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高中乡土地理案例教学

2021-09-24黄靖钰毛秀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乡土地理高中地理乡村振兴

黄靖钰 毛秀英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也是近年学术研究和教育研究的新热点。高中地理课程倡导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知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将本土乡村振兴的案例引入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文章以南宁市忠良村乡村振兴之路为案例,通过将课堂探究活动与课外调查考察活动相结合,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中地理;乡土地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5-0090-03

一、高中地理教学渗透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国家重大战略,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升级。该战略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方面[1]。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要求符合在区域认知基础上合理发展产业,实现人地协调;生态宜居的具体要求更是充分体现人地协调;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则强调合理高效的地理实践力。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契合度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村振兴有助于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乡村振兴视角下乡土地理案例遴选和编写

本文选取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作为教学内容,遴选和编写乡土地理案例,探究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案例选择要求遵循典型性、针对性等原则。典型性原则要求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的实际情境。针对性原则要求案例突出契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南宁市西乡塘区忠良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9年2月12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节目中播出的新闻《新春走基层  广西忠良村:打造“美丽的南方”》中,广西忠良村作为案例呈现广西乡村的振兴与发展之路。由此可见,忠良村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典型乡土地理案例呈现于地理教学中。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案例了解区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发展前景,探讨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对策。结合课标的要求和教学重难点,南宁市忠良村乡村振兴之路的乡土地理案例按照“区域位置和区域特征”“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区域经济振兴的原因及措施”这一逻辑链编写,建构真实的地理教学情境。

材料一    南宁忠良村位于西乡塘区,距离市中心约25公里,南临邕江,河岸线约两千米,属于丘陵地带,主要为水田,土壤富硒。

材料二    忠良村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曾经是南宁市的菜篮子基地。21 世纪以来,随着其他地区蔬菜竞争优势明显,忠良村蔬菜生产一度陷入困境。2005年以来,南宁市建设“美丽南方”休闲农业示范区(见图1、图2),忠良村是“美丽南方”景区的主要组成。该景区建成后,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2017年,“美丽南方”全年累计接待游客超 15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 7000 万元。表1展现了忠良村村民人均收入。

材料三    “美丽南方”景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为以农业为主、农旅融合,立足生态良好、土壤富硒等优势,分类分区布局产业,以 005县道为界,南翼侧重发展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精品农业,北冀重点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生态康养农业。忠良村开展整治型村屯建设,整村改厕,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治理。全村房屋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升级,旧房保留原有的泥砖墙、青瓦顶,改善乡村道路、绿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24小时自助图书馆、社区医院、民宿等,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忠良村将农耕文化、土改文化等元素融入核心景区,并结合唐人文化园、粤东会馆、石埠三民村等文化景点,大力发展农家乐,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忠良村正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之路前进,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

三、乡村振兴视角下乡土地理案例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链,进行主题探究

在问题链设计中,强调选择适当的学科思维方法作为主线,设计不断演进和发展的主干问题[2]。按照“在哪里?有什么?怎么了?为什么?怎么办?”这一地理学科思维方法设计问题链(见图3)和微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将现实情境问题化,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3]。

1.归纳乡村区域特征,形成区域认知

探究微主题:忠良村的地理位置和资源

设问:根据材料一以及材料二的“美丽南方”景区景观图和示意图,分析南宁市忠良村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土壤等)和社会经济特征(交通、聚落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忠良村地理位置有一个大概了解,通过周围事物确定相对位置——忠良村南邻邕江,通过典型事物(河流、自然景观图、交通等)归纳区域自然特征,突出其优势自然条件。

探究微主题:忠良村的经济发展现状

设问:结合材料二,分析21世纪前后,忠良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忠良村产业发展的变化,归纳该地区主要的经济发展特征,落实区域认知,同时让学生初步认知忠良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2.分析乡村产业振兴原因,形成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探究微主題:忠良村振兴之路

设问:结合材料三,分析南宁市忠良村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有利区位条件;结合材料三,总结南宁市忠良村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业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总结南宁市忠良村发展乡村旅游业为振兴乡村带来的效益。

【设计意图】综合思维主要包括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要素综合要求综合分析地理事物多个要素(如地貌、水文、交通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认知地理事物特点和地理事物成因的目的。时空综合要求在不同时空尺度下动态地分析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地方综合要求通过对地方地理环境要素和时空变化的分析,获得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地方性解释[4]。本环节设置三个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区位经济发展优势条件、区域经济振兴的原因及措施、区域经济振兴带来的效益等方面分析忠良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落实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其中,设置分析忠良村乡村旅游业发展优势区位条件的探究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结合该区域的资源、交通等多个要素进行关联和综合分析,侧重要素综合。引导学生分析忠良村发展乡村旅游业为振兴乡村带来的效益,有助于让学生关注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落实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二)组织实地调查,培养地理实践力

实地调查方案主要包括调查课题、调查目的、时间、地点、调查方法、调查分组等[5]。为了让学生真实认知“美丽南方”建成后给忠良村经济、生态等带来的影响,教师组织地理实地调查活动,并设计调查记录表(见表2),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入身边真实的地理课堂,探究和认知真实世界中的地理现象。教师在地理实地调查开展前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美丽南方”建设前和建设后忠良村的发展概况,为调查访谈作准备。之后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并填写记录表。 地理实地调查能让学生置身地理情境之中,培养收集分析信息和团队协作能力,加深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从而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四、总结与反思

地理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与现实生活中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地理课堂教学应该融合国家战略方针和时事热点问题,将教材内容与现实地理问题结合起来,引入典型的乡土地理案例,让学生分析身边的地理案例,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本文遴选忠良村乡村振兴之路这一乡土地理案例,通过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链和实地调查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而且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真实的地理情境, 设置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本课教学中,忠良村乡村振兴之路的土地流转、土地出租等相关素材并未涉及,笔者今后将进一步收集资料,完善该乡土地理案例。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唐恒钧,张维忠,陈碧芬.基于深度理解的问题链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2020(4):53-57.

[3]  陈庆颖,戴文远,汪涛.基于乡村振兴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研究:以“莫干山”为例[J].地理教学,2020(1):9-12.

[4]  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1-52.

[5]  黄李俊.基于地理调查活动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35-36.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乡土地理高中地理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依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三维目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