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情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2021-09-26卢益青
卢益青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教学设计是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该立足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已有认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关注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
一、立足学情,确定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学情对教师确定教学重难点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情分析数据,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学情前测及前测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水平,明确学生的学习难点。此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有趣的情境或数学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时,笔者在教学设计前对学生进行了“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认识调查和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分清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但是对左右的位置关系出错率较高;多数学生都会用“前”“后”“上”“下”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分析原因,我发现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前、后、上、下这四种位置关系属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此非常熟悉。而左、右的位置关系判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低,所以学生对左右的位置关系判断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确定了“让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作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进行教学设计。
二、立足学情,设计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环节
新课标提出,课堂上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环节,以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学环节不能只流于形式,而要意图明确,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才能不断提高。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让学生关注到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多次计算中感受有余数除法的结果,在具体事例中感受商与余数分别代表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让“数感”深入学生的内心,让这种看似“虚无缥缈”的感觉成为一种能力。此外,笔者带领学生将生活情境转化成数学模型进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仔细审题,使题目中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在他们独立思考中悄然而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数学建模思想。
三、立足学情,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理论指出,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入手。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是其取得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当学生遇到新的问题时,会将新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帮助自己学习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做教学设计时,只有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前,对学生进行课前调研,发现很多学生已经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如果这时教师依然把背诵7的乘法口诀作为教学重点,教学设计就不合理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了这样的改变:7的乘法口诀大家已经会背了。那你知道这里的每一句口诀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请你画一画、摆一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当教师问学生怎么编写出“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时,学生有的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表达,有的利用三个七相加的形式进行表达,有的利用乘法的意义进行表达……通过这堂课,学生懂得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四、立足學情,渗透数学思想
在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如一一对应的思想、有序思考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但不是每一个数学思想方法都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立足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还能教会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统一起来。
笔者在教学“认识几和第几”的内容时,通过学情研究发现,学生对于左起或右起第几个比较容易搞混,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设计了以下游戏活动。请6位女生上台排成一排,教师请排在第4位的同学蹲下,结果蹲下来2位同学。生1:第4位同学就是那个穿红衣服的学生。生2:不对,不一定是穿红衣服的学生,也有可能是穿蓝色裙子的学生。师:你们觉得谁说的对?生3:我觉得第二个学生说得对,因为没有告诉我们是从左边数还是右边数。这个游戏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要描述物体位置,不仅要数清楚是第几个,还要关注是从左边还是右边开始数,能够培养学生描述物体位置的有序性。
总之,教师要立足学情,综合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个性特点、教材的具体内容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从而制定出优秀的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