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习题教学中的常见操作误区

2021-09-24吴立新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误区

吴立新

[摘 要]有些教师面对教学疑点,或沉默以对,或浅尝辄止,或生搬硬套,或斷章取义。文章通过四个案例说明,教师只有不唯分数论学生,扎实教学,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关键词]教学误区;沉默以对;浅尝辄止;生搬硬套;断章取义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3-0044-02

笔者常常在办公室与同事交流教学心得,关于习题教学,有些教师心中疑虑重重:“对于某些易错点,有时候讲多了反而起反作用,精讲倒不如略微提及,苦口婆心倒不如蜻蜓点水。”此言一出,立即引发许多教师的共鸣,并竹筒倒豆子般列举一大堆证据,附和该言论。笔者现撷取四例加以评述,以期与广大教师同仁探讨。

一、沉默以对

【例1】下面是生物小组同学开展的人工鸡蛋孵化实验的情况。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每次的孵化率,并填入表格中。

教师发现,学生在填写鸡蛋的孵化率时出现了两种细微的差别(见表A和表B)。

(据统计,某班有近90%的学生得出了“表A”。但很显然,“表B”更加规范。)

观察表格,不难发现,在表头中已经统一了数量单位和百分号,填写数据时直接默认沿用上述单位符号,无须赘述。而绝大多数学生忽略了这一点,惯性使然,下意识地添加了百分号。面对这两种书写格式,教师评阅时也很矛盾:对于“表A”,如果不留情面地评定为“错”,势必会传递出“书写百分数时不该写百分号”这样的信号;如果于心不忍而评定为 “对”,似乎又不够严谨。

经过大家的深入讨论和集体研究后,达成一致意见:为了不给学生留下“百分数可以不写百分号”的负面暗示,对上述两种形式的答案都应“大开绿灯”。另外,为了谨防“表A”和“表B”引发学生的矛盾与纠结,在讲评时,教师用“沉默不语”的方式来应对,以防越描越黑——好意提醒反而暗示学生去过度注意和辨析两种形式的异同,并导致他们深究。

其实,面对这种练习,教师大可不必如此费神,只需三言两语就可以将需不需要带百分号说清楚——如果表头有百分号,填数时就不必另写;如果表头没有百分号,填数时就要写。如此简单的问题,部分教师因害怕言多必失选择了沉默,反而弄巧成拙。

二、浅尝辄止

【例2】关于“方程”,有这样一道例题:移动5G信号塔高64米,比移动3G信号塔高度的2倍少22米。移动3G信号塔高多少米?

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探查“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答,即根据“移动3G信号塔的高度×2-22=移动5G信号塔的高度”列方程为:2x-22=64。而后,通过练习巩固,使学生迅速掌握此类方程的解法。对于这种题型,教师多采用该模式教学,鲜有拓展延伸,很少涉及方程的不同列法、不同算法等。究其原因,教师认为这是方程的经典题型,是高频考点,为了确保得分率,最好不要节外生枝,老老实实地按照正统解法教授,“不求多样,但求无错”。

即便有学生提出“(64+22)÷2”这样的解法,因为考虑到这种方法极易扰乱思维,引发将相对量多与少的对应关系颠三倒四,将倍量与增量的先后顺序交叠错乱,出现诸如“2[x]+22=64”“64÷2-22”“64÷2+22”等错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见好就收,不敢深入研究,更不敢多角度拓展。

众所周知,学生对知识产生负迁移是一种自然现象,作为教师,应理性对待、因势利导。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认知水平会逐步提高,会自我纠正认知偏差,自我调节不良心理暗示,但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效率,阻截了学生生成灵性答案的通道。

三、生搬硬套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归纳总结圆的周长公式:C=πd和C=2πr,并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记,接着给出巩固练习:一个圆形的煤渣跑道的半径为2.5米,沿着这个煤渣跑道晨跑一圈,一共要跑多少米?话音刚落,就有几名学生举手示意,许久,全班学生才接二连三地举起了手。为何少数学生反应如此神速,而其他学生却有些迟疑?笔者详查了学生的练习,才揭开谜底: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大部分学生严格套用公式列式为“2×3.14×2.5”,只有少数学生灵活处理成“2×2.5×3.14”。

可能是因为初次接触圆的周长公式,学生计算时过于紧张,竟然连摆在眼前的简便计算(可先算2×2.5)都未能看出。对于数学中的字母公式,许多教师都有宝贵的教学经验,但有部分教师只把“记”和“用”奉为圭臬,往往只要求学生牢记公式形式和各字母的含义,然后代入数据套用。至于公式中各元素的换算关系,他们认为应用价值不大,讲多了反而不利于对公式的牢固记忆。由于学生没能理解公式的深层含义,导致运用时死板僵化,不能灵活运用。

四、断章取义

一道六年级单元测试题:下图是一个无底长方体的两个面,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学生解题时,出现两种思路。

思路一:求5个面的面积之和,列式为8×5+(8×6+5×6)×2;

思路二:求6个面的面积之和,列式为(8×5+8×6+5×6)×2。

这道题的本意是要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以及对表面积的灵活解读能力。部分教师认为题中已经明确“无底”,就应该严格遵照出题者的意图,去掉底面,求出5个面的面积之和;至于题中表述的“表面积”一词不必深究,而是要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解读,迎合出题人的意图。

其实,数学题必须兼顾科学性和严密性。该题中的“无底”和“表面积”两个词眼是要斟酌的。什么是表面积呢?经过广泛查证,笔者发现“百度百科”所给的定义比较中肯和严谨,即所有立体图形的所能触摸到的面积之和叫作它的表面积。按照这个定义,要计算一个无底长方体的表面积,除了要算上外面的5个面,还要算上里面的5个面,即里面和外面的面积和,因为它们都是可以触摸到的。也许,出题者对“表面积”的定义本就一知半解,“无底”二字又易造成歧义,使一道题出现三种可能的答案。面对这样“粗制滥造”的试题,教师不追究题目本身的问题,反而削足适履,让学生人遗憾。

可见,教学中教师应该敞开心扉,竭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能盲目追求短期的考试高分,而应该为学生展开一幅广阔的知识画卷,且教且珍惜。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教学误区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钩沉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点滴体会
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开卷考试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研究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与改进对策
高中英语词汇的教学模式探讨
对英语教师教学活动的误区分析及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