的名字、动作、神态及相关的名言警句等并阐述理由)。以此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灵感。设计楹联环节需要学生回到文本,筛选精彩的句子,融会贯通,编制对联。例如,学生可以结合文本以及景区附近的特点,设计出楹联:竹子挺拔屹立奋发向上虚怀若谷气节高尚岁寒不凋,绥江连绵不绝波光粼粼浩浩汤汤水天一色源远流长。设计雕塑环节需要学生回到文本,感受和评价六位古人的神态美、动作美、思想美,从而结合自己的理解,通过雕塑的形式表现和创造美。如学生可以从《游褒禅山记》中获取灵感,设计一个王安石的雕塑,命名为“勇敢的探索者”,命名理由是王安石有着勇于攀登、不惧艰难困险的精神。雕塑神态应该是自信坚毅的,目光坚定地看着远方。动作可以是脚踏一块粗糙的石头,手里拿着一个快要烧尽的火把。他的名言警句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二、在叙述视角空白处设计任务
叙述视角,其实就是观察的角度。“叙述者”知识的引入可以拓宽读者对文本意蕴的把握层次。
文学作品一般只有一个叙述视角,但同一个事件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叙述。转换视角解读文本,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进行思考。一线教师可以在叙述视角空白处设计任务,把学习问题转化成学习任务。
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小说详细描写了林冲的所想、所见,学生以为该小说只可以从林教头的角度进行叙述。据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任务:
小明是某高中的学生,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小明发现林冲是明线,陆虞候是暗线,但自己又不清楚陆虞候在暗地里究竟想了什么,干了什么,于是求助全班同学,希望能够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假如你是小明的同学,请你认真研读文本,从陆虞候的角度去改写小说。
学生经过讨论后完成了任务。
生1:我尝试从陆虞候的角度去改写小说。以下是我改写后的小说。
我是陆虞候,我卖友求荣自然是为了名利,为了升官,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笑那林冲还当我是好朋友!我带着高太尉的亲笔书信和大把的银两,来到了沧州,利用这两个利器收买了管营和差拨,毒计在我来的时候已经算好了,以有心算无心,哈哈,我真是个出阴谋诡计的天才!不过林冲笨是笨了点,但武功确实高强,反正已经计谋得当,我还是小心一点好,先找个隐蔽的地方躲几天。今天是第六天了,林冲已经被安排到草料场,今晚我就去烧死林冲,捡他一两根骨头!哎呀!我耳边突然传来一声——“破贼哪里去”,林冲居然没烧死,我命休矣!我居然手脚软到走不了!我先糊弄一下他!“林冲兄弟,不关我的事,是太尉叫我来的!”哎呀,我居然看到我的心肝被林冲提在了手里,那一刻,我后悔了,后悔卖友求荣!
以《雨巷》为例,诗歌详细描写了“我”的所想、所见,学生以为该诗歌只可以从“我”的角度进行叙述。据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任务:
小明是某高中的学生,在学习《雨巷》时,小明知道了“我”的所思所见,但却不知道丁香姑娘的所思所见,于是求助全班同学,希望能够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假如你是小明的同学,请你认真研读文本,从丁香姑娘的角度去改写诗歌。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进行了回答。
生2:我们小组尝试从丁香姑娘的角度去改寫诗歌。以下是我们小组合作改编而成的诗歌。
细风轻拂着我紫色的长裙,洒上淡淡的香水,在细雨朦胧中,我带着惆怅经过那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走在忧伤的雨巷,我希望邂逅,一个勇敢、文雅的少年。
他文雅地走近,他的眼神凄清而惆怅。我们擦肩而过,他却默默地看着我渐行渐远。
三、在个人体验情境中设计任务
新课标指出:“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所谓语文实践活动,其实就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一线教师可以在个人体验情境中设计任务,把学习问题转化成学习任务。在《劝学》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的任务:
小明是某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劝学》时,小明发现有些课下注释不是很恰当,但自己又不清楚到底该怎样解释,于是求助全班同学,希望能够帮他查找资料,辨析求证,得出明确结论并列出依据。假如你是小明的同学,请你认真研读该课注释,发现问题,通过探究加以求证,并写一封信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说明该如何修改以及修改的理由。
以上的任务,就是通过个人体验情境去设计。学生要帮助小明完成探究并求证《劝学》注释这个主任务,就要完成几个分任务:第一,阅读与鉴赏《劝学》一文的注释;第二,比较不同版本的注释,同学之间进行梳理与探究;第三,表达与交流,写一封信给人民教育出版社,提出修改建议,阐明理由、依据。
以上“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是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在大量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兼备理论性与实践性。希望能对一线教师设计“学习任务”提供相关的借鉴。
(作者单位:廖聪文 广东省广宁县广宁第一中学; 左高超 山东省滨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