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鲲化为鹏”中读懂庄子的进取精神
2021-09-24喻翼
喻翼
摘 要 《逍遥游》开篇的“鲲化为鹏”这一故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笔者以为,在实际教学中对此应予以关注,并沉潜于文本深处,通过仔细分析字词的内涵,解析变化的结果,探寻变化条件等方法,帮助学生落实字词,发展思维,提升审美能力,深刻理解庄子在鲲鹏身上寄寓的进取精神。
关键词 《逍遥游》;“鲲化为鹏”;庄子;进取精神
《逍遥游》是庄周的散文名篇,文本内容博大,想象丰富,文笔所指,绮丽多姿。它开篇就以“鲲化为鹏”这一故事为读者铺开了一幅壮美的图景,让人震撼。然而,在阅读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文言字词的字面意思,而忽略了它的博大含义;往往过于强调“鲲化为鹏”后依然有所待,没有达到绝对自由的“逍遥游”境界,而忽略了庄子寄寓在这两种生物身上的进取精神。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庄子一开始就讲了一个寓言故事:在遥远浩淼的北冥有种鱼叫鲲,很大,大到不知道它有几千里,远超常人的想象力,如果一直生活在北冥,会少有天敌,舒适安逸。但鲲并不满足,为什么呢?因为它再大,也大不过北冥,终究是被困在一个地方,而无法获得彻底的自由。于是,它果断、艰难地选择了“化”,化为鸟!化为鸟后,它获得了什么?我们继续读: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这些激情飞扬的文字,让人畅想大鹏的雄姿。人们常说“鲲鹏之志”,将鲲与鹏合体,其实,在庄子笔下,鲲和鹏是不一样的,鲲化为鹏后,有了五个方面的大变化。
一是体型更大。
鲲的大不知其几千里,而成为鹏后,不算其双翅,鹏的脊背就不知其几千里,这大既是其生命的外部呈现,是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显著标志,也是翱翔于茫茫太空的物质基础、安全保障。
二是形态优美。
鲲在北冥,确实大,但仅止于此,相对静态,化为鹏,拥有如垂天之云的翼后,就展现出优美的形态,有动态的美,振翅高飞,大开大合,时而穿云破雾,时而遮天蔽日,气吞山河,万分精神。
三是空间变大。
鲲化为鹏,就可以不再囿于北冥,可以“徙于南冥”,“徙”,既是指从北到南,从一个无比精彩宽广的地方到另一个无比精彩宽广的地方,也是指心无所累,逍遥四海,见识别样风景,重新审视曾经的北冥之“大”是否真的达到了“大”的境界,会觉察到在自以为“大”的圈外还有一个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四是力量变大。
“水击三千里”,大鹏渴盼高飞,振翅击水形成的浪潮竟然绵延不绝,达到数千里远,其身姿之矫健,力量之强大,气魄之宏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让世人惊叹,“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五是境界变大。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高度增加,距离拉长,常会让境界变得宏大,让曾经的大化小,曾经的荣辱祸福化成清风明月,让人走出困顿现实,走向理想王国。正是因为庄子站得足够高,境界足够大,才有了“曳尾涂中”“鼓盆而歌”“望洋興叹”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那么,鲲怎样才能化为鹏呢?这是一个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其探究欲望的问题,这就需要认真阅读原文,发挥想象力,找好角度方能有所创见。鲲要
想抵达化境,至少需要四个条件。
第一,需不知满足,忘记自我。
茫茫北冥,暗藏凶险,鲲之大,已经是“不知其几千里”了,在此地,大是实力,是财富。
按照常理,它已经拥有了太多人无法超越的生存资本,凭此,可在北冥永久乐生,但它不知满足,想改变生活,就如房龙在《宽容》序言中写到的年轻人,苦于无知山谷中的“富足、精彩”,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当鲲选择化的时候,也就选择了忘记曾经的壮大,忘记曾经的荣耀,忘记曾经的舒适,忘记自我,甩掉一切牵绊,向着未知天空腾飞,这需要莫大勇气。
现实中,忘记自我很难,人们常醉心于曾经的辉煌,深陷其中,束手缚脚,不能自拔,不愿“化”,不敢“化”。
从中可看出庄子之气魄无比宏大,其进取精神光彩夺目。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被官职束缚呢?于是有了关于相位如腐鼠的那场著名对白,也有了他看透生死的睿智语言:察其始而无生,非徒无生也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他激情澎湃,步步追问,穷究生命的本源,还原为最初的模样。
这些大言不是虚妄的大话,而是忘记自我,超越现实的心灵话语,不知安抚了多少现实中的伤痛者。
忘记自我,是人生的一种化境,也是进取精神的内在反应。
第二,需蓄积能量,御风而行。
鲲化鹏,扶摇直上九万里,需要等到“海运”时分才可以,六月海动,必有大风,鲲必御风而行,方可脱离安乐之地,飞向高空。
鲲必须蓄积到足够的能量,自身足够强大,方才能驾驭这样的风,如果实力不强,准备不够,贸然折腾,必将被风吹到几千里外,失去踪迹。
风是外部势力。人需要借力,但更重要的是丰富自我,强大自我,唯有如此,当风真正来临时,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达到预期目标。
我们不能只看到鲲化为鹏后飞翔的优美与气魄的壮阔,还应感受到他在汹涌澎湃、漩涡密布的北冥苦苦蓄积能量的艰辛与坚韧。
第三,需忍受痛苦,浴火重生。
鲲生活在水中,鹏翱翔于天空,鲲想化为鹏,它将经历从未有过的磨难,会将头尽力缩小,将鳍死死向外拉扯,使它宽大成翼,将整个身子变得扁平,不断挤压五脏六腑,改变经脉血管,化的过程,是变形的过程,是承担巨大风险的过程,没有任何退路。
它无比英勇,坚定执着,深知自己应如凤凰浴火,经过烈焰炙烤,才能获得重生。
第四,需不惧谣诼,享受孤独。
当鲲化为鹏后,它是鱼,是鸟,还是鱼鸟的结合体?别人会不会认为它出身可疑,体态奇怪,如文中的蜩与学鸠一样竞相讽刺、挖苦、谣诼它?
就算有这些,鲲鹏不会听见,因为它已经变化得足够大,飞得足够高,实力足够强,耳边听的是烈烈风声,触目所及是浩浩云天,早已飞出了世俗偏见,狭窄论调组成的包围圈,投进了一个无比壮阔的崭新世界。
不管他人理解与否,他都真实地活在天地之间,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庄子热情吟唱: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给井蛙说海,给夏虫说冰雪,给浅陋的人说天下大道,是无效也无趣的行为,因为彼此的生活圈子、知识水平、人生阅历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深度、广度自然也不同,两者不可共语,也无共情。鹏飞长天九万里,注定孤独,不过,这只是身的孤独,不是思想孤独,其思想之强大,可以囊括整个宇宙。
庄子如鹏。当魏王认为衣衫褴褛的庄子“惫”时,庄子却认为自己是“贫”而不是“惫”,虽遭遇乱世,但未失读书人德行。
当众人认为一大树用来作舟,舟沉,用来作柱子,易被虫蛀,最是无用之时,庄子却认为正是无用使其免遭砍伐,保全了自己,“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如此之人,会穷吗?心有所乐,何惧贫穷;心有所乐,何惧谣诼;心有所乐,何惧孤独!
庄子思维,大且无边,变化无穷,用心良苦,非同寻常,唯有发掘文字内涵,方才能体会他在鲲鹏身上寄托的大志向及进取精神,从而走进逍遥游的庞大境界里,一睹其绝世芳容。
[作者通联:重庆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