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式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09-24罗春霞

医药前沿 2021年22期
关键词:躯体互动式饮食

罗春霞,简 露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东街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4)

很多冠心病患者由于具有较低的认知程度,使得其生活习惯较差,为了将患者的用药科学性和正确性得到提高,患者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能使患者积极参与到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被激发,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治疗的自信心和依从性得到提高。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18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患者被分为两组,每组90例。观察组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6.29±7.34)岁;病程1~11年,平均(5.27±1.36)年。对照组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34±8.29)岁;病程2~11年,平均(6.29±1.24)年。两组的基线资料经比较,数据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在健康教育中采取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的方法。(1)第1次健康教育:成立互动干预模式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进行介绍,使冠心病患者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目标以及形式,而且帮助冠心病患者之间相互鼓励、相互信任以及相互认识。(2)第2次健康教育:指导冠心病患者进行锻炼的具体方法,而且邀请坚持进行运动锻炼的小组成员述说运动锻炼后的益处、自己运动锻炼的感受和方法。(3)第3次健康教育:回顾以及复习锻炼的方法,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打太极拳。练习打太极拳时注意动作柔和、缓慢、思想集中和连贯。由主任护师向冠心病患者讲解饮食营养和情绪管理的知识,帮助冠心病患者掌握加强进行饮食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以及情绪管理的方法、益处、技巧。(4)第4次健康教育:组织小组成员采取轮流作答的方法回顾饮食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以及情绪管理等方法的掌握情况,且指导冠心病患者正确用药和按时用药,掌握其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技巧。(5)第5次健康教育:检查冠心病患者具体的用药情况,对于每位冠心病患者产生的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进一步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案。(6)第6次健康教育:采取知识抢答的方法对于上述5次健康教育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考试以及巩固,以了解冠心病患者的掌握情况。且举办总结座谈会,方便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相互帮助和相互鼓励。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的控制饮食率、定期复查率、遵医用药率、监测病情率和戒烟戒酒率。(2)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包括4个维度: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社会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控制饮食率、定期复查率、遵医用药率、监测病情率和戒烟戒酒率比较

观察组的控制饮食率、定期复查率、遵医用药率、监测病情率、戒烟戒酒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控制饮食率、定期复查率、遵医用药率、监测病情率和戒烟戒酒率比较[n(%)]

表1(续)

2.2 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社会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社会功能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社会功能评分出现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社会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社会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t1、P1表示两组护理后比较。

组别 例数 时间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观察组90护理前 30.15±3.92 23.27±3.46护理后 60.78±11.23 42.25±9.34 t 24.430 18.078 P<0.001 <0.001对照组90护理前 30.29±4.78 23.14±2.95护理后 42.75±6.13 31.78±4.26 t 15.207 15.818 P<0.001 <0.001 t1 13.369 9.676 P1 <0.001 <0.001组别 例数 时间 物质生活状态 社会功能观察组90护理前 35.69±3.24 40.16±5.42护理后 58.76±10.34 61.73±12.25 t 20.198 15.276 P<0.001 <0.001对照组90护理前 35.42±3.17 40.29±5.73护理后 41.73±4.25 48.73±6.14 t 11.290 9.556 P<0.001 <0.001 t1 14.452 9.000 P1 <0.001 <0.001

3.讨论

冠心病发病原因是患者体内的脂质代谢高性能发生异常,引起动脉内膜上的脂类物质发生了堆积,从而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2]。对于该病,目前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为对患者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或者心肌供血情况加以改善[3]。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心脏介入治疗、内科药物治疗以及外科的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的主要目的还是将患者心肌缺血和缺氧症状进行改善,控制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4-5]。在现代护理模式不断被优化的背景下,健康教育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但是,常规的健康宣教仅仅属于一个单项灌输的过程,患者仅可以看到和听到,而无法感受到,干预的效果并不好。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医护人员的行为教育和信息传播,使患者可以比较充分地认识疾病,而且使用相应的行为对不利的影响因素进行改变的一种方法[6]。加强健康教育能将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疾病的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必要性等进行充分掌握,患者通过自我调控,将不良的行为进行纠正,并遵医嘱合理用药,科学饮食,做好自我保护,促进身体康复[7]。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及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患者自愿地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减轻或者消除可能会影响病患者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相互之间交谈和沟通,分享自己治疗成功的经验,而且由主任护师及时纠正冠心病患者的错误认知、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行为,使患者可以积极地接受治疗,消除消极应付的思想,有信心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帮助冠心病患者发泄出内心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冠心病的依从性。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控制饮食率、定期复查率、遵医用药率、监测病情率和戒烟戒酒率更高(P<0.05);表明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能提高依从性。护理后,两组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社会功能评分出现明显升高的趋势(P<0.05),且以对照组参照,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更高(P<0.05)。表明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躯体互动式饮食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现在干什么?
何为清淡饮食
搬家
健康饮食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