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行胃镜检查的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9-24

医药前沿 2021年22期
关键词:胃镜个性化常规

钟 萍

(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 广东 梅州 514000)

胃镜检查属于消化道疾病检查方法,通过这项检查能直接对胃黏膜病变进行观察,帮助其实施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尽早诊断消化道疾病[1]。但由于患者对胃镜检查缺乏正确的认知,其在检查前往往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这使得患者检查配合度不高,最终影响了疾病的早期诊断,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实施胃镜检查的焦虑症患者为实验对象,旨在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检查配合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8月收治的实施胃镜检查焦虑症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个性组及常规组,其中个性组患者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8.26±8.31)岁;常规组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8.31±8.24)岁。两组患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并且签字。(1)纳入标准:①符合胃镜检查适应证[2];②意识清楚;③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心脏疾病;③食管穿孔;④胃穿孔;⑤高血压;⑥严重肺部疾病;⑦胃镜检查禁忌证。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检查前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告知患者检查的必要性、目的及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个性组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1)检查前:充分了解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了解患者文化、年龄、性别与职业等之间的差异,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由护士(持有心理咨询资格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尽量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使用温和的语气和患者交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知识、胃镜检查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对患者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建立和谐护患关系。(2)检查中:有些患者是初次进行胃镜检查,紧张等负面情绪相对比较严重,护士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环境干预,确保检查室干净、整洁,切忌过度摆放物品,光线要柔和,告知患者检查需要配合的要点,并给予鼓励与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检查的自信心,在检查中,护士可告知患者放松自己的方法,如呼气吸气、轻拍患者背部、鼓励性语言、播放轻柔音乐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3)检查后:患者由于担心自身疾病情况,对检查结果难免存在心理负担,护士应及时告知患者检查结果,讲解疾病类型、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治疗方法、预后等,嘱咐患者放松情绪,按医嘱服药,若疑似恶性病变者,可事先告知患者家属,获得家属同意后,在患者心理可承受范围内慢慢告知其病情,并嘱咐患者不必害怕,要相信医学,积极配合治疗,家属要充分关心患者、陪伴患者,建立治疗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1)心理评分:采用SAS、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两个量表分数与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2)检查时间及检查满意度:检查时间采用电子秒表记录,是指胃镜检查开始至结束的时间段,检查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总分1~5分,分数与满意度成正比。(3)不良症状和配合度:包括唾液带血、咽痛。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个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SAS SD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个性组38 56.36±8.30 35.33±5.70# 52.72±7.95 30.32±3.33#常规组38 56.51±8.36 44.41±6.87# 52.81±7.77 46.70±5.30#t 0.078 6.27 0.050 16.132 P 0.938 <0.001 0.96 <0.001

2.2 两组患者检查效果比较

个性组患者的检查时间短于参照组,检查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检查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检查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检查时间/s 检查满意度评分/分个性组 38 285.75±8.69 4.65±1.27常规组 38 329.68±10.32 2.71±0.72 t 20.072 8.192 P<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配合度比较

个性组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为15.79%低于常规组的39.47%,个性组患者配合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配合度比较[n(%)]

3.讨论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胃镜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其检查手段日益完善。但很多患者在胃镜检查期间存在干呕、胃肠道不适等不良症状,这使得部分患者对胃镜检查存在恐惧、后怕和抗拒心理[3],甚至有些患者会怀疑检查器械消毒不完全而诱发感染,或器械太过锋利会损伤胃内组织,进而激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因此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检查的信息,使患者心理处于积极正面的状态。传统护理虽然可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以保障检查的顺利实施,但这种措施却无法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4],因此需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临床护理理念的转变,护士的关注点不仅仅在于患者的病情及生理状况,其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改革,个性化心理护理应运而生,其以强化心理护理为重点,有效提高患者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消除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5],能为胃镜检查奠定一定的基础。本研究显示,干预后,个性组的SAS、SDS评分、检查时间、不良症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而配合度、检查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提示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胃镜检查焦虑症患者的干预效果确切。分析原因在于:个性化护理可对患者实施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心理干预措施,检查前,护士会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告知胃镜检查的方法、意义和注意事项等,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检查中,护士会营造干净、和谐的检查环境,告知患者配合检查、缓解负面情绪的方式方法[6]。帮助其顺利完成检查。检查后,患者也会及时拿到检查结果[7],对其治疗方法护士也会积极和家属商议,并积极鼓励患者不要怕,消除抗拒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即可。

综上所述,临床通过对胃镜检查焦虑症患者实施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心理状态,缩短检查时间,减少不良症状,且患者检查满意度较高,能够积极配合检查。

猜你喜欢

胃镜个性化常规
常规之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