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效率的策略初探

2021-09-26陈粉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4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素质教育

陈粉红

【摘要】小学班主任是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的重要的引路人,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亦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不仅包含对日常学科教学的管理,也包含对学生成长状况的管理。班主任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小学中高年级的班级管理经验,分析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几点小学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素质教育

新课改日渐深入的教育背景下,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小学教育是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塑成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养成的学习生活习惯与道德品质必然会伴随学生一生。基于此,做好这一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对年幼的小学生而言,班主任需要合理分配经历,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把握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第一,班级管理观念相对滞后。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中强调对学生的强制管理和理念灌输,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部分班主任认为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和判断力不足的矛盾期,不愿将学生视作班级的主体者角色。素质教育日渐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难以适应现代化的人才培养需要,甚至还会压抑学生的思维拓展和逻辑能力提升。班主任的滞后班级管理理念下,让学生成为被动学习的工具,而班主任成为教学的操控者,师生之间低效沟通和互动,导致师生间的矛盾严重激化,不利于班级整体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第二,班级管理模式单一。部分班主任应用单一化的方式和思路组织班级管理,给予学生成绩过多关注便相应地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强调对课堂纪律的监管却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建设。压抑的班级管理模式导致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畏惧和排斥心理,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加大班级管理的难度的同时且难以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单一化的班级管理虽可在短时间内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但长此以往必然会适得其反。班主任在阶段性对班级管理的效果总结和复盘的过程中,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肯定的同时忽略了其他学生,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日间缺乏信心,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班级的整体发展。

第三,班级管理效能较低。班级管理的投入和产出不能成正比是现阶段部分班主任面临的难题,整体的班级管理效能低下,影响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热情。从中高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着手,剖析学生的行为并制定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案,实现差异化班级管理才能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部分班主任在实践中难以以身作则,难以让学生信服和认可,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导致班级管理效能低下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从实际暴露的问题着手加以整改,才能提升班级管理的综合质量。

二、小学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效率的策略

第一,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和思路,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班级管理工作涉猎内容广泛且相对繁琐,对班主任的精力消耗较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极容易出现倦怠的情绪,相应的,班级管理内容不丰富,方式不新穎也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新班级管理方式,以新的管理思路组织班级管理,是提升班级管理效率的直接方式。班主任要找到与学生互动和沟通的契合点,在实践中获取来自学生的信任,能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和相互认可的亦师亦友关系,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师与生的沟通中有序推进班级管理工作。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成长和发育的特殊阶段,常常会做出超脱班级管理制度的行为,但倘若没有违背道德原则和底线原则,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并理解学生的想法。树立有亲和力的知心长者的形象,用诚恳的态度和真挚的情感获得来自学生的认可。学生取得进步时,班主任不吝啬奖励;学生滞后不前时,班主任不吝啬自己的鼓励;学生们犯错时,班主任引导学生打开心扉,直面不足,在错误中不断成长。以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班级管理方式,构建师生和谐关系和良好信任关系,维持班级管理工作高效展开,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质量。

第二,重视自我管理,推动班级管理全面发展。自我管理是班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方式,小学班主任若要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就要组织变革和发展,提供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管理实践中适当放手并提升班级管理的氛围,在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中化解学生内心的畏惧心理。班主任要细化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以细心的态度和温柔的指导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一是班主任要以民主的选举方式选出有威信的班干部,动员班级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二是班主任鼓励和支持班干部团队,依据班级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班级合理分工;三是设置班级值日班长,班级中学生可以轮流作为值日班长而存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当中,锻炼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四是班主任在班级内设置良性竞争机制,在竞争中提升学生的班级管理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中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组织良好德育,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德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班级管理效率提升的关键保障。中高年级的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自身要以德育为载体和媒介,拓宽学生的思路与视野,在班级管理中融合特色德育教学内容,不断拓宽学生的精神世界。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实践中有明显的叛逆情绪和逆反心理,班主任要让德育教育渗透于每个学生的内心和班级管理的日常,从根源解决学生的心理和情绪,为顺利开展德育夯实基础。以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为对象开展德育工作存在一定难度,班主任需要打破传统语言德育的僵局。这一阶段的学生常需要接受来自父母和各科教师的长篇大论,倘若班主任能在德育中分享自己的故事,分享学生的故事,很容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与学生建立有利于沟通的朋友关系。新型德育旨在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抒发情感,学生容易产生多元的心理问题,本质上是没有和班主任建立信任关系和沟通媒介。因此,在主题班会上,教师可以组织小型的茶话会,尽量让氛围和谐、融洽一些,学生在这样氛围的熏陶下更容易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这比一对一的沟通更节省时间成本,而且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班级管理的综合效率。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创新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选择。中高年级的班主任需要结合班级管理实况,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和思路,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重视自我管理,推动班级管理全面发展,组织良好德育,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致力于寻找有效的管理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性,自觉参与班级管理和融入班级管理,以新的班级管理结构形式调整班级管理战略,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全面提升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红玉.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J].现代交际,2017(24):159.

[2]万丽华.浅议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63-164.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