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 构建文言文高效课堂
2021-09-24嵇莉莉
嵇莉莉
摘 要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当下,建构高中文言文高效课堂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认真研读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我们就会发现高中文言文高效课堂的内涵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如出一辙。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启示我们,打造、构建高中文言高效课堂需要从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方面着手。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后汉书·阴兴传》
传统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弊端日益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文言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式依旧单一,教学成果依旧低效,文言课堂依旧沉闷,教師讲得有气无力,学生记背焦头烂额,这既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耽误了学生从文言文中习得传统文学的精髓。
鉴于此,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构高效的教学课堂就迫在眉睫。叶澜教授倡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文言文教学也是这样,建构高效的文言文课堂,要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高效”,不是教师简单的加快讲解速度,也不是课堂信息量的不断叠加,更不是让学生在缺乏思考的背景下被动地选择与接受,而是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索文言文“言”与“文”的深层含义,并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了实现以上积极、高效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角度,探究出以下四种教学策略。
一、诵读为先,培养学生的文言语言意识
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文,语言非常凝练,古人在创作时往往有深入推敲的习惯与方法。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言文简洁、严密、精炼的语言,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特的文言文语感,这将为之后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诵读法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大教育家朱熹曾说:“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论述更是奠定了诵读法在学习方法中的地位。诵读,要求字音、停连、情感等都正确,在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中培养语感,最终烂熟于心。
在《阴兴传》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在讲解之前大声朗读文本5遍,因为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可以形成好的语境,所以在讲解时,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出不熟悉的实词意思和文本内容。基于此,课堂上教师设计的讨论文中同类文言现象等就能让学生有章可循。就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无需教师多此一举地向学生描述这
是一副怎样的雄伟景象。通过诵读,一副辽阔的草原景象就能出现在学生的想象之中。学生反复诵读,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文言文的语感,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基本步骤。
二、用主问题提问,培养学生的文言思维
物理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提问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问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提问,切中要害,但要避免“不停地问、简单地问、细碎地问”,应该用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串联起全文,即余映潮老师所提出的“主问题”,通过“主问题”达到“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的教学效果。《论语·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主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更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通过“主问题”,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驱使其走向思维的“深水区”,以此来实现思维发展素养的提升。
如在《阴兴传》的教学中,笔者通过“阴兴为何能够得到光武帝的赏识,请简要概括”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从传主本人的角度解读文本的内容,并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发散概括,最终学生概括出:1.国舅身份;2.明辨贤能;3.忠诚正直;4.为人谦逊;5.谨慎知足;6.仁孝安分等几点,语言也比较凝练,思维也比较开阔,通过主问题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是实现学生思维发展有效途径之一。
三、鉴赏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高中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一般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不管是语言表达,还是行文立意,文学艺术水平都已达到很高的层次。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我们除了从常规的品味语言入手,以语言为桥梁,细细品味,含英咀华,还要通过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和其他艺术形象,体验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高雅的志趣,自觉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力,提升审美鉴赏素养。
如欣赏《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生动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卷,作者怡然明净的心境和对自然景观和谐美丽的感叹之情不经意中缓缓流出。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也必然会被王勃描绘出的阔大澄明的秋景所感染,从而培养他们对美文美景的鉴赏能力。
在《阴兴传》教学中,阴兴虽然贵为国舅,但是能够谦逊持重,“有周昌之直”“安乎里巷”,其人高尚的品格亦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对阴兴形象的鉴赏,能够让学生明白何为“美德”、何为“高尚”,何为人们所赞扬的品质。这无形中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品位。
四、明道知善,在文言文学习中传承民族精神
在文言文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而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艰辛才得以形成的历史积淀,闪烁着一个文明古国的光辉和智慧,厚积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情感和精神,潜存着汉民族生命的根基和热情。文言文本身就是宝贵的传统文化,其言语形式是我们民族书面语言的文化传承。从内容上看,文言文内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高中文言文选材时间跨度很大,涵盖了上古先秦到明清整个时期,体裁也是丰富多样,它承载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因子,学习文言文本身也是传承中华文脉的一个过程。
《阴兴传》中包含了重要的汉代文化精神,如皇帝与臣子的相处模式,汉代的官署设置,汉代人对人物评价的方式,汉代的世袭制度等等,这些都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组成成分,是我们了解古人生活的窗口。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打造优质、高效的文言文课堂是当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和趋势。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对中学生的发展要求,更新观念,争取为学生呈现精彩纷呈、内容丰富的高效文言文课堂,从而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以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为核心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江苏淮安市新淮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