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视野下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

2021-09-26钱敏珏

新校园 2021年4期
关键词:唐雎跨学科学科

钱敏珏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语文教师能够专业地处理教读课文,但是面对自读课文的教学时,往往有些无所适从。很多教师觉得不管是教讀还是自读,全都当成教读课文来处理,总归不会错;还有一些教师直接放任自流,简单布置学生课后读一读就结束了。这两种做法显然都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自读课文在统编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对自读课文在教材中的作用有清晰的认知,并且突破传统的单学科教学思维,充分利用自读课文的广阔空间,在中学生习得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为他们提供贴近生活,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与专业性的学习内容,以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跨学科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以跨学科视野来开展教学,是近年来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与原有的学科教学不同,跨学科教学是指以一个学科为中心,在这个学科中选择一个中心题目,围绕这个中心题目,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开展对所指向的共同题目进行加工和设计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跨学科阅读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学科壁垒,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融入语文阅读,教师在学科之间与知识之间建构融合的关系,围绕某一个阅读主题,带领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获得更为全面的阅读体验。

二、自读课文在统编教材中的特殊性

自读课文是一种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阅读、自我思考、自由表达的阅读文本。自读课文作为教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的介质,在语文教学中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是学生从由教师搀扶着走,到独立行走在文学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民教育出版社陈恒舒老师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中表示:“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以自读课文为主要材料,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求自得,使教读课所学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拓展。”这就告诉我们,自读课文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与感受,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三、跨学科视野下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基于跨学科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与自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如何以跨学科的视野实现更优化的自读课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摸索与实践的当务之急。自读课文的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更贴近生活的情境、更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更完整的阅读体验。

1. 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自读课文相对于教读课文而言,情节上更简单,更易于学生理解,但是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并不亚于教读课文。教师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上更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以指导学生自己完成阅读为原则。考虑到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可以创设丰富而贴近生活的情境,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在《唐雎不辱使命》的导入中,执教者先引入学生了解著名的外交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外交官们的智慧,给学生设定外交情境——“今天我们陪同着临危受命的唐雎一同出使秦国”,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顺利地把自己代入了唐雎的时代背景中,与唐雎同仇敌忾,顺利地完成阅读学习。

2. 明确阅读主题,引导自主阅读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但是因为语文跨学科教学目标的多元性特点,教师更应具有学科整合意识,既要让学生习得语文学科的知识,也要培养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准确定位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并将其融入阅读主题,引导学生围绕阅读主题,自主地对文本进行解读。

以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是文言文教学单元,学习时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整体目标: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的激励,学会选择和坚守。在精讲了《鱼我所欲也》后,学生学习了文本严谨的论证思路,体会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内涵。紧接着学习的是自读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在阅读提示中抛出“唐雎为什么能让秦王屈服?”这样一个问题。其实这是对“舍生取义”这一精神的衍生,因此执教者将“浩然‘士’气”作为本文的阅读主题,既是作为对教读课文的延续,也让《唐雎不辱使命》的阅读主题更加鲜明。学生围绕“士气”这一新鲜的主题,进行阅读学习,从知道“士”的概念到理解、感悟“士气”的内涵,形成一个完整而有层级的阅读体验。

3. 设计层级式任务,激活学习活力

自读课文的教学过程可以更为灵活,围绕阅读主题,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各阶段任务的过程中,捕捉文本所传递的信息,让阅读走向自主与深入。例如在《唐雎不辱使命》的教学过程中,执教者牢牢把握“浩然‘士’气”这一阅读主题,设置了两个课堂任务和一个课后任务。课堂任务一是认识“士”的形象,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安陵君和唐雎应对秦王的不同表现,以及唐雎与秦王的正面交锋过程,在一系列的对比中,让学生总结唐雎这一人物的形象。在学生初步感知了人物形象后,教师布置第二个任务——认识“士”的精神。基于学生对唐雎这一“士”的形象有粗浅了解,执教者较为全面地介绍“士”这一战国末期特殊的平民知识分子群体,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全面地看待唐雎,了解唐雎身上复杂的“浩然‘士’气”,他既是一位能言善辩的辩士,也是有法有谋的策士,亦是勇赴国难、置生死度外的勇士,更是守土有责、捍卫祖国尊严的义士。以上是对以唐雎为代表的士及士的精神内涵的解读。

紧接着执教者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翻阅历史书籍和访谈等方式寻找像唐雎一样的士群体,引导学生关注古今中外这类捍卫祖国利益、寻求民族复兴的人士,体会他们的精神内核——爱国情怀为主导的舍生忘死的精神。学生在层级式的阅读任务指引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起来。

课后执教者布置了课后学习任务: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今天的学习感悟,可以设计一张“我心中的士”的专题海报,可以采访身边具有“士气”的人物,也可以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士、编写关于他的短剧等。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能够胜任的或者想要尝试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热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4. 抓住学科冲突,培养思辨意识

以跨学科的视野来审视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可以让我们的自读课文教学变得生动而深刻。因为学科的性质不同,学科之间存在许多的矛盾冲突,这样的冲突恰巧可以成为学生思维成长的阶石。例如语文与历史的融合与碰撞,语文学科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启迪学生感悟情志、思考社会价值等;历史学科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执教者在引领学生自读《唐雎不辱使命》中,出示两则史料,一是《史记·刺客列传》:“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二是《资治通鉴·秦纪》:“楚、赵、魏、韩、卫合纵以伐秦……魏旦暮亡,不能爱许、鄢陵,魏割以与秦。”引导学生从历史学的角度去思考文本的不合理性。这一环节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学生一眼就看穿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也有学生表示,文学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所以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上。执教者因势利导让学生了解《战国策》作为历史散文的特点,掌握阅读这一类具有历史性的文学作品的具体方法。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跨学科的视野来重新审视我们的阅读教学,自读课文的教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切入口。当然,跨学科的阅读教学并不是把相关的学科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要求同存异,融合学科间的共同点确定阅读的主题,找到学科间的差异制造教学中的冲突,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鲜活,充满思维的火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良辅中学)

猜你喜欢

唐雎跨学科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唐雎不辱使命否?
唐雎不辱使命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