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脐针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分析

2021-09-26廖思敏潘宗奇张磊

环球中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急性期

廖思敏 潘宗奇 张磊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被称为“Bell麻痹”,是由于茎乳孔中的大量面神经出现非特异性炎症[1]。据调查:中国目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在11.5~53.3/10万人[2]。地塞米松磷酸钠针、奥美拉唑、甲钴胺是目前临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常用药物,虽然可暂时缓解病情,但仍旧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3]。脐针是中医学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以远端取穴方法避免直接对患者颜面部造成刺激,可有效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4]。但关于脐针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目前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脐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东莞康华医院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中医科、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样本容量总计50例。实验组:女性24例、男性26例;年龄在21~69岁,平均(45.62±6.49)岁;面瘫部位:27例左侧、23例右侧;病程在2~5天,平均(3.52±1.44)天;体质量在46~86 kg,平均(66.59±8.41)kg。对照组: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龄在23~68岁,平均(45.58±6.45)岁;面瘫部位:29例左侧、21例右侧;病程在1~5天,平均(3.49±1.42)天;体质量在48~85 kg,平均(66.52±8.37)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均经MRI、CT、实验室检查确诊。(2)听觉障碍、乳突部疼痛、泪液唾液减少、舌前2/3味觉障碍。(3)患侧口角低同时向健侧牵引、鼻唇沟平坦或变浅。(4)患侧额纹消,无法皱眉,眼睑不能流泪或闭合,眼裂大。(5)起病突然,发病3天内达到高峰。

1.3 纳入标准

(1)年龄≥18周岁。(2)均为首次发病。(3)单侧偏瘫。(4)心电图无异常。(5)病历资料完整、齐全。(6)患者家属均已签署本项研究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合并肾衰竭等疾病者。(2)处于哺乳以及妊娠期女性。(3)合并血液、免疫系统疾病者。(4)研究未开展前接受过营养神经、抗病毒、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者。(5)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6)合并帕金森、精神分裂症者。(7)合并麻风、中耳炎等疾病者。(8)存在晕针史者。(9)合并中枢性面瘫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10 mg地塞米松磷酸钠针,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天;辅以注射用奥美拉唑钠60 mg,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甲钴胺胶囊,口服,每次0.5 mg,每日3次;对于疱疹病毒感染者,予以注射用阿昔洛韦0.5 g,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用药5~7天。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使用脐针治疗。脐针治疗:采用脐针结合常规针刺,脐针选取水局(申、子、辰),脐针选用规格为0.30 mm×25 mm的一次性针灸针。操作方法: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以75%的酒精对进针部位进行彻底消毒,将脐蕊作为中心,进针深度控制在0.25~0.5寸,顺序为申、子、辰,捻转进针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疗程为10天,1疗程结束后修复1天,共计治疗2疗程。

1.6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6.1 临床疗效 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判定,H-B分级在I级,面部神经障碍等症状消失为痊愈。H-B分级在II级,运动时存在轻微的运动障碍,静止时正常为显效。H-B分级在III级,运动时不对称,静止时大致对称,面部肌肉抽动、痉挛为有效。H-B分级在IV-VI级,面部肌肉痉挛明显,存在病理性联合运动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50×100.00%[5]。

1.6.2 Fisch评分 包括吹口哨(共计20分)、笑(共计30分)、闭目(共计30分)、皱额(共计10分)、静态(共计10分),总分是100分,面部神经功能与得分呈正相关性[6]。

1.6.3 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 抽取所有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以3500 r/分钟速率,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NGF、GDNF水平。

1.6.4 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疹乏力发生率。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Fisch评分比较

治疗前比较两组Fisc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吹口哨、笑、闭目、皱额、静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Fisch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与对照组(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血清NGF、GDNF因子比较

治疗前血清NGF、GDNF因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血清NGF、GDNF因子比较

3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且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7]。据不完全统计,将近80%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发病的数周至2个月内可恢复,对于不完全性面瘫的患者在发病1~2月可以痊愈或恢复,完全性面瘫的患者恢复时间长达1年左右,患者常遗留严重的后遗症[8-9]。目前,临床普遍认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与面部神经水肿、疱疹病毒侵犯、环境因素、血液、自身免疫因素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具体表现为流泪、痛觉过敏、味觉障碍、口角歪斜、眼裂增大、茎乳孔内压力增高、炎性细胞浸润、面神经发生水肿等,严重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现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与关注[10]。

常规西医治疗以维生素、营养神经、激素、抗病毒等为主,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领域“口僻”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调、正气不足等外邪入侵头部经络,阻碍头部气血运行,经筋失养、经气阻滞,进而出现口眼歪斜之症[6,11]。风、虚、瘀、痰是该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该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12]。针灸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增强经络之间的联系,激发人体经气。本研究显示: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8.00%),Fisch评分实验组治疗4周后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脐针在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方面效果显著。分析如下:脐针疗法运用脐八卦全息进针法配合面部表情肌训练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选取水局(申、子、辰)针刺,发挥止痛、通络、活血、祛风、散邪功效,有效的避免对面部肌肉直接刺激,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受损面部神经功能恢复。

NGF对神经细胞功能性突触再生起着关键作用,具有调节外神经存活、分化等功效,可促进、维持交感神经细胞分化、存活、成熟,参与了受损神经功能修复以及再生[11,13]。GDNF参与了机体炎症反应,可保持上皮细胞完整性,抑制其凋亡,促进增生以及神经元轴突纤维的生长,降低血管通透性[14]。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4周后血清NGF、GDNF因子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脐针可有效上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血清NGF、GDNF含量。分析如下:脐针采用的脐八卦全息,是后天八卦,避免直接刺激面部,以脐针治疗来激发患者的先天之气,扶正以驱邪,使经脉得通,气血得行,取得通达三焦、调理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达到驱除疾病、平衡阴阳的治疗目的。脐针可改善面部肌肉痉挛以及局部血液循环,增加面部血液流量,及时清除代谢产物,减轻代谢产物对机体的化学刺激,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促进面部神经水肿、炎症吸收。本研究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4.00%)与对照组(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脐针与西医治疗手段联合,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脐针治疗避免了口服、静脉、肌肉注射给药而引发的毒副作用,安全可靠、治疗方法简单、疗效明确、治疗费用低廉,不会给患者及家属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弥补了单纯西医治疗的不足。

综上所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采用脐针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面部神经功能障碍,提高血清NGF、GDNF因子,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均较高。

猜你喜欢

特发性面神经急性期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