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系统化护理模式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2021-09-24

医药前沿 2021年22期
关键词:系统化阑尾阑尾炎

周 银

(阜宁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江苏 盐城 224400)

阑尾炎是外科中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主要表现为厌食、乏力、腹痛、心率加快等,绝大多数阑尾炎一旦确诊,应早期施行阑尾切除手术治疗。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临床主要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通过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够在减少创伤的前提下将阑尾切除,彻底清除病灶,但在手术过程中需引导患者积极配合麻醉、固定体位等,给予患者一定的常规护理。有学者提出[1],在实际的常规护理工作中,仍存在手术准备不足、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担忧,配合度不高等心理认知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2],系统化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方法或者流程进行归类、整理或加工,进而让工作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让护理工作更优质与精细化。将该护理模式运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能够帮助患者接受正确的护理观念,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基于此,本文就手术室系统化护理模式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住院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1)纳入标准:①经B超、血常规、腹部平片等检查确诊为阑尾炎;②经CT影像学检查提示阑尾周围无血块渗出、粘连。③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伴有肠胃穿孔;②合并胃癌。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为22~58岁,平均年龄(41.59±3.76)岁;病程为3~72 h,平均(48.69±10.21)h。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为22~60岁,平均年龄(41.65±3.80)岁;病程为3~75 h,平均(48.77±10.28)h。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包括术前告知注意事项、禁食引导,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手术配合,术后查看切口敷料情况等.

观察组实施手术系统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准备: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手术耐受情况、治疗方案、麻醉方式等与主治医生共同为患者制定手术流程,并探讨是否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问题。提前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并做好处理风险的准备,包括手术器械设备和所需物品准备充分。(2)术中配合:根据病情调节好手术间的温度、湿度。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主动询问核对患者基本情况,予以关心安慰,满足其合理需求,予以精神上支持。简述手术室环境,驱除其陌生感,为存在过激情绪的患者播放舒缓音乐,并将音量调至40~60 dB,缓和恐惧不安的状态。帮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同时温和地告知麻醉方式及优势,引导其进行腹式呼吸,协助做好麻醉,遮挡患者非手术区的暴露皮肤,做好术中保暖,并使用加温器对静脉输入的液体预先进行加温处理。手术中仔细监测血氧饱和度、严密心电监护,详细记录患者在手术开始时与手术进行时的生理波动情况。(3)术后护理: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护送回病房,将手术情况简要地与病床护士交接,协同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非常顺利和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紧握患者的双手,体贴入微地询问患者术后感觉,予以温暖的关怀与鼓励。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指导适当镇痛,建立患者自信心,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康复能力。并相约术后回访病情,查看切口情况,同时指导患者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 d血浆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围术期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 d血浆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手 术 前,两 组 的GAS、CCK、VIP无 显 著 差 异(P>0.05);手术后3 d,观察组的GAS、CCK均低于对照组,VI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 d血浆胃肠激素水平(±s,ng/L)

表1 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 d血浆胃肠激素水平(±s,ng/L)

注:与同组手术前相比,△P<0.05。

CCK手术前 手术后3 d 手术前 手术后3 d观察组25 81.33±5.85 50.96±4.04△31.04±4.11 9.17±2.59△对照组25 81.26±5.79 67.05±4.22△30.92±4.05 16.98±3.56△t 0.043 13.771 0.104 8.870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GAS VIP手术前 手术后3 d观察组25 41.48±5.02 70.22±6.94△对照组25 41.39±5.10 55.83±5.74△t 0.063 10.335 P>0.05 <0.05组别 例数

2.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住院时间/d观察组25 15.87±3.30 12.77±3.05 4.10±1.09对照组25 21.36±5.01 20.28±4.19 7.24±1.35 t 4.576 7.245 9.048 P<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肠鸣音恢复时间/h首次排便时间/h

3.讨论

阑尾炎主要分为急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两大类,其典型症状为右下腹疼痛,如果不能及时切除阑尾,就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出现坏疽性阑尾炎。随着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地运用于阑尾炎的治疗中。经腹腔镜手术切除阑尾后,患者的右下腹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但患者在手术耐力、心理变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护理需求也有所不同。

以往手术室护理中,主要予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前器械准备、术中配合等常规护理。但有学者提出[3-4],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的肠胃功能稳定性较差,常规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易忽略患者在心理、生理、体位、手术环境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患者不同程度紧张、焦虑,依从性差,使其肠胃功能恢复较慢。有研究表明[5],通过系统化手术室护理,能够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为患者制定规范化、全面化的护理,可进一步加快其胃肠功能早期恢复速度。本结果显示,手术后3 d,观察组的GAS、CCK均低于对照组,VIP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可以改善其术后胃肠功能。手术前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手术流程制定,可以使部分手术细节更加贴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到及时预测充分准备,让各手术步骤有更好的衔接,从而能够保障手术质量与效率。围手术期的恐惧、对手术及预后的多种顾虑,可直接影响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大的影响,进入手术室主动与患者沟通,并予以心理疏导肢体安慰,安置正确体位,可有效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应手术,以此能够进一步增强患者机体抗病能力。术后护送患者安返病房,指导患者积极配合生命体征监测,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注意事项和患者心理变化情况,指导有效镇痛,降低疼痛对术后心理、睡眠的影响,从而能够保障患者消化、呼吸、免疫等多系统的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术后回访探望患者,进一步加深交流,使其积极配合术后各项护理工作,增强患者康复信心,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能促进肠道动力恢复,加快肠胃蠕动,改善胃肠功能,从而可以加快其生理机能恢复速度。本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手术室系统化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可以改善其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缩短胃肠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系统化阑尾阑尾炎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