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2021-09-24宋琳
宋琳
[摘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审美教育融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不断地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以突破学生审美情趣培养这一难点。文章主要结合古诗词教学实践,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总结有效的审美教育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5-0012-02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有着自然之美、意境之美、人性之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选编了多首古诗词,这些古诗词出自不同朝代的大家之手,具有不同的风格类型。这些优美的古诗词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审美教育资源。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教学中体会到古诗词的美学价值。由此可见,在初中古诗词教学当中渗透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在了解初中生普遍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审美式的古诗词教学,摒弃死记硬背古诗词这一方法,鼓励学生更深入地分析鉴赏古诗词,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样的古诗词教学中,学生能够由初步感知古诗词的阶段进入能够鉴赏分析古诗词的阶段,从而达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目的。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总结一些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一、听
听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欣赏美的一种途径。它能迅速、直接地引起人们的情感反应,激活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进而把人带到美的意境中。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具有很强的音乐性,适合听、读甚至唱。如《诗经》的精华部分《风》中收编的都是古代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又如唐代格律诗尤其注重平仄押韵。一些经典古诗词会被现代音乐家谱曲加以传唱,如《蒹葭》《水调歌头》等。所以“听诗”是教师必用的教学方法,且多用于课堂教学的激趣导入环节。这方法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使用“听诗”方法时要注意:1.选好版本。最好的范读版本是教师的课堂范读,因为没有什么比面对面的示范更为亲切,更让人印象深刻。在范读时教师会融入自身的情感,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但如果教师的朗读能力有限,那就要依靠各种音视频资源。现在新媒体发展迅速,可搜集到的音视频资源十分多,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挑选适宜资源的慧眼。2.多听几次。在导入环节可为激趣而听;在诵读时可为模仿而听,可传授重读、停顿、连读等表达情感的技巧;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可为审美而听,通过聆听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可想象四季的美景,可领略山河的壮美,可感受诗人的豪情万丈或壮志难酬等。
二、读
学生在一遍遍地诵读中能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所以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最常用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在这里,笔者以李白《渡荆门送别》的教学为例,谈谈诵读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1.一读,读出节奏。《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笔者告诉学生,五言律诗可以按“二三”的节奏、七言律诗可以按“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来诵读。讲清古诗词的结构特点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 找到理解古诗词内容的途径和方法。
2.二读,读出情感,注意重音和停连。要注意方法的点拨,比如在读“山随平野尽”的“随”时声音要延长;“仍怜故乡水”的“怜”要读得比较柔,以展现诗人的留恋与不舍;“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写行舟时江面的奇景,因此可读得明快一些,表现诗人遇见神奇美景的欣喜之情。
3.三读,请学生个别展示读,并请其他学生点评。这个环节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提升学生诵读水平的作用。
4.四读,感受古诗词的体裁特点。《渡荆门送别》是一首律诗,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律诗一般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四联构成,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给学生讲清这种结构,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把握一般律诗的创作思路。不同体裁的古诗词,可以有不同的读法,而同一首古诗词,因理解的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5.品读,“听诗”“读诗”的目的都是为了“品诗”。在听与读的基础之上,学生能够感受诗中的万千气象,品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阅读学习唐诗宋词对学生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提升他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李白诗中的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的忧国忧民意识、苏轼诗中的乐观豁达、辛弃疾诗中的壮志难酬,学生只有多读、细品方能感受到,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中的积极情感的感染熏陶。
三、说
笔者这里的“说”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读古诗词并说出自己对其的理解和感受。
古诗词的篇幅短小但表达的情感内容却很丰富。许多诗(词)句中包含言外之意。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赏读诗(词)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表述,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这有利于审美教育质量的提高。如在《渡荆门送别》的教学中,笔者主要运用了“想象画面,描绘诗境”法。
1.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还原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学生不仅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将自己化身为诗人,用诗人的脚去行走,用诗人的眼睛去观看,以至说山眼前就能出现山,说水眼前就能出现水,看到动词眼前就能出现相应的动态画面,還要给想象出的事物附上应有的色彩,并由此感悟,看到这样的人或事或物时,诗人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2.自我品读,解释诗句。以“我看到 ”的句式来解释《渡荆门送别》的颔联和颈联。
3.共享美景美情。 随机找一位学生讲述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然后请这位学生再找下一位同学来进行讲述。
想要读懂一首诗,了解诗意是前提,诗我交融是关键。有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联想和想象,所以在描绘诗境环节,笔者给予了学生方法上的指导。设置分享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交流,更是为了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鉴赏品读古诗词的方法有很多,品读不同的古诗词时可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定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学有所得。
四、写
如果听与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的感悟,那么说与写便能使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水平。
教师应如何利用写来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从而让他们在古诗词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
1.想象画面,补白创造,有效扩写。古诗词中往往存在着一些“空白”需要读者去填补。如教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时,可以引导学生写出具体的采菊过程,以感受诗人的悠然闲适。又如教学“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补白创造感悟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扩写。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扩写,既能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又能培养自身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2.适当拓展,写作读后感。如在教学陶渊明《饮酒》一诗时,笔者就适当补充讲解了《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咏贫士》等诗,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诗人归隐田园的悠然闲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人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在赏读了多首陶渊明的诗后,学生写了《我眼中的陶渊明》《陶渊明心中的“真意”》等读后感。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能对陶渊明的生活追求有更多的了解,从而理解他的人生选择,读懂他诗中的“真意”。
教师可进行拓展延伸,引领学生去读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位作者及其寄托在作品中的情感。如读李白的诗可以感受到他的浪漫与豪放,读杜甫的诗可以体会到他的忧国忧民,读辛弃疾的诗可以感受到南宋有志之士的悲痛,等等。有效的拓展延伸可以提高学生赏诗、品诗的能力。而写作读后感,则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感受到诗人的人格魅力,从而爱上古诗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古诗词更是宝中宝。古诗词教学身负审美教育的任务。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采用恰当的审美教育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的性情,涵养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笔者在文中对自己常用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希望各位教师能找到更多更有创意的审美教育策略。
[ 参 考 文 献 ]
[1] 徐翅玲.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性初探[J].读与写,2018(28):62.
[2] 朱晓容.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培养[J].考试周刊,2019(53):73.
[3] 刘璇.浅论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J].考试周刊,2018(19):56.
(責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