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妙用
2021-09-26王晓娟周青李鸿尧
王晓娟 周青 李鸿尧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是心与心交流的重要路径。体育教学中妙用语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练热情,引导其更好更快地学习、掌握技术动作,并有助于培育其良好的体育品德。体育教学中的语言根据其使用目的可以分为组织类语言、讲解类语言及评价类语言等,不同语言各具特点,各有妙用。
一、组织类语言的妙用
体育教学的组织类语言主要用于常规课堂,指挥、调动队列队形,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调整等。体育教学中师生活动空间大、学生站位变化多、场地器材复杂,为了安全和学练活动队形的调动等,必须有语言进行组织,使教学有序、快捷、安全,如“面向我,成四列横队集合!”“向右转!第一路纵队绕场地跑步走,其他各路依次跟上”等。
组织类的语言可以配合哨音使用,如:“嘟嘟!”要求学生停止练习;“嘟嘟——嘟!”要求学生集合等,响亮的哨音便于学生在嘈杂的练习环境中及时听到教师的指令。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可运用肢体语言。如用眼神制止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搞小动作;用非正常的语言停歇、短暂的停止讲解来集中学生的精力;用短促的哨音“嘟!”来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对于小学生,教师还可以用问题性语言,比如“小眼睛看哪里?”,学生回应“看这里!看这里!”。师生互动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组织类语言的灵活运用方法。
运用组织类语言,要注意指挥口令声音响亮、指令清晰。运用哨音指挥时,要注意建立好哨音常规,让学生明白各种长短不同的哨音含义,听哨音明指挥,并适当配合手势及话语,让学生清晰判断指挥要求,令行禁止。如四列横队集合,教师出示手势:左臂体侧曲臂肩上举,左掌心向前,伸出四指,表示排头在右,成四排;右臂侧平举,掌心向下,表示成横队排列。手势,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判断出教师的指挥要求。
二、讲解类语言的妙用
体育教学中的讲解类语言主要用于说明学习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动作做法等。讲解是体育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手段。讲解语言是否规范、简练、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都影响着学生了解动作要领、明确练习要求的清晰程度。
如讲解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动作要领“准备姿势时应正面对准来球方向,两脚前后开立,两脚距离稍宽于肩……”这样去讲解,一个动作要领恐怕要用5分钟以上的时间,并且学生不一定能学会。因此,讲解语言一定要精炼,可直接讲解“两脚前后开立,屈膝降低重心”,并在讲解时配合教师的示范动作,同时让学生随教师的讲解开始模仿练习,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提高授课效率。
再如利用“低头看天”“看谁做得快”游戏引导学生学练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讲解前滚翻动作的要领,而是通过两个小游戏,引导学生低头、团身、蹬地等,在玩中潜移默化地学练前滚翻。这种讲解,是将运动技术动作了然于胸,然后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其变化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因此,讲解语言要多用关键词,多在学生练习中去提示要领、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掌握动作,强化技术要领。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大屏幕、挂图等,将复杂的技术动作、练习方法的讲解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化解讲解的难点。
三、评价类语言的妙用
体育教学中的评价类语言主要用于评判学生学练态度与表现、学练进步幅度与效果等。评价是激发学生学练兴趣,纠正、改进学生技术动作,让学生享受体育运动快乐,培养学生学练自信心等的重要途径。评价的语言是否及时、是否具有激励性、是否能帮助学生明确学练方向等,是决定评价是否有效的关键。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在每个学练环节结束时进行必要的、简单的小结评价,肯定学生学练的参与性及学练效果,表扬先进,指出进一步的改进、提高方向;也应指出不足,提示动作的要領及要求,引导、帮助学生积极学练,提高学练质量。如“A同学的垫球手型正确、垫球部位正确,大家要向他学习。同时要注意随时准备移动,主动迎球”,这样既表扬了动作好的学生,又强化了动作要领,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在学生的学练中,用这样的语言去评价学生,激励性、指导性和时效性俱佳。
评价类语言在运用中,除了要及时、具有激励性之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真诚。打动学生的不是华丽的语言,而是真诚的态度。评价时合适的语气、和蔼的态度等都应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唯有此,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力量。二是辅助肢体语言。表扬学生时给学生一个大拇指、拍拍学生肩膀、摸一下头等,让评价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也要让学生摸得着、感觉到。练习中发现学生的鞋带开了,及时提醒系好;发现学生的球掉了,顺手帮学生捡一下……这些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鼓励,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三是要有批评。评价不能一味地表扬、赏识,对于学生顽劣的行为,不能听之任之,要果断地进行合理的教育。如发现学生动作野蛮地抢球,很可能伤及同学,应马上制止,并就势教育学生比赛要注意遵守规则,要控制动作幅度,不得用力挥肘,以免碰伤同学等。给予警告后,果断执行比赛惩罚规则,让学生文明比赛,以技服人。
语言是工具,更是桥梁,连接着教师与学生,通向知识与技能的彼岸,通向立德树人的前方。
(作者单位:王晓娟 周青,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众小学;李鸿尧,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