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21-09-24蒋显勇刘兵兵孙艳艳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22期
关键词:骨髓细胞系统疾病形态学

国 佳,蒋显勇,刘兵兵,孙艳艳(通讯作者)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检验科 北京 100040)

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本地区、同年龄和性别人群的参考值下限的一种症状,贫血可原发于造血系统,也可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表现,导致贫血的原因很多,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乏力,皮肤黏膜苍白,心悸、气短,头痛、头晕等,严重时有心血管、呼吸、神经、消化等多系统功能损伤,甚至死亡[1]。在我国,贫血属高发疾病,由其导致的各类疾病引发的死亡率也较高,因此,其诊治工作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贫血类疾病查找病因常用的方法之一,临床应用价值显著[2]。本研究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贫血类疾病查找病因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送检的200例贫血患者,男92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52±27)岁,女108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7±24)岁,均通过检测血常规查出贫血,患者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外周血检查,使用sysmex公司的Xn90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患者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抗凝剂选用2.5% EDTA-K2。

1.2.2骨髓检查,经家属同意后对患者行骨髓穿刺。一般选髂后为穿刺点,抽取约0.5 mL的骨髓液,快速制成骨髓涂片若干张,进行常规检查,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对样本造成污染[3]。涂片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先低倍浏览全片,观察巨核细胞的同时,注意是否有异常大的细胞,后转油镜,观察有无细胞形态的变化,并对200个有核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必要时行骨髓细胞组织化学染色进行配合,对外周血100个白细胞作分类及形态学检查。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作出骨髓细胞学的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

2.结果

明确贫血病因的有145例,占72.5%;另外55例,占27.5%的患者并没有特异性的骨髓象表现,但是通过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可以排除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见表1。

表1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3.讨论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浸润等,贫血在临床血液系统领域为常见,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涉及多个科室,在感染、营养物质缺乏、恶性肿瘤、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微环境改变、造血干细胞损坏、慢性失血等病理情况下,则有病理性贫血发生[3]。随着血液学的发展,国际上在FAB分型的基础上,结合形态学(M)、免疫学(Ⅰ)、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的改变提出了MICM联合检测方案。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常用的基础方法之一,大部分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仅有形态学方面的改变,因此根据骨髓象及外周血形态检查即可确诊,从而进行治疗,而有些恶性血液系统疾病除形态学方面有改变外,免疫表型、遗传学及染色体方面均有改变,因此联合检测对精准的查找病因亦有帮助。

本研究显示,明确贫血致病病因的有145例,占72.5%;另外55例,骨髓象没有特异性的改变,占27.5%,但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排除是由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不同医院疾病病种不同,发病的原因也有差异,我院的研究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所占比例较高,不同类型的贫血发病原因各不相同,骨髓象的改变也不相同。(1)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的铁摄入不足或流失过多,致血红蛋白生成减少,从而发生贫血,常见女性、一些患有胃肠道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婴幼儿。其骨髓象主要表现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尤以红细胞系统为主,粒、红比值减小,红系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明显,胞体偏小、胞浆量少、胞核亦小、染色质致密、核浆发育不平衡,有“老核幼浆”的表现,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一般无明显变化,配合骨髓细胞组织化学染色中的铁染色可发现细胞内、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2)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或其他原因导致DNA合成障碍,使细胞核发育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其骨髓细胞形态学显著特征为粒系、红系、巨核系三系细胞均出现巨幼变,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胞体增大,胞浆量多,核浆发育不平衡,有“幼核老浆”的表现,染色质粗糙呈“虫蚀样”改变,部分细胞胞浆中可见豪焦小体,巨幼红细胞比例常>10%,粒系自中幼阶段后可见巨幼变,亦可见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巨核细胞系变化不明显,偶见巨核细胞分叶过多。此类贫血老年患者较多见[5]。(3)急性白血病所致贫血,一方面是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另一方面在发病时,很多患者有隐性溶血的表现,骨髓无法对红细胞的生成进行代偿。多数患者在行骨髓象检查前,有发热、感染、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象一般增生极度活跃,白血病细胞明显增多,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胞浆中可见Auer’s小体,配合骨髓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可区分急性白血病的类型,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确诊此类疾病的首选手段。此外,还有一些贫血,包括血液系统与非血液系统疾病,其骨髓象都有不同的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作为常用检查手段,对贫血原因的判断,疾病类型的确定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6]。

然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不是所有贫血均能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找到原因,由于全身各个器官均有丰富的血液循环,因此各组织器官发生病理改变时,均可能致血液系统发生改变,此时,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缺乏特异性,由此可见,在贫血疾病查找病因时,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有鉴别诊断的作用,在疾病的诊治中意义显著,但亦有局限性,因此部分不明原因贫血病例需通过结合其他检查来辅助查找病因[7]。

综上所述,贫血是很多疾病表现在血液系统方面的改变,通过血常规可以方便快捷的检测出来,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能明确找出贫血原因,确诊疾病类型,观察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骨髓细胞系统疾病形态学
案例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骨髓细胞形态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牙周病及伴系统疾病相关牙周病的临床诊治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与全身多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伴有系统疾病的老年缺牙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过程中的护理
ROS介导的炎症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骨髓细胞涂片会诊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LIMD1,VEGF-C,CTGF和Survivin的mRNA异常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