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及手术护理配合

2021-09-24

医药前沿 2021年22期
关键词:融合术退行性椎间

徐 丽

(阜宁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苏 盐城 224400)

腰椎退行性病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继发性病理改变,随年龄增长患者病情不断加重,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腰腿痛和神经功能损害[1]。因此,疾病一经确诊后需及时予以有效治疗。目前,临床在该类疾病治疗中多选择手术,而目前治疗此病的手术方法多样,主要根据具体入路来辨别,其中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椎间融合技术,是神经脊柱外科领域开展的新方法,因其将人体的自然间隙作为手术通道,有效避免了腰椎重要组织与神经的损伤,具有创伤小、手术耗时短、术后恢复快等多重优势,而治疗期间做好患者各项护理工作对提升其疗效意义重大[2]。本文对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接收腰椎退行性疾病共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探讨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及手术护理配合,给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共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均结合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和X线、CT或者MRI检查明确诊断[3];(2)年龄22~85岁;(3)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1)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者;(2)存在脊柱肿瘤者;(3)存在先天脊柱畸形者;(4)存在感染者;(5)妊娠女性;(6)精神或智力障碍;(7)创伤患者;(8)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2.15±10.38)岁。

1.2 方法

1.2.1手术方法 对所有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取左侧向上的卧位,抬高床头15°,于左下腹部腋前线与目标椎间隙水平线交点处做一长约4~5 cm的横行切口,双节段手术则在明确椎体中心后,以中间椎体中心向腹部延伸4~5 cm后做一切口,三节段则以中心部位做一长约5 cm的斜行切口,从左侧入路,钝性分离腹膜脂肪及肌肉组织,并将腹膜后内脏轻推至前方,直至显露椎体,前侧方切开纤维环,清除髓核组织与软骨终板组织,植入填满自体骨椎间融合器,无异常后逐层缝合,结束手术。

1.2.2护理配合 (1)术前宣教:术前护士主动和患者交流,给其讲解手术有关知识,使其了解手术优势所在,进而减轻其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维持良好的配合度。②术前常规准备:术前开展手术有关肠道准备、物品准备以及皮肤准备等,完善各项检查工作,保证腔镜系统、显像系统、负压吸引装置以及高频电刀等设备均处在良好地运转状态。并全面掌握患者心肺功能,同时指导和训练其开展有效咳嗽排痰。③转变手术护理配合的模式:手术要求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相配合,医护人员之间配合。(2)术中护理:①巡回护士在患者入室后严格查对其资料,开放静脉通路,协助麻醉医师开展全麻,采取右侧卧位,将术野暴露,以便操作。对患者四肢进行固定以防坠床。和器械护士一同进行器械和敷料数量清点记录。常规开展消毒铺巾,和器械护士一同连接好设备仪器。巡回护士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手术的进展状况,出现异常应及时通报医师。并维持输液管道、导尿管和气管插管畅通,做好固定,记录下出入量。等到患者清醒之后没有异常应协助麻醉医师送患者回病房,和病房护士开展交接,给患者家属讲解有关注意事项等。同时限制参观人员,采取充气式的血栓泵以防产生深静脉血栓。②器械护士配合:器械护士需提前30 min刷手上台,备好无菌手术台,配合医生利用X线明确手术部位,及时传递医师所需器械,同时注意挑选适合的透光软组织套筒帮助固定好软组织位置,牵引开,来保证器械在手术中的顺利进行,操作时需轻拿轻放,严格开展无菌操作,并熟练配合手术。术毕收好所有手术器械,辅助医师进行伤口包扎。(3)术后护理:内容包含术后疼痛、皮肤损伤、伤口感染、对手术接受度、经济情况和活动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4]。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5]评估两组关节功能,ODI量表包括疼痛强度、生活自理、提物等10项,总分50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观察两组利用腰椎X线正侧位片、三维CT平扫和腰椎MRI测量患者腰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面积两项指标,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手术相关情况

本组43例患者术中出血量(40.28±20.02)mL,手术时间(2.02±0.50)h,术后引流量(309.88±10.22)mL,卧床时间(1.02±0.49)d,住院时间(10.55±2.17)d。

2.2 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

术后1个月,患者的L4~L5椎间高度、S5~S1椎间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椎间孔面积较治疗前扩大(P<0.05),到术后6个月时,各项数据趋于稳定,且接近正常,见表1。

表1 43例患者不统时间围术期指标比较(±s)

时间 L4~L5椎间高度/mm S5~S1椎间高度/mm 椎间孔面积/cm2术前 5.24±1.00 3.02±0.49 0.84±3.01术后1个月 7.36±1.45 4.05±1.02 1.32±0.20术后6个月 9.45±1.02 5.88±1.22 2.01±0.21 F 10.016 4.252 4.203 P 0.001 0.001 0.001

2.3 手术前后疗效观察

术后1个月,患者的VAS及ODI、脊柱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6个月,各项得分较术后1个月同样有所减少(P<0.05),见表2。

表2 43例患者手术前后疗效观察(±s,分)

表2 43例患者手术前后疗效观察(±s,分)

时间 VAS ODI 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术前 7.28±2.02 60.02±2.50 60.00±2.00术后1个月 3.60±1.15 20.05±2.50 50.36±3.45术后6个月 2.15±1.39 13.64±3.16 36.21±2.42 F 7.823 10.197 10.016 P 0.001 0.001 0.001

3.讨论

腰椎退行性病是腰椎退化、老化的生理病理过程,可引发腰腿痛和神经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7]。以往治疗时多采取早期脊柱融合术,伴随腰椎有关生物力学研究日渐深入,椎间融合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自1997年国外学者首次报道了经腹膜后、经腰大肌前方入路微创腰椎间融合术后,2012年将其命名为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成为临床备受瞩目的一种术式[6]。

但此术式在设备安装调试和准备上需要耗时更多时间和精力,有关护理内容相对复杂,因此,开展手术的同时对手术护理配合和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结果显示:本组43例患者术后1~6个月,患者的L4~L5椎间高度、S5~S1椎间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椎间孔面积较治疗前扩大,且患者的VAS及ODI、脊柱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同时我们也得出护理的重要性:(1)因手术仪器以及器械较多,因此需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查对工作,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2)手术室护士需要熟悉设备仪器性能原理、应用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等,才能熟练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操作,减少不必要耗时。(3)手术能否成功和手术护士的配合之间不可分割。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熟练掌握仪器操作、准确进行术中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病情等属于手术成功重要保障。总之术中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并在术后开展回访,能有效防止术中不良情况出现,掌握患者术后身体恢复状况。

综上所述,采用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显著,降低手术造成的损伤,但仍不免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期间开展规范护理配合能提升其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预后良好。

猜你喜欢

融合术退行性椎间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