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临床分析
2021-09-26林绪超林振恩陈建松
何 文,郑 竑,林绪超,林振恩,陈建松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粗隆间骨折多发生在老年群体中,患者年龄多在50~7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相对于股骨颈位置骨折高出5岁左右[1]。由于粗隆间部位血量丰富,骨折后,患者愈合较快,但是容易出现髋内翻等不良后果。患者发生粗隆间骨折后,常见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站立不稳、活动受限等,需要结合X线片对骨折类型进行确定,最终完成分型操作。本文研究了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控制方法,分析低分子肝素钙的应用价值,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为我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数总计11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纳入55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6.38±0.87)岁,病程7d~30d,平均病程(13.34±0.74)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20例,年龄51~64岁,平均年龄(55.95±0.75)岁,病程8d~29d,平均(12.93±0.82)d,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统计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骨折外科手术禁忌症患者;合并肝脏、肾脏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合并严重认知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椎管内麻醉禁忌症患者。纳入标准:经过X线/CT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50岁;择期手术患者;患者本人自愿参加,并获得家属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术后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训练,通过运动方式,恢复关节功能。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常规护理方式,给予患者科学护理指导。
观察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选择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常规消毒处理。皮下注射时,患者取仰卧位,注射部位为患者前外侧和后外侧腹壁皮下脂肪,以左右侧交替注射的方式进行[2]。
值得注意的是,低分子肝素钙注射针应完全插入皮肤皱褶内,注射者使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皱褶,注射针保持垂直,完成整个皮下注射流程。对患者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症状进行严格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降低不良发生率。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完成后,需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控制局部伤口感染、血肿和出血问题,强化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并对PT、TT、APTT凝血功能指标进行记录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经过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分析情况如表1。
表1 两组DVT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指标趋向良好,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T、TT、APT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粗隆间骨折是关节囊外发生的骨折类型,患者意外跌倒或是受到外力干预,造成局部髋关节发生移位、破损,临床表现为患处肿胀疼痛、淤血瘀青,患肢出现明显内收或外旋畸形。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患者髋关节活动明显受到限制,针对骨折位置较好的患者,应考虑保守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牵引复位。倘若骨折位置较差,则需要进行开放式手术治疗,行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疗法,部分患者需要开展髋关节置换治疗。
近年来,随着内固定医疗器械的发展,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安全性与有效率提升。但是,骨折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且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最主要的并发症为深静脉血栓,血液在患者下肢深静脉内凝结。造成相关并发症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一般情况下,对DVT症状进行及时干预,采取针对性治疗后,预后良好、不易复发。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被广泛应用在粗隆间骨折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本品的主要成分为低分子肝素钙(那曲肝素钙),属于肠黏膜内氨基葡聚糖片段上的钙盐成分,临床中,1mL注射液中含有的低分子肝素钙相当于1025IU抗Xa因子。在DVT的预防和治疗中,低分子肝素主要以皮下注射给药方式为主。血液透析中,相关给药方式调整为血管内注射[3]。
此外,由于低分子肝素钙具有一定刺激性,会导致患者肌壁皮下注射后出现明显疼痛感,部分患者由于治疗过程中依从度不够,诱发局部血肿、出血问题,为控制不良反应,需要对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进行良好护理,关注患者具体情况[4]。注射治疗中,护理人员需要用手指捏起腹部两侧皮肤,在皱褶最高的地方进针,注射完成后,按压进针部位3min、按压深度控制在1cm以内,通过该种方式控制出血、血肿并发症。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监护凝血问题也是预防静脉血栓发生的常规方法。
在DVT的临床治疗和预防中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是首要选择[5]。分析原因主要是低分子肝素钙能够刺激患者血管中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对增强纤维蛋白活性,进而弱化了纤维蛋白原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凝聚作用,可有效降低血液高凝,达到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的目的,同时,也避免患者遗留下肢水肿和继发性静脉曲张等不良症状[6]。
本文研究将我院收治的1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对股骨关节开展功能恢复练习,观察组则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分析PT、TT和APTT凝血功能指标在两组间变化。结果表明,观察组DVT发生率降低、凝血功能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预防方法进行研究,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控制中,使用了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通过皮下注射和针对性护理,强化DVT发生率控制,使得患者预后状况良好。经过对照分析,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明显改善,治疗方法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